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历史城区,历史城区的概念

  • 历史
  • 2023-05-02
目录
  • 澳门历史城区资料
  • 历史城区的概念
  • 历史文化街区概念
  • 历史地段的概念
  • 历史城区在哪个城市

  • 澳门历史城区资料

    澳门历史城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它“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历史精髓。

    自16世纪中叶开始,澳门就发展成一个融合了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国际性城市,外国人带来他们的风俗习惯,在这里修路建屋传播思想,同时也将其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在宗教和建筑方面的和谐交融最为突出。

    这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无论是高大庄严的教堂还是临街居家的小楼都有着鲜明的西式建筑特色,间或又有中国传统的宗教建筑,浓烈的异域风情中透露出熟悉与亲切。

    尤其当你行走在曲曲折折的街巷,骑楼下的各种小店铺开门做着生意,年老的阿婆或年轻的小姑娘端着点心给过往游人品尝,捧着琳琅满目的手信供其挑选,那时候,你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再回首,街道对面的当铺门口挂着大副繁体大字,偶尔疾驰而过的汽车牌照有些特别,当地人说的语言听得不甚明白,一激缺正切仿佛又进入时空转换的场景。

    那时,酝酿了好几年的澳门之行终于如愿,朋友过关接了我,乘了巴士再步行,旅馆就在大巴牌坊附近,我们边走边聊,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到了提前订好的旅馆。这间大新华旅店始建于1873年,老式的木结构楼房,二楼和三楼用木板隔成的房间,顶部尚未完全隔断,一个人说话,两层楼的人都听得见,当天夜里,我隔壁的男人不停地打呼噜,那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耳边,非常新奇的感觉。

    不止一个朋友跟我推荐这家旅馆,一来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二来因为价格低廉,再就是这看似不起眼扮核的小楼曾是多部港澳电影的外景地,众所周知的有王家卫的《2046》里男女主角缠绵的老式房间,背景音乐、传统服装和这古旧的屋子营造出的迷离氛围让人难忘。当时旅店二楼的墙上贴着张色彩鲜艳的海报,朋友跟我说你看这电影是在这里拍的,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澎浩翔的《伊莎贝拉》,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澳门的情感故事,因此不只这旅馆,还有那些古老的街巷也是电影的主要外景地。

    对于我来说,在澳门最好的享受是在街巷里随意行走,离开热闹的商业中心,这个小城的静谧和从容生活就呈现出来。色彩鲜明的西式小洋楼有精致的阳台和窗户,各种小花在墙头灿烂绽放着。街心公园的绿色灌木下躺着一只懒洋洋的猫,眯着眼睛丝毫不害怕过往行人。狭长起伏的斜坡经常出现在巷子的某一段,两旁是居民们各式各样的私家小车。花园老屋如今大概无人常住,阳光斜洒过院子中央的百年大树映照在米色的廊柱上,暖洋洋的惬意感觉。

    我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看见一个小小的教堂,推开虚掩的大门,中午时分安静无人,小巧的黑色风琴上放着乐谱,刚清扫过的地面稍微明悔有些潮湿,长条木椅的油漆有些斑驳了,不知用了多少年。

    澳门的标志大三巴无疑是其最负盛名的建筑,从议事亭前的喷水池出发北上而行,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坡顶。说是牌坊,它实际是圣保禄教堂的正门前壁,“三巴”是当地人对圣保禄的俗称,加上个“大”字是因为其高大壮观。

    巴洛克式风格建筑圣保禄教堂建于1602年,却拥有一些东方风格如菊花图案的雕刻,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天主教教堂。1835年,教堂附近的圣保禄大学失火,教堂遭到殃及而付诸一炬,只留下正门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阶,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庄严和辉煌。朋友带我绕到了雄伟的前壁之后,这里仍然保存了残存的教堂旧址,依稀可见当年的规模和构造,在原有的建筑材料上覆盖了新材料加以保护,供人们踏步其上慢慢品味和深思。

    入夜的大三巴尤其静谧,高大的屋顶在蔚蓝的天空底下散发出沉稳气息,完全没有了白日的浮华。而近邻的哪吒庙此时却显得颇具神秘色彩,小巧别致的庙宇建于1898年,据说由于当年澳门癌疫流行,居民兴建此庙供奉哪吒为保护神,驱邪息灾。

    同样相依共存的情形不只这一处。矗立于议事亭前地尽头的玫瑰圣母堂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祀玫瑰圣母,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形成了如今富丽庄严的外观,明黄色外墙、白色雕花装饰、华丽的廊柱、墨绿色门窗以及弧形和菱形图案的运用,衬以教堂前的葡式双色波浪形碎石路面,彰显出浓烈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从中可大致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玫瑰堂每年5月13日举行花地玛圣母圣像巡游,是澳门天主教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玫瑰堂附近同样有一座中国传统的宗教建筑关帝庙。建于1750年的三街会馆是澳门最早的华人商业行会组织,也是当时清政府发布公告的重要场所,后来会馆作用渐渐消失而发展成今日之关帝庙。关帝庙的规模也不大,朴实的青砖外墙,繁体的“关帝古庙”四个大字,精巧的手工雕,在周围众多西式建筑的衬托中极具个性

    建于1488年的妈阁庙是历史城区内另一处中式庙宇。这里依山临海,古木参天,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庙门上三个镏金楷书“妈祖阁”,两边是“德周化宇,泽润生民”的对联,庙门内供刻,妈祖娘娘石像,两边有一副对联“显迹湄洲山三十六天齐胜概,流芳东粤甸百千万载壮威光”。

    妈祖、关帝还有哪吒,这些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已在澳门深深扎根,成为中西文化在此融合发展数百年的历史见证。

    历史城区的概念

    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

    历前冲粗史城区的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判顷流、多元共存的结晶。

    自16世纪中叶开始,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不同前冲粗地方的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慧镇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相关信息:

    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慧镇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大致分为芹茄三片区域: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后两块区域本来是两个离岛,但经过大规模填海建设已经连成一片陆地,并通过三座跨海大桥与半岛相连。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区位于澳门半岛,由20多处文物建筑以者首耐及相关的公共区域(前地,即广场)组成,体现了非常鲜明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融特色,其中不少文物古首春迹有“中国第一”的历史地位。

    以上内容参考:-澳门历史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概念

    2005年7月15日 (农历六月初十),“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中国的第31处世界遗产。该项遗产包括妈阁庙、大三巴牌坊等20余处历史建筑及相关传统街区,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及其包容力,汇聚和保存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晶。这是自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首次申报世界遗产并获成功。

    “澳门历史城区”是连结相邻的众多广场空间及20多处历史建筑,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覆盖范围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多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胡敬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随着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裤茄慎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到19世纪,随著第一位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大陆,基督新教也以澳门为基地之一,积极开展传教活动。比如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马礼逊在澳门为其洗礼;此外,由马礼逊编写的《华英字典》也是在澳门出版。而由新教徒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校”更将近代西式学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培养出容闳等著名学生,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为贡献。

    另一方面,澳门民间的妈祖崇拜,表现了澳门与中国闽粤沿海居民妈祖信仰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澳门的妈阁庙在中国众多的妈祖庙中又别具特色纳枣。它既有中国以至海外妈祖崇拜传播和组织的典型特征,又因澳门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接触最重要的商港,使妈阁庙成为最早向欧洲传播妈祖文化的地方。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

    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正如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申请成功后发表的即时书面讲话指出:澳门特区从此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名录,意义重大深远!

    历史地段的概念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前亩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当中包括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作为欧洲国家在东亚建立的第一个领地,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慧孙森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区内的建筑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着原有的功能。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评价是「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凯衡综合体现。」 由此可见,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时是近代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正如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申请成功后发表的即时书面讲话指出:「澳门特区从此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名录,意义重大深远。」

    历史城区在哪个城市

    澳门历史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位于澳门,是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符合标准

    澳门历史城区符合了世界遗产评定准则的标准,主要标准如下: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人类历史发展中某—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申报过程

    澳门历史城区

    早在澳葡政府时期,将澳门历史城区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但自从澳门回归中国,申报便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2001年年初,中国国家文物局派出三名专家到澳门协助文化局制订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早皮申请书的初步文本,并就相关申请程序和配套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澳门行政长官代表、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于同年7月23日,主持了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启动仪式,宣布中国将于2003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其中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为“澳门历史建筑”。正如崔世安所表述:“申报名单中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澳门纪念物,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汇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明证,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一部形象生动的中西艺术史。”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交融

    16 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搭差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其后,澳门文化局推出《全澳文化遗产推广计划》、《睁吵澳门文物建筑展》、澳门文物大使、文物小记者和文物旅游路线设计比赛等连串活动,提高市民对文物认识、保护意识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各地的专家都曾到澳门访问,当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Bernd von Droste教授、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单霁翔等。到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澳门历史建筑群”已被确定为“2005年中国惟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将会在第29届世界遗产会议上被审议。

    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005年7月15日的会议上,澳门历史城区获得一致的决定,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随即跑到新闻中心,兴奋通知在场的中国记者:“这是最快的一次表决过程,澳门审议前后只用了10分钟,不仅在本次会议,在以前的会议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