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必修二化学思维导图,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思维导图

  • 化学
  • 2024-05-16

必修二化学思维导图?.那么,必修二化学思维导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必修二化学第六章思维导图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二者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03。 3.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是氢气,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最理想的能源是氢气,它的三大优点是来丰富、燃烧热值高、产物是水无污染。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5.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产生白雾的酸是浓盐酸,因为它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ch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为盐酸小液滴,所以产生白雾。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而不用浓盐酸,就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工业上除铁锈常用的酸是稀盐酸、稀硫酸;除铁锈的试验现象为铁锈消失,溶液变黄,其反应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工业上再进行电镀之前,常把金属制品放在酸中浸泡一会儿,其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金属氧化物;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其原因是金属氧化物溶解后,酸溶液会继续与金属发生反应,使金属制品被腐蚀。 7.工业上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他们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尔变质,其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在实验室中除去或吸收co2最好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得到的石灰水浓度小,吸收的二氧化碳不彻底。实验室检验co2必须用澄清石灰水,因为能产生明显的可是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农业 上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ca(oh)2. 8.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的金属是铁,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点燃 fe3o4;其反应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做燃烧实验在瓶底要方少量的沙或水,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物熔化后落入瓶底而炸裂。 9.实验室常见的指示剂有两种: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1).酸溶液能试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碱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10.在元素的学习中,有两个取决于: (1).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如: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相同;氯元素和氧元素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是因为他们的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不同。 (2).元素的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如: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氢是2个)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就相对稳定;最外层电子数若<4个,在化学反应中 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若>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

化学必修二硫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总的说来(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化学键弱的多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氧元素(O2、O3)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1,离子化合物(KNO3、NaOH)2,NaCl分子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1,共价化合物(CO2、H2O)2,共价单质(H2、O2、S、I2、P4)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第一单元一、反应速率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专题二:第二单元一、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2,所有燃烧反应3,金属和酸反应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5,浓硫酸等溶解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2,H2O+C====CO+H2(水煤气)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4,大多数分解反应5,硝酸铵的溶解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专题二:第三单元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4,吸氧腐蚀A中性溶液(水)B有氧气Fe和C→正极:2H2O+O2+4e—====4OH—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1,有自发的氧化反应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1,氢氧燃料电池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2,常见化学电源银锌纽扣电池负极:正极:
铅蓄电池负极:正极:三、电能→化学能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1,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直流电源4,构成闭合电路

化学必修二思维导图简洁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2+3+4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冷水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

一次能源

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核能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思维导图

化学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高二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
1.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2)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其余金属则不能。
2.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纵观2005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例1 (连云港市)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硝酸银溶液
C. 盐酸 D. 硝酸钠溶液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铜锌合金中的锌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会有气泡产生。铜和锌都比银活泼,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金属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锌也能置换也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故不能与铜锌合金发生反应的为硝酸钠,因此一定不会用D。
二、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例2 (南京市)小颖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都不是银)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1)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2)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由(1)推知:X排在H的前面,Y排在H的后面,即活动性:X>Y;由(2)知Y的活动性比Ag强,Ag比Z强,即Y>Ag>Z;综上则有X>H>Y>Ag>Z,故正确答案为B、D。
三、判断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的产物
例3 (柳州市)向含有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滤纸上只有Ag,则滤液中必有
B. 若滤纸上有Ag和Cu,则滤液中必有 ,可能有
C. 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必有 ,可能有
D. 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有
解析: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后面的首先被置换出来。故Zn首先应与 溶液发生反应,反应完后若Zn有剩余才与 溶液发生反应。综上所述,可判断B符合题意。
四、判断金属与酸反应速率
例4 (天津市)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解析:金属的活泼性越强,越容易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大。同价态的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消耗金属的质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由图象可知a比b反应速率快,a、b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铁活泼,故a为锌,b为铁;由于等质量的锌和铁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盐酸都已反应完全,再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故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锌有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但铁肯定有剩余。故应选D。
五、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
例5 (上海市)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通过填写表1,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思。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
〔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表1
方案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
1
2
解析:由于铁是活泼金属,而铜是不活泼金属,因此可让其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也可利用铁、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现象的方法来验证。
方案一:将铁、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则无现象,有关方程式为 。
方案二:将铁、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铜则不反应,有关方程式为 。
六、评价实验方案
例6 (河南省)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稀盐酸、 溶液
D. 溶液、 溶液
解析:(A)中 都不能与 溶液反应,只能说明 没有Fe活泼,但Cu和Ag的活泼性无法判断。(B)中Fe能置换出 溶液中的Cu,而Ag则不能,说明Fe比Cu活泼,Cu比Ag活泼。(C)中Fe能和稀盐酸反应,Cu则不能,但Cu能置换出 溶液中的Ag,说明Fe比Cu活泼,Cu比Ag活泼。(D)中Cu不与 溶液反应,但能和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明Cu不如Fe活泼,但比Ag活泼。因此方案(A)不可行。
七、进行实验探究
例7 (四川省)甲同学为了探究铝、铁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四种物质,设计了以下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1)请你帮助甲同学完善表2中的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反应 ___________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插入________,充分反应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插入________,充分反应 ______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 。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方案后,认识只要再补充一个实验,还能得出活动性 的结论,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要得到活动性 的结论,不必补做实验,只需将甲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调整后的金属插入顺序为_________。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能和稀盐酸反应,可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方程式为 。反应后①中得到 溶液,由题给信息甲同学步骤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插入的金属没有铁活泼,即为铜丝。由步骤②中没有反应,故②所得溶液仍是 溶液,在步骤③中插入铝丝,发生反应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由于金属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因此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用砂纸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铝,以便于能充分反应。由于甲同学已证明了活动性 和 ,因此乙同学要得出活动性 的结论,只需再做一个把铜丝插入盐酸中的实验即可。丙同学应先在盐酸中插入铜丝,无明显现象,说明活泼性 ;再将铁丝插入①所得溶液即盐酸中反应,说明活动性 ,最后把铝丝插入②所得溶液即 中反应,说明活动性 ,综上调整插入金属的顺序即可得出活动性 的结论。
参考资料:我也是看的

以上就是必修二化学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