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2023

  • 语文
  • 2023-05-03
目录
  • 六年级下册的同步轻松答案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2023
  •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同步训练
  • 六年级下册同步语文电子版
  • 2023六下语文课时练答案

  • 六年级下册的同步轻松答案

    习惯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的头脑这部机器就会持久的运局弯樱转起来,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桐丛以靠惯性自行闹含运转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任务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答疑网中有类似的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2023

    第六组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的是一组综合性学习,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后附“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团纳,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工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

    (2)和同学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并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重难点、关键

    1.围绕“难忘”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课时划分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班级及本人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六年了,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不仅是大家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学校、老师的心血。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教师导读:六年时光,变化最大的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我们读读课文给我们的建议。

    二、读题,了解活动内容

    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2)写写难忘的人或事。

    (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5)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教师:这么多项的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反馈。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插图等。

    (2)自己的成长故事。

    (3)课前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

    (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

    (5)集体反馈寻找到的班级“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四、答或蚂课堂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人,希望你们积极地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把你在小学阶段最珍贵的回忆留给老师,留给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活动中需要的相关图片以及资料。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的纪念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激发兴趣

    教师导读: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今天,就是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成长的故事。

    二、教师引,明确方向

    1.老师: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老师归纳小结: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例如:

    第一次……

    学会了……

    高兴的、伤心的、教训……

    三、自由说,拓展思维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推荐个别说得好的同学上台说一说。

    3.集体评议:好在哪里?

    4.老师小结:说事,不仅要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清埋楚、说具体,最关键的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说,回味生活

    1.学生明确要点后,在小组内自己地说一说。(有搜集到有关照片的,可以结合照片说一说)

    2.小组推荐,集体反馈。

    3.指名反馈:听完同学的成长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4.教师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马上要毕业了,可昨天发生的事情仿佛还在眼前。

    五、布置作业

    1.把你今天和同学交流的成长故事简单地记录下来,再好好地找一找是否有留下相关的纪念材料。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反馈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情况。

    教具准备

    展示“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了解学生自读的情况

    1.指名反馈:“阅读材料”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

    2.教师:通过自读,你们都了解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吧,谁愿意来说一说?

    《难忘的启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老师领进门》: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新来的王老师》: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题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挡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忘不了的笑声》: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表现出同学们的不同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情谊。

    《作文上的红双圈》:写了处女作《补考》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以至作者最终成为知名作家。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二、再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教师导读:五篇文章,有的写老师,有的写同学,有的写对自己一生起着重大作用的事。篇篇都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文章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指名反馈,老师引导体会。

    三、总结,鼓励所学方法运用于习作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篇课文。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一写难忘的有或事。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明确习作内容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交流,老师了解了不少同学们成长的故事。相信,这些事情中有很多都是令大家难忘的。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

    二、交流,说难忘的人或事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难忘的人或事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不少令自己难忘的故事。怎样才能把这些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写好呢?

    三、指导,引导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材料”文章的内容,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此文章的习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小结。

    (1)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

    (3)注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腻描写,也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

    (4)叙事具体,清楚。

    (5)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师总结:同学们,不管你们写的人,是物,是事,只要你们用心写,用情写,把平时学到的习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你们都能写出优秀的习作来。

    四、学生创作,老师巡视辅导

    五、集体评议,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回忆班级成长的足迹

    1.教师:这一段时间来,老师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相信大家的收获都不少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

    2.学生自由反馈搜集到的有关班级成长的资料。

    3.教师小结:有的同学搜集到了班级运动会留下的照片,有的搬出了班级的奖状,有的说出了班级的故事。六年了,你们成长了,班级也成长了。

    二、讨论,研究制作班级纪念册

    1.教师:老师建议大家把这些资料整理好,制作成一本班级纪念册!

    2.组织学生讨论:班级纪念册应该有哪些资料?

    3.指名反馈,教师罗列。

    (1)各科老师个人资料以及毕业赠言。

    (2)同学个人资料以及毕业赠言。

    (3)班级获奖证书。

    (4)集体活动的照片。

    (5)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

    4.教师:好的纪念册要有周密的计划,同学之间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所以,现在请你们讨论一下纪念册的主题,然后再进行分工。

    5.指派代表反馈,教师适当地指导。

    6.教师公布讨论后的结果,并布置分工。

    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纪念册

    四、展示纪念册,并打印分发

    五、布置作业

    选择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同步训练

    《语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9 人教版同步教学视大乱频233小学标清》资源免费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9Sz7MzU0xi-WEqjg2Me6g

    提取码:67d8

    语文6|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9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8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7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粗仿激年级下册岩袜06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5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4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3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2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01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08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07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06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05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04 人教版同步教学_233小学_标清.flv

    六年级下册同步语文电子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赏析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赏析】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2、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作者】王维一生诗作颇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常在清灵之中透出几分禅意。在他的画中更是着笔清新,笔墨淡出,读他的画,便能自然而然的体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独特艺术底蕴 。苏轼就曾这样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中讲究诗情画意,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 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在他的空间里,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抒发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水诗给我们渲染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韵。【注释】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涧:两山间的水沟。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空:空寂、空空荡荡。月出:月亮出来。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腔并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隐吵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3、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文】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伍携迹,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4、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5、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6、竹 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4.漫卷:胡乱卷起。

    5.白日:白天。

    6.青春:春天的景色。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8.襄阳:今属湖北。

    9.妻子:妻子和儿女。

    10.洛阳:今属河南。

    11.却看:回过头来看。

    12.纵酒:尽情的喝酒。

    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5. 即:立即

    16.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7. 涕泪:流泪

    【译文】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赏析】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8、己亥杂诗【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9、浣溪沙【宋代】苏轼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②。潇潇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将白发唱黄鸡⑤。【译文】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北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译文】碧绿的江水,像美人横转的眼波;重叠的青山,像美人聚拢的眉峰。真想问问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儿要到那个方向?应该是像你一样,急着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乡。朋友,回乡时,若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呵!

    2023六下语文课时练答案

    我会写挪用蒸发茫然赤裸裸

    桥做我会选1.B2.A3.C

    精彩回读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判坦们,是他们自己逃走了3.对时间的流逝感到迷茫、无奈、怅然若失。

    跟进阅读2.即逝奔流且过流传辉煌时间光阴爱护

    3.孔子

    4.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5.时间能给人带来掘消桐智慧与力量;时间是有限的,稍纵即逝;时间用金钱买不到,用地位留不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