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几次灭佛?有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周世宗灭佛。1、北魏太武帝灭佛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那么,历史上几次灭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正如潮起潮落,一切世间法都免不了兴衰,都是因果循环!能在末法时代兴起念佛之心,是弥足珍贵,南无阿弥陀佛!
三武一宗,共4次。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1,北魏为了一统北方,推行全民皆兵制度,然而和尚一向是免除赋税、兵役。北魏太武帝下诏书,凡是低于五十岁以下僧众全部还俗。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天师道,最后逐渐发展为“灭佛”行动。宰相崔浩奉劝北魏太武帝信奉道教,并且前去嵩山祭祀。后来北魏太武帝又自称太平真君,并且修改年号为太平真君。直到六年后,北魏太武帝驾崩,北魏文成帝继位,才重新恢复了佛教地位。
2,北周武帝灭杀宇文护,将大权归拢在自己手上。然后在第二年,召集百官、僧道讨论“儒、佛、道”三者地位。最后得出“以儒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后”,然而这些只是灭佛的前奏。北齐灭亡后,佛教才算是迎来真的灭顶之灾。摧毁四万多座寺庙,强制命令300多万僧侣还俗。
3,唐朝武则天作为第一个女皇帝,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登基,曾经借助佛教的影响稳固了局势。从这个时候开始,佛教算是到了辉煌时刻。佛教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唐穆宗、唐敬宗等人,其人数大规模上升,但是也加重了国家负担。唐武宗即位后,为了重整国务,收复失地,决定展开“灭佛”行动。他认为废佛是恢复国家强盛的唯一办法,然而佛教之所以在唐朝这么盛行,其中武则天的推动作用不可被忽略。
有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周世宗灭佛。
1、北魏太武帝灭佛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侯庄乡故城村)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2、北周武帝灭佛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决定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
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各地的佛寺都被拆毁,僧人都被勒令还俗。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
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三武一宗灭佛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四次大规模灭佛事件,具体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及后周世宗柴荣等人毁灭佛教的行为。
详细解释如下:
一、事件背景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长时间的传播与发展。然而,在某些历史时期,由于政治、文化及宗教等原因,佛教发展遭遇重大打击。其中,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是佛教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四次打击。
二、具体事件
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拓跋焘在信仰道教的同时,对佛教进行了打压和禁止。他下诏拆除寺庙、销毁佛像,对佛教徒进行迫害。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2.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宇文邕在位期间也对佛教实施了严厉的打击政策。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禁止佛教传播,破坏寺庙,并强迫僧侣还俗。这一事件对佛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 唐武宗李炎灭佛:唐武宗时期,佛教势力庞大,威胁到了皇权。为此,李炎发起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破坏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像,对佛教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以上就是历史上几次灭佛的全部内容,灭佛运动分别发生北魏、北周、唐朝、后周。四次灭佛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四次灭佛的主要原因,各帝王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辙。无非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