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化学选修三,化学选修三电子书

  • 化学
  • 2023-05-10
目录
  • 化学选修三综合题及答案
  • 高中必修三化学书电子版
  • 化学选修三课本电子版2023
  • 化学选修三目录
  • 离子方程式配平100题和答案

  • 化学选修三综合题及答案

    主要是因为化毁洞学选修三它的难度比较高,这样的话会占用比较多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庆中有很多人不这样来进行选誉余山择了。

    高中必修三化学书电子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失败,怕什么,有信心撑腰,下次可以做得更好;失落,怕什么,有努力相伴,阳光依旧灿烂如悔;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分析,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分析1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6、归中规律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分析2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渣嫌正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者局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分析3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CH3COONa+NaOH→加热--Na2CO3+CH4

    2.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

    3.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还可制取O2、NH3等.

    5.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高三化学选修三的知识点分析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与解题策略

    ★高三化学选修三章节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选修三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3必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三基础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修的知识点

    ★2017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知识点

    化学选修三课本电子版2023

    化学选择性必修3是有机。

    高中化学课本(人枝游键教版2019)共五册,必修一、必修二、选择磨裤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猛巧理、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选修三目录

    故有知识的人,道义上有为后者代言的义务。人最容易丧失的是同情心,而杜甫就是一个正面例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1

    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帆答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桥纳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8、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9、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敏轿没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特别提示】

    (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由于能级交错,3d轨道的能量比4s轨道的能量高,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4)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x、py、p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5)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

    (6)在书写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X]+价电子排布式(注:X代表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注意: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

    3.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1)电子的跃迁

    ①基态→激发态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②激发态→基态

    激发态原子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

    (2)原子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每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①主族

    ②0族:He:1s2;其他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s1~2。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a.分区

    b.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②根据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如下图),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又称梯形线)附近的非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但不能叫两性非金属。

    【特别提示】

    “外围电子排布”即“价电子层”,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层就是最外电子层,而对于过渡元素原子不仅仅是最外电子层,如Fe的价电子层排布为3d64s2。

    2 . 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3 . 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①影响因素

    能层数: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能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1,单位:kJ/mol。

    ②规律

    a.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b.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c.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

    (3)电负性

    ①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

    ②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③变化规律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4 . 电离能、电负性的应用

    (1)电离能的应用

    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I1、I2……表示各级电离能)

    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

    多电子原子中,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电离能的变化出现突变时,电子层数就可能发生变化。

    ④反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4

    共价键

    1.本质

    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

    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分类

    【特别提示】

    (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离子键。

    (2)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3)在分子中,有的只存在极性键,如HCl、NH3等,有的只存在非极性键,如N2、H2等,有的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如H2O2、C2H4等;有的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

    (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有的存在极性共价键,如NaOH、Na2SO4等;有的存在非极性键,如Na2O2、CaC2等。

    (5)通过物质的结构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判断键的种类及数目;判断成键方式时,需掌握: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4.键参数

    (1)概念

    (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5.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物理性质相近,但化学性质不同。

    常见的等电子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5

    分子的立体结构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价层电子对在球面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

    (2)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的关键是判断分子中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

    其中:a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b是1个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x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构型

    2 . 杂化轨道理论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3.配位键

    (1)孤电子对

    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孤电子对。

    (2)配位键

    ①配位键的形成: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共价键。

    ②配位键的表示:常用“―→”来表示配位键,箭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H4+可表示如下,在NH4+中,虽然有一个N—H键形成过程与其他3个N—H键形成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4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与解题策略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知识点学习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选修三结构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3必备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三基础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3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修3目录

    离子方程式配平100题和答案

    旧高考地区的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高汪轮)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是二选一的选考模块,考生从中选择一道题来作答,学了选修五之后可以不学选修三,具体学不学、学什么取戚信决于所在中学的安排。如果你在的学校不教这本而你觉得有兴趣的话可以买课本和练习册自学。

    从高考角度来说,这两部分的难度是一致的,都不难。但是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偏好,可能有些人更喜欢有机、有些人更喜欢物构。

    新高考地区(包括3+3和3+1+2)这陵歼两部分是都要学的,都是必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