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一数学上册,高一数学必修上册

  • 数学
  • 2023-04-13
目录
  • 高一数学必修上册
  • 高一数学上册课本
  • 高一数学上册学什么
  • 高一数学课本人教版上册
  •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高一数学必修上册

    上册主要学集合、函数和数列

    下册主要学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

    没有重点可言,因为全是重点。

    函数和三角函数一定要学好,这是高二学二次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的基础,可以这么说,学不好函数和三角函数的话就肯定学不好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

    扩展资料:

    三角拍高函数

    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燃宴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③借助图象理皮贺银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⑤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观察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⑥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上册课本

    总结好数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伍肢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A∪φ=A,A∪B=B∪A.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袜顷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告橘陆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记为C={P(x,y)|y=f(x),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函数的奇偶性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确定f(-x)与f(x)的关系;3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啊: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高一数学上册学什么

    高一新生必备的学习 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找重点、难点。首先主动预习。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我是整理的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1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枯哪桥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缓裤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

    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

    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1,2,3,4,…,

    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

    (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

    (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

    (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

    (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

    4.数列的图象

    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序号:1234567

    项:45678910

    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没猛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

    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

    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

    5.递推数列

    一堆钢管,共堆放了七层,自上而下各层的钢管数构成一个数列:4,5,6,7,8,9,10.①

    数列①还可以用如下方法给出:自上而下第一层的钢管数是4,以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层的钢管数多1

    练习题:

    1.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33-S22=1,则数列{an}的公差是()

    A.12B.1C.2D.3

    解析:由Sn=na1+n(n-1)2d,得S3=3a1+3d,S2=2a1+d,代入S33-S22=1,得d=2,故选C.

    答案:C

    2.已知数列a1=1,a2=5,an+2=an+1-an(n∈N_),则a2011等于()

    A.1B.-4C.4D.5

    解析:由已知,得a1=1,a2=5,a3=4,a4=-1,a5=-5,a6=-4,a7=1,a8=5,…

    故{an}是以6为周期的数列,

    ∴a2011=a6×335+1=a1=1.

    答案:A

    3.设{an}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和,且S5S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d<0B.a7=0

    C.S9>S5D.S6与S7均为Sn的值

    解析:∵S50.S6=S7,∴a7=0.

    又S7>S8,∴a8<0.

    假设S9>S5,则a6+a7+a8+a9>0,即2(a7+a8)>0.

    ∵a7=0,a8<0,∴a7+a8<0.假设不成立,故S9

    答案:C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2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记为C={P(x,y)|y=f(x),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3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_。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下学期必须学会的知识点复习大纲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数学课本人教版上册

    学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本身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计划对学习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制定好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上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帆渗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定义法:

    (1)任取x1,x2∈D,且x1

    (2)作差f(x1)-f(x2);或者做商

    (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a}、{b}为等差数列,则{a±b}与{ka+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a}中有:a=a+(n-m)d,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k+p+…=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差数列时,有:a+a+a+…=a+a+a+….

    ⑹公差为d的等差圆轿橘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a}中,a-a=a-a=md.(其中m、k、)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⑽设a,a,a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与a,a与a的项距差之比=(≠-1),则a=.

    ⑴数列{a}为等橘团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a}中,当项数为2n(nN)时,S-S=nd,=;当项数为(2n-1)(n)时,S-S=a,=.

    ⑶若数列{a}为等差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a}、{b}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

    ⑸在等差数列{a}中,S=a,S=b(n>m),则S=(a-b).

    ⑹等差数列{a}中,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均在直线y=x+(a-)上.

    ⑺记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①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②若a<0,公差d>0,则当a≤0且a≥0时,S最小.

    高一数学 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 爱好 ,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数学上学期的所有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学期重点必用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学期所有知识点

    ★关于高一数学上册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点(考前必看)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敬喊纳交线平行。

    2.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3.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渗毕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亮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4.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

    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

    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

    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

    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

    ⑦利用对号函数

    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

    5.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