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易错题100道及答案

  • 物理
  • 2025-01-27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如松香、玻璃、沥青等。(2)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温度计

1,温度计

(1)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3)量程: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4)分度值:一个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5)最基本注意点: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的高低:

(1)摄氏温度:符号为t,单位符号℃,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

(2)正常人的体温是37℃。

3,体温计:

(1)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细管,水银收缩时,缩口水银首先自动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故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应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内。

(2)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待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提醒: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是初中的重要学科,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2.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

4. 误差与测量: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与测量工具、方法、人员有关。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6单元讲解视频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八年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基础的物理操作,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米(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长度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 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尺子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厚尺子要垂直放置;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 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必须有单位才有意义。

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来尽量减小。

6. 特殊方法测量:累积法、卡尺法、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所有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不存在。

2.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选取的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描述可能不同。

八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我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供参考!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厚尺子要垂直放置;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 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6. 特殊方法测量:累积法、卡尺法、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物袭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5.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物理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每章节的要点对于提高物理成绩非常关键。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的整理和润色,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 参照物的概念与选择

- 定义:参照物是用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 选择: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选择地面或固定于地面的物体。

- 相对性: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可能不同,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 注意事项: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2.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时间相同:路程长的运动快。

- 路程相同:时间短的运动快。

- 单位时间内路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 运动的分类

- 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且沿直线运动。

- 变速运动: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5. 长度的测量

- 基本工具:刻度尺。

- 国际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 km = 1000 m,1 m = 10 dm,1 dm = 10 cm,1 cm = 10 mm,1 mm = 10^3 μm,1 m = 10^6 μm,1 m = 10^9 nm,1 μm = 10^3 nm。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1)“白气”“雾”是液化现象。如: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雾,是放热过程。(2)“汗”是液化现象。如:自来水管表面上挂有一层水珠,是放热过程。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现象:物质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如舞台上笼罩的白雾,是由于干冰遇热升华变为气体。升华吸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