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 物理
  • 2023-05-13
目录
  • 初中物理全内容
  • 物理是一个吗
  •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 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 初中物理全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有如下: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李搜郑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哪颂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漏唤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物理是一个吗

    初中物理是比较难的科目,也是中考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科。下面总结了初中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运动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

    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磁场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袭正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轮茄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光的拍桐悔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是比较难的科目,也是中考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科。下面总结了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光现象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液铅: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袜亩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告埋森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热学知识点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电磁的知识点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6.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物理六个重要规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5.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1、质量 m

    2、温度 t

    3、速度 v

    4、密度 ρ

    5、力(重力) F

    6、压强 P

    7、功 W

    8、功率 P

    一、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三、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读法:9.8牛祥此银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扩展资料:

    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二、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1、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三、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扒雀的折射现象。谨宴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u>2f f

    2、f2f 倒放大实,幻灯机。

    3、u

    五、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参考资料来源:-初中物理

    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是比较难的科目,也是中考科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科。下面总结了初中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兆做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热现象及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5.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 Pt =UIt=I2Rt(式中单位W→焦派仔(J);U→伏(V);I→安(A);t→秒)。

    5.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6. 计算电功率公式:P=UI=I2R=U2/R(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7.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8.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9.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0.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1.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12.“220V100W”求该灯泡的R和I0?

    13.功率比:串正、并反、同阻平方。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族羡衡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5.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6.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光现象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白色光是不是单纯的光,是复色光,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4、通过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5、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6、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即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7、光具有的能量叫光能。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8、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

    9、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热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0、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1、把手放在发光的电灯和墙之间,墙上便出现了一个暗的影子,这一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要慢:

    v真> v空> v水> v玻

    13、熟悉一些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激光准直 、激光测距、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点一线射击、排队看齐、太阳光斑、立竿见影、日食月食、针孔照相机等。

    1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5、表面是平滑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虚像。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⑤像与物以镜面对称的。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找到像的位置,从而发现平面镜成的像有大小相等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等距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7、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为对称法。

    18、平面镜的主要应用有:(1)、利用平面镜成像;例:照镜子、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2)、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例:潜望镜等。

    19、平面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麻烦或光污染。例: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的像干扰了驾驶员的视线。

    20、凸面镜能扩大视野。例: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2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光的反射有关。

    22、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4、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25、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漫反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