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乘除法?其次,对于除法的简便运算,我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个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或者是联储过程当中,我们通过交换除数的位置已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在计算时我们并没有进行硬性的要求,其主要的简便还是基于对数字,但观察符合时才能应用其进行简便运算,那么,四年级数学乘除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简便运算乘除法: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结合律、除法交换律。
1、乘法交换律子:25×56×4=25×4×56=100×56=5600。
2、乘法结合律:25×125×4×8=(25×4)×(125×8)=100×1000。
3、乘法分配律:25×(40+4)=25×40+25×4==1100;135×12—135×2=135×(12—2)=135×10=1350。
4、除法结合律:3200÷25÷4=3200÷(25×4)=3200÷100=32。
5、除法交换律:256—58+44=256+44—58=300—58=242;250÷8×4=250×4÷8=1000÷8=125。
四年级乘法学习技巧
两个20以内的乘法:两个20以内数相乘,将一数的个位数与另一个数相加乘以10,然后再加两个尾数的积,就是应求的得数。如12×13=156,计算程序是将12的尾数2,加至13里,13加2等于15,15×10=150,然后加各个尾数的积得156,就是应求的积数。再比如:17×18=(17+8)×10+7×8=306
首同尾互补的乘法:口诀:头加1乘头作为头,尾乘尾作为尾。
在学习四年级数学时,乘除法简便计算是一项重要技能。例如,125×27×8可以简化为125×8×27,因为125和8相乘等于1000,简化了计算过程。
同样,48×35×2×35可以先计算35×35=1225,然后48×2=96,最后96×1225=117600。这种分解法可以降低计算难度。
对于加法和减法,比如458+251+749,可以先将251和749相加得到1000,再将458+1000=1458。这样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再如196-26-74,可以先计算26+74=100,然后196-100=96,这样简化了计算步骤。
在除法方面,8400÷25÷4可以先计算8400÷25=336,然后再336÷4=84,这样分步解决也更加容易。
另外,813+569-213可以先计算813+569=1382,然后1382-213=1169,这样计算起来也更为简便。
乘法中的48+52×3,应先进行乘法运算,52×3=156,然后48+156=204,这样符合运算规则。
94×99+94可以简化为94×(99+1)=94×100=9400,这样利用分配律简化了计算过程。
101×482-482可以看作482×(101-1)=482×100=48200,这样简化了计算。
四年级乘除法竖式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式计算,使计算简便。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
乘法竖式:
一个数的第i位乘上另一个数的第j位
就应加在积的第i+j-1位上。
除法竖式:
如42除以7。
从4开始除〔从高位到低位〕。除法用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如:42就从最高位十位4开始除起;若除不了,如:4不能除以7,那么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个数来除,直到能除以除数为止;如:42除7中4不能除7,就把4和2合成一个数42来除7,商为6。
小数乘法竖式注意事项
1、列竖式时,是因数的尾数对齐。
2、列竖式时,为了计算方便数位多的因数一般放在上面。
3、如果有整十整百整千类的因数时,两个因数的从右数第一位非零数对齐,然后再在得数里填上相应个数的0。
4、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先点完小数点再去0。
5、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需要在前面补0占位。
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四年级数学除法简便运算技巧如下:
①乘法的简便算法: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 )或8×( ),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可将其分解成10±( )、100±( )、1000±( ) ……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②除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两个数相除,如果除数分解成的因数恰好与被除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可以利用a÷( b×c )= a÷b÷c来解决。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 a÷c÷b
在乘除法的简便运算过程当中进行实际应用时,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简便运算,不能生搬硬套才能使简便的过程更加符合我们简便的要求。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乘除法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自如。
不管是正向的运算定律应用还是逆向的推倒,这都是大家对数字的充分认识,很多同学对于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倒背如流,但是在实际的数字运算过程当中,却找不到符合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这就是在实际应用当中的熟练度和对运算定律的了解不够深刻。
以上就是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全部内容,四年级乘除法竖式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式计算,使计算简便。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乘法竖式:一个数的第i位乘上另一个数的第j位 就应加在积的第i+j-1位上。除法竖式:如42除以7。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