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初中一年级数学人教版

  • 数学
  • 2023-05-25
目录
  •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 初中一数学书本上册
  •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笔记
  • 小学一年级数学目录上册图片
  • 初中一年级数学人教版

  •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初一数学大全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中漏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完?

    还要运x次才能完

    29.5-3*4=2.5x

    17.5=2.5x

    x=7

    还要运7次才能完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它的高是x米

    x(7+11)=90*2

    18x=180

    x=10

    它的高是10米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x个

    9x+908=5408

    9x=4500

    x=500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500个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乙每小时行x千米

    3(45+x)+17=272

    3(45+x)=255

    45+x=85

    x=40

    乙每小时行40千米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平均成绩是x分

    40*87.1+42x=85*82

    3484+42x=6970

    42x=3486

    x=83

    平均成绩是83分

    6、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

    平均每箱x盒

    10x=250+550

    10x=800

    x=80

    平均每箱80盒

    7、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男生分成5组去踢足球,平均每组多少人?

    平均每组x人

    5x+80=200

    5x=160

    x=32

    平均每组32人

    8、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食堂运来面粉x千克

    3x-30=150

    3x=180

    x=60

    食堂运来面粉60千克

    9、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平均每行梨树有x棵

    6x-52=20

    6x=72

    x=12

    平均每行梨树有12棵

    10、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底是140米,高是多少米?

    高是x米

    140x=840*2

    140x=1680

    x=12

    高是12米

    1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x米

    16x+20*2.4=72

    16x=72-48

    16x=24

    x=1.5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5米

    12、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女儿今年x岁

    30=6(x-3)

    6x-18=30

    6x=48

    x=8

    女儿今年8岁

    13、一辆时速是50千米的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2小时前开出的一辆时速为40千米汽车?

    需要x时间

    50x=40x+80

    10x=80

    x=8

    需要8时间

    14、小东到水果店买了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梨共付15元,1千克苹果比1千克卖告烂梨贵0.5元,苹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

    苹果x

    3x+2(x-0.5)=15

    5x=16

    x=3.2

    苹果:3.2

    梨:2.7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甲比乙早1小时到达中点。甲几小时到达中点?

    甲x小时到达中点

    50x=40(x+1)

    10x=40

    x=4

    甲4小时到达中点

    16、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如果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那么4小时后甲追上乙。已知甲速度是15千米/时,求乙的速度。

    乙的速度x

    2(x+15)+4x=60

    2x+30+4x=60

    6x=30

    x=5

    乙的速度5

    1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15米,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3倍还多3米。问原来两根绳子各长几米?

    原来两根绳子各长x米

    3(x-15)+3=x

    3x-45+3=x

    2x=42

    x=21

    原来两根绳子各长21米

    18.某校买来7只篮球和10只足球共付248元。已知每只篮球与三只足球价钱相等,问每只篮球和足球各多少元友首?

    每只篮球x

    7x+10x/3=248

    21x+10x=744

    31x=744

    x=24

    每只篮球:24

    每只足球:8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完?

    还要运x次才能完

    29.5-3*4=2.5x

    17.5=2.5x

    x=7

    还要运7次才能完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它的高是x米

    x(7+11)=90*2

    18x=180

    x=10

    它的高是10米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x个

    9x+908=5408

    9x=4500

    x=500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500个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乙每小时行x千米

    3(45+x)+17=272

    3(45+x)=255

    45+x=85

    x=40

    乙每小时行40千米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平均成绩是x分

    40*87.1+42x=85*82

    3484+42x=6970

    42x=3486

    x=83

    平均成绩是83分

    6、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

    平均每箱x盒

    10x=250+550

    10x=800

    x=80

    平均每箱80盒

    7、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男生分成5组去踢足球,平均每组多少人?

    平均每组x人

    5x+80=200

    5x=160

    x=32

    平均每组32人

    8、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食堂运来面粉x千克

    3x-30=150

    3x=180

    x=60

    食堂运来面粉60千克

    9、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平均每行梨树有x棵

    6x-52=20

    6x=72

    x=12

    平均每行梨树有12棵

    10、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底是140米,高是多少米?

    高是x米

    140x=840*2

    140x=1680

    x=12

    高是12米

    1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x米

    16x+20*2.4=72

    16x=72-48

    16x=24

    x=1.5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5米

    12、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女儿今年x岁

    30=6(x-3)

    6x-18=30

    6x=48

    x=8

    女儿今年8岁

    13、一辆时速是50千米的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2小时前开出的一辆时速为40千米汽车?

    需要x时间

    50x=40x+80

    10x=80

    x=8

    需要8时间

    14、小东到水果店买了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梨共付15元,1千克苹果比1千克梨贵0.5元,苹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

    苹果x

    3x+2(x-0.5)=15

    5x=16

    x=3.2

    苹果:3.2

    梨:2.7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甲比乙早1小时到达中点。甲几小时到达中点?

    甲x小时到达中点

    50x=40(x+1)

    10x=40

    x=4

    甲4小时到达中点

    16、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如果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那么4小时后甲追上乙。已知甲速度是15千米/时,求乙的速度。

    乙的速度x

    2(x+15)+4x=60

    2x+30+4x=60

    6x=30

    x=5

    乙的速度5

    1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15米,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3倍还多3米。问原来两根绳子各长几米?

    原来两根绳子各长x米

    3(x-15)+3=x

    3x-45+3=x

    2x=42

    x=21

    原来两根绳子各长21米

    18.某校买来7只篮球和10只足球共付248元。已知每只篮球与三只足球价钱相等,问每只篮球和足球各多少元?

    每只篮球x

    7x+10x/3=248

    21x+10x=744

    31x=744

    x=24

    每只篮球:24

    每只足球:8

    1、运一批货物,一直过去两次租用这两台大货车情况:第一次 甲种车2辆,乙种车3辆,运了15.5吨 第二次 甲种车5辆 乙种车6辆 运了35吨货物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车和5辆乙种车 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 问货主应付多少元

    解:设甲可以装x吨,乙可以装y吨,则

    2x+3y=15.5

    5x+6y=35

    得到x=4

    y=2.5

    得到(3x+5y)*30=735

    2、现对某商品降价10%促销.为了使销售总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

    解:原价销售时增加X%

    (1-10%)*(1+X%)=1

    X%=11.11%

    为了使销售总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11.11%

    3、1个商品降价10%后的价格恰好比原价的一半多40元,问该商品原价是多少?

    解:设原价为x元

    (1-10%)x-40=0.5x

    x=100

    答:原价为100元

    4、有含盐8%的盐水4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则需加盐多少克?

    解:设加盐x克

    开始纯盐是40*8%克

    加了x克是40*8%+x

    盐水是40+x克

    浓度20%

    所以(40*8%+x)/(40+x)=20%

    (3.2+x)/(40+x)=0.2

    3.2+x=8+0.2x

    0.8x=4.8

    x=6

    所以加盐6克

    5、某市场鸡蛋买卖按个数计价,一商贩以每个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贩运途中不慎碰碎了12个,剩下的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仍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

    解:设该商贩当初买进X个鸡蛋.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X-12)*0.28-0.24X=11.2

    0.28X-3.36-0.24X=11.2

    0.04X=14.56

    X=364

    答:该商贩当初买进364个鸡蛋.

    6、某车间有技工85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加工甲种部件15个或乙种部件10个,2个甲种部件和3个乙种部件配一套,问加工甲、乙部件各安排多少人才能使每天加工的甲、乙两种部件刚好配套?

    解:设安排生产甲的需要x人,那么生产乙的有(85-x)人

    因为2个甲种部件和3个乙种部件配一套,所以

    所以生产的甲部件乘以3才能等于乙部件乘以2的数量

    16*x*3=10*(85-x)*2

    解得:x=25

    生产甲的需要25人,生产乙的需要60人!

    7、红光电器商行把某种彩电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20%。已知这种彩电每台进价1996元。那么这种彩电每台标价应为多少元?

    解:设标价为X元.

    80%X=1996×(1+20%)

    80%X= 2395.2

    X=2994

    8、某商店把某种商品按标价的8折出售,可获利20%。若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22元,则每件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

    解::设标价为X元.

    80%X=22×(1+20%)

    80%X= 26.4

    X=33

    9、在一段双轨铁道上,两列火车迎头驶过,A列车车速为20m/s,B列车车速为24m/s,若A列车全长180m,B列车全长160m,问两列车错车的时间为多少秒?

    解:(180+160)/(20+24)=7.28秒

    10、甲乙两名同学在同一道路上从相距5km的两地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5km/h,乙的速度为3km/h,甲同学带着一条狗,当甲追乙时,狗先追乙,再返回遇上甲,又返回追乙,……直到甲追到乙为止。已知狗的速度为15km/h,求此过程中,狗跑的总路程。

    解:首先要明确,甲乙的相遇时间等于狗来回跑的时间

    所以狗的时间=甲乙相遇时间=总路程/甲乙速度和

    =5km/(5km/h+3km/h)=5/8h

    所以狗的路程=狗的时间*狗的速度=5/8h*15km/h=75/8km

    所以甲乙相遇狗走了75/8千米

    一天小红和小亮2人利用温度差测量某山峰的高度,小红在山顶侧的温度是-1度 小亮此时在山脚下测得的温度是5度 已知该地

    区的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大约下降0.6度 这座山峰的高度是?

    当气温每上升1度时,某种金属丝伸长0.002MM 反之, 当温度每下降1度时,金属丝缩短0.002MM。把15度的金属丝加热到60度,在使它冷却降温到5度,金属丝的长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最后的长度比原来长度伸长多少?

    一种出租车的收费方式如下:4千米以内10元,4千米至15千米部分每千米加收1.2元,15千米以上部分每千米加收1.6元,某乘客要乘出租车去50千米处的某地.

    (1)如果乘客中途不换车要付车费多少元?

    (2)如果中途乘客换乘一辆出租车,他在何处换比较合算?算出总费用与(1)比较.

    已知开盘是25.35,收盘是27.38,求开盘都收盘上涨的百分比.

    (27.38-25.35)×100%÷25.35≈8%

    购票人 50人以下 50-100人 100人以上

    每人门票价 12元 10元 8元

    现有甲乙两个旅游团,若分别购票,两团应付门票费总计1142元,如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只要门票费864元。两个旅游团各有几人?

    【解】 因为864>8×100,可知两团总人数超过100人,因而两团总人数为864÷8=108(人).

    因为108×10=1080<1142,108×12=1296>1142.所以每个团的人数不会都大于50人,也不会都小于50人,即一个团大于50人,另一个团少于50人.

    假设两团都大于 50人,则分别付款时,应付108×10=1080(元),实际多付了1142-1080=62(元).这是少于50人的旅游团多付的钱.

    因此,这个旅游团的人数为:62÷(12-10)=31(人),另一个旅游团人数为108-31=77(人).

    1,有一只船在水中航行不幸漏水。当船员发现时船里已经进了一些水,且水仍在匀速进入船内。若8人淘水,要用5小时淘完;若10人淘水,要用3小时淘完。现在要求2.5小时淘完,要用多少人淘水?

    答案:11个人

    解:设船的总容积为a,船进水的速度为b,人淘水的速度为c,设要用x人淘水能2.5小时淘完.

    8*c*5=1/2*a+5*b(1)

    10*c*3=1/2*a+3*b (2)

    x*c*2.5=1/2*a+2.5*b(3)

    (1)-(2)得到b=5c (4),把b=5c代入(1)(2),然后(1)-(2)得到1/2a=15c (5)

    把(4)(5)代入(3),最后整理的x=11

    2.快、慢两辆车从快到慢车,快车行到全程2/3,慢车距终点180千米,两车按原速继续行驶,快到到达终点,慢车行驶了全程6/7,求全程多少米?

    答案:快车行完全程,慢车走了全程的6/7;

    同比可知:

    快车行完全程的2/3时,慢车应走了6/7*2/3(即4/7),还剩余3/7,全程的3/7也就是已知条件180,全程即为180/(3/7)=420!

    3,某银行建立大学生助学贷款,6年期的贷款年利率为百分之六,贷款利息的百分之五十由国家财政贴补。某大学生预计6年后能一次性偿还2万元,则他现在可以贷款的数额是多少元?(精确的1元)

    答案:设他现在可以贷款的数额是x元。

    0.5(0.06x*6)+x=20000

    0.18x+x=20000

    1.18x=20000

    x≈16949

    4,将△ABC的边延长至A1,使B为线段A A1的中点,同样方法,延长边BC得到点B1,延长边得到点C1,得到△A1 B1 C1称为第一次扩展,再将△A1 B1 C1按上述方法向外扩展得到△A2 B2 C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An Bn Cn,研究△An Bn Cn与△ABC的面积关系。(字数不少于200)

    答案:连接A B1

    ∵AC=AC1

    ∴S△B1AC=S△B1AC1

    又∵CB1=CB

    ∴S△B1AC=S△ABC

    ∴S△B1C1C=2S△ABC

    同理可得S△AA1C1=S△BA1B1=2S△ABC

    ∴S△A1B1C1=7S△ABC

    同理S△A2B2C2=7S△A1B1C1=49S△ABC

    ∴S△AnBnCn=7^nS△ABC

    5,将△ABC的边延长至A1,使B为线段A A1的中点,同样方法,延长边BC得到点B1,延长边得到点C1,得到△A1 B1 C1称为第一次扩展,再将△A1 B1 C1按上述方法向外扩展得到△A2 B2 C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An Bn Cn,研究△An Bn Cn与△ABC的面积关.

    答案:设三角形ABC三个角分别为α、β、γ按题意画出三角形DEF,则可得DEF的三个角分别为180-(180-α)/2-(180-β)/2=(α+β)/2

    180-(180-γ)/2-(180-β)/2=(γ+β)/2

    180-(180-α)/2-(180-γ)/2=(α+γ)/2

    在三角形ABC内一定存在α+β<180

    γ+β<180

    α+γ<180

    所以在三角形DEF中三个角都小于90所以DEF为锐角三角形

    小红抄写一份材料,每分钟抄写30个字,若干分钟可以抄完,当她抄完这份材料的五分之二时,决定提高50%的效率,结果提前20分钟抄完,求这份材料有多少字?

    设材料原先x分钟可以抄完,则有

    30x=30*(2/5x)+30*(1+50%)*(3/5x-20)

    得出x=100

    这份材料有3000字

    看看这个行不?

    初中一数学书本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或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森首号法则

    (1)括号前是销陆“+”,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此斗数,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2、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 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3、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14、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5、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

    (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16、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17、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18、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19、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2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画法:

    (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七章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1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2)、不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3)、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

    初一数学下册重点笔记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肆郑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裂塌颂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衫如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 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 π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目录上册图片

    初中数学知识点

    京教版 七上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一 我们周围的图形世界

    1.1生活中的图形

    二 走进“数”的世界

    1.2 我们周围的“数”

    三 现代计算简介

    1.3 计算的开发

    1.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 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一 对有理数的认识

    2.1 负数的引入

    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3 相反数和绝对值

    二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2.4 有理数的加法

    2.5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7 有理数的乘法

    2.8 有理数的除法

    2.9 有理数的乘方

    2.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1 有效数字和科学计数法

    2.12 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等式和方程

    3.1 字母表示数

    3.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3 等式与方程

    3.4 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3.5 一元一次方程

    三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6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 简单的几何图形

    一 对图形的认识

    4.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4.2 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3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二 直线、射线、线段

    4.4 点、线、面、体

    4.5 直线

    4.6 射线

    4.7 线段

    三 角

    4.8 角及其表示

    4.9 角的分类

    4.10 角的度量

    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

    4.12 角平分线

    四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4 相交线与平行线

    4.15 用计算机绘图

    京教版 七下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1 不等式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不等式的解集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5.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迹歼磨和它的解

    6.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 整式的运算

    7.1 整式的加减法

    7.2 幂的运算

    7.3 整式的乘法

    7.4 乘法公式

    7.5 整式的除法

    第八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

    8.1 观察

    8.2 实验

    8.3 归纳

    8.4 类比

    8.5 猜想

    8.6 证明

    8.7.1 余角、补角

    8.7.2 对顶角

    8.7.3 平行线

    第九章 因式分解

    9.1 因式分解

    9.2 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0.1 总体与样本

    10.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 数据的表示

    10.4 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10.5 平均数

    10.6 用科学计数器求平均数

    10.7 众数

    10.8 中位数

    京教版 八上

    第十一章 分式

    11.1 分式

    11.2 分式的基本性质改陪

    11.3 分式的乘除法

    11.4 分式的加减法

    1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 实数和二次根式

    12.1 平方根

    12.2 立方根

    12.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12.4 无理数与实数

    12.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12.6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十三姿斗章 三角形

    13.1三角形

    13.2三角形的性质

    13.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3.4全等三角形

    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3.6等腰三角形

    13.7直角三角形

    13.8基本作图

    13.9逆命题、逆定理

    13.10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3.11 勾股定理

    13.1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

    14.1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4.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4.3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京教版 八下

    第十五章 一次函数

    15.1 函数

    15.2 函数的表示法

    15.3 函数图象的画法

    15.4 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

    15.5 一次函数的图象

    15.6 一次函数的性质

    15.7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十六章 四边形

    16.1 多边形

    16.2 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6.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6.4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6.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6.6 中心对称图形

    16.7 梯形

    16.8 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第十八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

    18.1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18.2 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

    18.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京教版 九上

    第十九章 相似形

    19.1 比例线段

    19.2 黄金分割

    19.3 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

    19.4 相似多边形

    19.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9.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9.7 应用举例

    第二十章 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20.1 二次函数

    20.2 二次函数的图象

    20.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20.4 二次函数的性质

    20.5 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

    20.6 反比例函数

    20.7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

    第二十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21.1 锐角三角函数

    21.2 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1.3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21.4 解直角三角形

    21.5 应用举例

    第二十二章 圆(上)

    22.1 圆的有关概念

    22.2 过三点的圆

    22.3 圆的对称性

    22.4 圆周角

    第二十三章 概率的求法与应用

    23.1 求概率的方法

    23.2 概率的简单应用

    京教版 九下

    第二十四章 圆(下)

    24.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 圆的切线

    24.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4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变换

    25.1 平移变换

    25.2 旋转变换

    25.3 轴对称变换

    25.4 位似变换

    第二十六章 投影、视图与展开图

    26.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26.2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6.3 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第二十七章 探究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

    27.1 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

    27.2 探索数学问题举例

    第二十八章 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

    28.1 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

    28.2 数学应用举例

    初中一年级数学人教版

    北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一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启迹橡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北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悄旁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州坦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北师大版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三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