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一下册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书 电子版

  • 数学
  • 2023-04-29
目录
  • 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公式总结
  • 初一下册数学必考题
  • 初二人教版数学上册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图
  • 初一下册人教版数学月考

  • 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公式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如下:

    一、正数和负数

    二、有理数

    三、数轴

    四、相反数

    五、绝对值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七、槐棚有理数的加法

    八、有理数的减法

    九、有理数的乘除法

    十、有理数的乘法

    十一、有理数的除法

    十迅兆二、有理数的乘铅昌则方

    初一下册数学必考题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a+b)(m+n)=am+an+bm+bn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纤缓[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积的2倍.(a±b)2=a2±2ab+b2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式法.关键:找出公因式

    公因式三部分:①系数(数字)一各项系数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注意:①提取公因毁埋模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完全平方两个数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③x3-y3=(x-y)(x2+xy+y2)立方差公式

    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因式分解三要素:(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

    添括号法则:如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括号前是负号各项都得改符号。用去括号法则验证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液森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初一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

    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 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备战中考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人教版数学上册

    关于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课本中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这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学期的知识点,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本知识点可会出现的填空题中来考)。

    5.2 平行线 (重点知识必考)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直线平行的条件: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丛冲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毁肢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重点知识必考)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本考点可能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的改写和选择题中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本章知识考点分析:

    1、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必考内容

    2、命题的真假性、将命题改写

    3、证明题(完型填空、自主证明)

    4、选择题、填空题中相关知识的考点(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第六章 实数

    6.1 平方根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a,那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即若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其中a为非负数,即a≥0.表示方式为x2=ax=a,其中x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本知识考点重点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中相关的应用)。

    6.2立方根

    若一个数的立方等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即若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表示方式:x3=axa立方根只有一个),(本知识考点重点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中相关的应用)。

    6.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考点分析:

    1、有理数与无理数在填空和选择题可能会出现

    2、一个数的平方根和一个代数式的平方根的区别(细心点呀)

    3、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即它们的和等于0)

    4、唯一性: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1和0共三个;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和0两个。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本章知识考点可能会出现在:

    1、判断某个点在第几象限或某个点在第几象限再求相应未知数的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某个图形作一次或两次平移后求出平前或平移后各对应点的坐标。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1、方程中含有渗余歼未知数(如: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或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本知识考点会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注意次数为1和系数不为0)。

    2、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验根问题)。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验根问题)。

    8.2 消元

    5、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一(最终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反代解决二元三元、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本章知识考点

    a、计算题

    b、选择、填空

    c、应用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1、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4、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本章知识考点

    a、选择题

    b、计算题)

    c、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要点

    1、全面调查:对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优点:调查结果比较精确; 缺点:费时、费力)。

    2、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优点:投入少、操作方便,而且有时只能用抽样的方式去调查;缺点:调查结果与总体的结果可能有一些误差)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的随机抽样。

    二、统计图的分类:

    1.条形统计图——适用于显示不同对象之间的数量特征,根据长方形(条形)的高度能直观地看出被统计对象的量的大小、多少等。

    2.折线统计图——适用于显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数量变化特征,根据折线的变化能直观地看出事物的变化(如上升或下降、增长快慢等)趋势。

    3.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整体,能直观地显示各部分(不同的统计对象)所占的百分比,适用于显示不同对象之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注意:求圆心角度数=所占百分比×3600

    4.频数分布直方图——对收集得到的数据,可通过“划计”的方法整理成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它①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的频数差别.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为 :①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

    极差极差或组距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②决定组距和组数(组数=).③列出频组距组数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5.本章知识考点分析:

    1、总体、样本、个体与样本容量会在选择题出现

    2、四类统计图的考点中重点注意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直方图的补全及频数的补全等。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图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含此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谈山迅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同纵反)

    (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同)

    (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纵皆反)

    8.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正正

    第二象限:(-,+)负正

    第三象限:(-,-)负负

    第四象限:(+,-)正负

    x轴正方向:(+,0)

    x轴负方向:(-,0)

    y轴正唯州方向:(0,+)

    y轴负方向:(0,-)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原点:(0,0)

    注:以数对形式(x,y)表示的坐标系中的点(如2,-4),"2"是x轴坐标,"-4"是y轴坐标。

    数学知识点七年级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初一数学下册课本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备战中考

    ★初一下学期数学所有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人教版数学月考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空信册知识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平行)

    ①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线的平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平均值。

    10、斗掘轮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4)作角的平分线(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4)抛骰子:P(抛出某个点数)=

    (5)方格(面积):P(停留某个区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7、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计算简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散岁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点、线、面、体知识点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

    (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180°;+=180°;+=180°;+=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180°;+=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或=或=或=,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或=,则a∥b。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180°;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