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家谁凭借

  • 物理
  • 2024-01-13

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的发现 威廉·康拉德·伦琴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lhelm Konrad Ro tgen, 1845---1923), 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那么,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哈哈 ~贝多芬~~~~你太有才~~~

威廉·康拉德·伦琴 (1845—1923) Wilhelm Conrad R�0�2ntgen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3月27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的伦内普。

伦琴是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原子时代的先驱者之一。

1845年3月27日,伦琴生于普鲁士莱茵河流域的伦内普。

1869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科技学校,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实验室给著名声学家孔脱做助手,并于不久后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关于空气比热和它在一定压力状态下的关系》。

1875年,伦琴受聘于霍恩·汤姆农学院任教授,从此伦琴就开始在科学道路上独立地前进了。

1879年,伦琴担任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和该校物理研究所所长,这期间,他发现了"伦琴电流"。

1894年,伦琴当上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并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发现了X射线。

1900年4月,伦琴受聘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兼任拜恩度量衡馆馆长。

1901年12月10日,伦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第一个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奖。

1923年2月10日,伦琴在慕尼黑因患癌症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全国物理竞赛

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是?

1.贝尔

2.伦琴

正确答案: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威廉康拉德伦琴

1901年开始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伦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伦琴的工作是在简陋的环境中完成的。一个不大的工作室,窗下是张大桌子,左旁是个木架子放着日常用品,前面是个火炉,右旁放着高压放电仪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进行X线试验的地方。伦琴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X线研究工作从当前的水平来看,已非常完整。他谢绝了贵族的称号,不申请专利,不谋求赞助,使X线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开始,物理学界在短短十年间诞生出很多前所未有的研究发现,包括天然放射性(贝可勒尔,1896年)、塞曼效应(塞曼,1896年)、电子(约瑟夫·汤姆孙,1897年)、α和β射线(卢瑟福,1898年)、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居里夫妇,1898年)、电子质量随速度增长(沃尔特·考夫曼,1901年)等。

物理学家第一届诺贝尔奖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人就是德国特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也就是X射线的发现者。

当时伦琴这一发现,确实轰动了世界。更有趣的是,投机商人见有利可图,大做宣传,警告女士们,今后无论穿什么衣服上街都不安全,企图招引顾客去买他们的X光保险服。

为了表彰伦琴的杰出贡献,于1901年11月12日,瑞典皇家学院在斯德哥尔摩授与伦琴1万多元的诺贝尔奖金、一枚奖章和一张获奖证书。

到今天,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 。

伦琴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X线研究工作从当前的水平来看,已非常完整。

2023诺贝尔物理奖解读

1901-1920

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下面是从1901年开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1845~1923(德国)发现X射线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荷兰)、塞曼 1865~1943 (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3、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1852—1908(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 1859—1906(法国)、玛丽·居里 1867—1934.(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1904年:瑞利 1842~1919(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5、1905年:伦纳德 1862~1947(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6、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 1856~1940(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7、1907年: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1852~1931(美国)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8、1908年:李普曼 1845~1921(法国)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瑞利

9、1909年: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布劳恩1912-1977(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理查森1879——1959(英国)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华1837_1923(荷兰)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维恩1864-1928(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

12、1912年:达伦1869-1936(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3、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1853~1926(荷兰)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4、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1879~1960(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1862-1942、威廉·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6、1916年:未颁奖

17、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1877~1944(英国)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8、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1858―1947(德国)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19年:斯塔克1874~1957(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20、1920年:纪尧姆(瑞士)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1942

21、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22、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23、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25、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26、1926年: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27、1927年: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28、1928年:理查森(英国)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31、1931年:未颁奖

32、1932年: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33、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国)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34、1934年:未颁奖

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36、1936年: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

37、1937年:戴维森(美国)、乔治·佩杰特·汤姆生(英国)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38、1938年:恩利克·费米(意大利)发现由中子照射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39、1939年: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美国)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40、1940—1942年:未颁奖

1943-1960

41、1943年:斯特恩(美国)开发分子束方法和测量质子磁矩

42、1944年:拉比(美国)发明核磁共振法

43、1945年: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44、1946年: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强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45、1947年:阿普尔顿(英国)高层大气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阿普顿层(电离层)

46、1948年: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47、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48、1950年:塞索·法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发现π介子

49、1951年:科克罗夫特(英国)、沃尔顿(爱尔兰)用人工加速粒子轰击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50、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美国)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51、1953年:泽尔尼克(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52、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博特(德国)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53、1955年:拉姆(美国)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库什(美国)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54、1956年:布拉顿、巴丁(犹太人)、肖克利(美国)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55、1957年:杨振宁(美国籍)、李政道(美国籍)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

56、1958年:切伦科夫、塔姆、弗兰克(苏联)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

57、1959年:塞格雷、欧文·张伯伦 (Owen Chamberlain)(美国)发现反质子

58、1960年:格拉塞(美国)发现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1961-1980

59、1961年:霍夫斯塔特(美国)关于电子对原子核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发现原子核的结构;穆斯堡尔(德国)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

60、1962年: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

61、1963年:维格纳(美国)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及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梅耶夫人(美国人.犹太人)、延森(德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62、1964年: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巴索夫、普罗霍罗夫(苏联)发明微波激射器

63、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温格、费因曼(美国)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取得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64、1966年:卡斯特勒(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共振方法

65、1967年:贝蒂(美国)核反应理论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能源的发现

66、1968年:阿尔瓦雷斯(美国)发展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共振态

67、1969年:默里·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

68、1970年: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物理富有成果的应用;内尔(法国)关于反磁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69、1971年:加博尔(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70、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美国)创立BCS超导微观理论

71、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隧道效应;贾埃弗(美国)发现超导体隧道效应;约瑟夫森(英国)提出并发现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即约瑟夫森效应

72、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发明应用合成孔径射电天文望远镜进行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赫威斯(英国)发现脉冲星

73、1975年:阿格·N·玻尔、莫特尔森(丹麦)、雷恩沃特(美国)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提出核结构理论

74、1976年:丁肇中、里希特(美国)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

75、1977年:安德森、范弗莱克(美国)、莫特(英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76、1978年:卡皮察(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77、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美国)、阿布杜斯·萨拉姆(巴基斯坦)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的贡献,并预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78、1980年:克罗宁(James w.cronin,1931-- )和菲奇(Val l.fitch,1923-- )(美国),以表彰他们在中性k-介子衰变中发现基本对称性原理的破坏。

以上就是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全部内容,1901年开始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伦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