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五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题

  • 数学
  • 2024-04-28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那么,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数学重点难点归纳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五下数学重点难点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二年级下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总担心某个知识没讲全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每一个角落讲到。结果学生学得吃力 ,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我觉得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一、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抓住每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三、在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主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领会新知识。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等底等高),接着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接着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请学生用圆锥的容积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到满?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让学生先剪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一目了然。 四、精心设计练习,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赞可夫曾说过:“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盲目性”。1、明确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很多老师观念陈旧,上练习课从不精心备课,使得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课必须增强目标的明确性,要对知识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要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贯通与联系,作出预先的考虑与估计;要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也应该做到事先有独到的考虑。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

三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1.某校三年级原有三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三个班,将原一班的1/3与二班的1/4组成一个新一班。将原一班的1/4与二班的1/3组成一个新二班。余下30人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1/10,原一班有多少人??
2.有一盒苹果,3个3个地数正好数完,5个5个地数还剩3个。这盒苹果最少有几个?
这道题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应怎样讲解才能使其明白?又应该怎样列式呢?
3.冬冬和明明帮老师搬书,一共有26本书,冬冬先抢着搬了一部分,明明不服气,抢走一半,冬冬又从明明处抢回一半,明明不肯,冬冬还他5本,这时冬冬比明明少搬2本,问最初冬冬准备搬多少本?
4.甲乙两船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在距A地700处第一次相遇,两船继续航行,到达对岸后返航,在返航途中,距乙地400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
5.学校举行美术作品展览。一、二年级展出48幅,三年级展出的图画是一、二年级总数的2倍。三个年级共展出多少幅?
6.供销社采购了一批书包。红书包有65只,黄书包的只数是红书包的2倍,花书包比黄书包少30只,花书包有多少只?
7.电视机厂第一天装配电视机215台,第二天上午装配108台,下午装配136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装配多少台?
8.一个小组生产一种 零件。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125个,第六天生产135个。这个小组一星期(五天)生产这种零件多少个?
9.同学们去植树。三年级每班种45棵。四年级3个班,每个班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共种了多少棵?
10.电视机厂第一天上午生产电视机274台,下午生产196台,如果第三天生产510台,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生产多少台?

一年级数学重难点整理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题
2、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星期天,淘气、笑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附近的商店里,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想请大家帮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吗?
3、板书课题《需要多少钱》。
二、探究合作、交流汇报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
2、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
3、教师引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4、探究“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12×3或3×12,
(2)再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学生。
(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用已经找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买1个小皮艇多少元?
(1)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2)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3)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出示基本练习题(练一练第三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2、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决第一小题,然后组织交流 。
(2)、第二小题。
a 、学生同桌讨论,
b、再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
3、填表。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注重对个别学生填表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再反馈交流。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