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家研究传记,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家传记

  • 数学
  • 2024-05-25

数学家研究传记?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那么,数学家研究传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家的名人传记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数学家的传记中有趣的一篇

李善兰(1811.1.22~1882.12.9)

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原名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人。清嘉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11年1月22日)生;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九日(1882年12月9日)卒于北京。自幼喜好数学,后以诸生应试杭州 ,得元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撰《测圆海镜》,据以钻研 ,造诣日深 。道光间 ,陆续撰成《四元解》、《麟德术解》、《弧矢启秘》、《万圆阐幽》及《对数探源》等,声名大起。咸丰初,旅居上海,1852~1859年在上海墨海书馆与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9卷 , 完成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 。又与伟烈亚力、艾约瑟等合译《代微积拾级》、《重学》、《谈天》等多种西方数学及自然科学书籍。咸同之际,先后入江苏巡抚徐有壬、两江总督曾国藩幕,以精于数学,深得倚重。同治七年(1868),经巡抚郭嵩昭举荐,入京任同文馆算学总教习,历授户部郎中、总理衙门章京等职,加官三品衔。他以《测圆海镜》为基本教材,培养人才甚多。他学通古今,融中西数学于一堂。1860年起参与洋务运动中的科技活动。1868年起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直至逝世。

数学家传记有哪些书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

数学家高斯传记

探寻一个伟大的灵魂——《数学家欧拉传记》读后

在数学的领域内,整整一个18世纪都可以称之为欧拉的世纪。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的中心人物,他是继牛顿(Newton)之后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欧拉把由伯努利家族继承下来的莱布尼茨学派的分析学内容进行整理,为19世纪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还把微积分法在形式上进一步发展到复数范围,并对偏微分方程,椭圆函数论,变分法的创立和发展留下先驱的业绩。在《欧拉全集》中,有17卷属于分析学领域。他被同时代的人誉为“分析的化身”。幼时学习所谓“奥数”之时,因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而和欧拉相遇又匆匆相别,不想,一别就是十年。及至上得大学,因为刘老师的缘故,才又有机会重新追寻这个巨人的背影。手边的这本《数学家欧拉传记》,一拿起就再也无法放下,一个真实的欧拉,一个生活的而不仅仅是数学的欧拉向笔者走来。

在这本传记里,曾提到这样一件逸事:欧拉刚入小学的时,有一次他问神学老师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老师回答说 :“上帝也不知道,但是那是上帝亲手镶嵌上去的”。欧拉则更加疑惑了:上帝既然可以镶嵌上去,为什么却不能数清楚?他不停的追问却换来了老师的处罚,因为他居然质疑上帝的权威……突然就想起了梁漱溟,梁先生以小学之学历,被礼聘为北大之教授,不久即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而名震中外,但是梁先生却一直强调“吾非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欧拉正是从小就使得自己的理性得到“澄明”,他的敏锐的问题意识与他的科学研究伴随一生,问问题,这其实才是最关键的“学问”;反观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所谓的“素质教育”,所有问题都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学生的很多与生俱来的理性之光因而蒙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启蒙时代不是过去了,而是还没有来临。

数学家欧拉传记

祖冲之 请读这上面的内容:http://baike.baidu.com/view/2122.html?wtp=tt

以上就是数学家研究传记的全部内容,1861年秋,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曾国藩(1811—1872)在安徽筹建安庆军械所,并邀著名化学家徐寿(1811—1884)、数学家华蘅芳(1833—1902)入幕.李善兰也于1862年被“聘入戎幄,兼主书局”.他一到安庆,就拿出“印行无几而板毁”于战火的《几何原本》等数学书籍请求曾国藩重印刊行,并推荐张文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