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90年代小学课本

  • 语文
  • 2024-06-10

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八月的营火》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王白水绘图,马如瑾装帧,无责任编辑大名,开本787×1092,字数2万,印数100000册,34页,定价0.14元。邵题 ■肖跃华 该书第一篇《毛主席开的甜水井》作于1951年7月,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节目广播,次年刊于《中国少年报》。那么,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80年代怀旧老课本全册

《八月的营火》

《八月的营火》 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王白水绘图,马如瑾装帧,无责任编辑大名,开本787×1092,字数2万,印数100000册,34页,定价0.14元。

邵题

■肖跃华

该书第一篇《毛主席开的甜水井》作于1951年7月,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节目广播,次年刊于《中国少年报》。《八月的营火》原题《七月的营火》,收入此书并作为书名时正值反胡风运动之后,而“七月”是胡风主编的诗丛、文丛之名,其作者均以“七月派”罪名沦为“胡风反革命分子”,故临时将书名改为《八月的营火》了。

邵先生函复蒋风教授“不要再选”的这首诗,比我小学时学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字优美多了。虽然诗中也有“太阳只照白天不照夜晚,毛主席日夜把人照亮”这样的诗句,但这是十八岁青年诗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代表着当时广大翻身人民的意愿。“词坛巨匠”乔羽先生曾这么对我说过:我们那个时候完全相信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意气风发建设新中国,对毛主席和共产党充满了朴素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邵先生历经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后,对个人迷信有了清醒认识,思想上不再盲从。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领导工作,通过编辑出版“七月”杂志、“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推出了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大批青年作家、诗人。

五十年代的小学课本

一、游泳本领高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躲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油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啦,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50年代学过的课文

小马过河》的作者是彭文席。

彭文席,194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后,长期当中小学教师。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5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 2009年5月27日,著名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作者、瑞安乡村作家、老教师彭文席去世,享年85岁。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承载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小马过河》介绍:

《小马过河》既是寓言又是童话。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不能听别人说,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别人说出来的话仅仅只是代表着他个人的观点并不是自己的观点,不能去相信别人的观点,要去实践才知道这个观点正不正确值不值得采纳。

一九六三年小学语文课本目录

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

《小马过河》故事内容:

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马过河》创作背景

彭文席的《小马过河》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担任代课老师的他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于是他用了一个晚上时间写出《小马过溪》,在寄给《新少年报》后被修改成《小马过河》。1957年,北京市将《小马过河》选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继而各地的教材也陆续选用。

虽然《小马过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由于家庭原因,很少有人知道《小马过河》的作者是谁。组委会大费周折,才在瑞安的田间地头找到在农村当代课教师的作者彭文席。第二年彭文席的身份才从代课老师转为正式教师。

六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

勿起不善之念,勿阅不善之书,勿听不善之乐,勿吐不善之语,勿为不善之事,勿近不善之人,勿学不善之法,勿入不善之境。

以上就是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的全部内容,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作了整体的描绘:整整一个世纪,我国的语文课本的发展变化,只限于选文内容的更迭、分量的增减和编写体力变换等三个方面,而“选文系统”(以文选为中心)、“问题序列”(以常用问题读写知识循环为主线)、“讲读中心”(以讲读教学为基本方法)这三个基本特征却一直未有大的改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