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法大视野答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法大视野电子版

  • 生物
  • 2023-05-14
目录
  • 七下生物人教版学法大视野答案
  • 生物学法大视野人教版电子书
  • 2022初一生物学法大视野答案
  •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法人教版
  • 七年级历史学法答案人教2023

  • 七下生物人教版学法大视野答案

    七年级的生物考试很简单的,考前做份生物试题并且提前熟悉生物考试的题型。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大气圈的上部 B.大塌模气圈的底部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是( )

    A. 海洋生态 B.生物圈 C.陆地生态D.湿地生态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阳光 B.温度 C.狼 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顷衫则构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

    A. 温度 B.湿度 C.阳光 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

    A.极地 B.水中 C.荒漠中 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适宜的温度 B.土壤中的微生物 C.水分 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雀棚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

    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多方面的,如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需要吸人氧气,呼出_________;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17.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即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8.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等。

    1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_________、作出_________、制定并实施_________、得出_________和表达交流等重要步骤。

    20.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们在沙漠中植树时,必须选用耐干旱的树种,否则难以成活;当沙漠上的树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使一定区域内的气候有所改善。请分析回答:

    (1)影响树成活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该事实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正常生存。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2.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_________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

    23.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4.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三、连线题(6分)

    25.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合作关系

    猫捉老鼠 竞争关系

    蚂蚁搬家 捕食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 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四、实验题(6分)

    26.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A 6.D 7.B 8.A

    9.A 10.C 11.B 12.B 13.C 14.B 15.C

    二、填空题

    16.二氧化碳 刺激 细胞

    17.应激性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18.调查 分类

    19.问题 假设 计划 结论

    20.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21.(1)水分 适应环境

    (2)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22.自然科学 拉马克 生命

    23.形态 生理 分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24.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

    三、连线题

    25.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合作关系

    猫捉老鼠 竞争关系

    蚂蚁搬家 捕食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 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四、实验题

    26.(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3)光 不可以。只有一只鼠妇的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平均值更接近实验结论,减小了误差)。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在环境中。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3.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试题

    4.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含答案)

    5.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生物学法大视野人教版电子书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法大视野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团判本单位 第三节 动物细胞的答案(2014年人教版)

    课前预习:

    一.清水 生理盐水 消毒牙签 内测壁 涂 盖

    二.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课堂研究一:

    B

    课堂研究二:

    B

    课堂训练:

    1.B 2.D 3.A

    4.(1)③ 消毒牙签.生理盐水.稀碘液等

    (2)50 (3)反光神激镜

    (4)多画了液泡,细胞核应用密集细点表示

    课后提升:

    C 2.A 3.D 4.D 5.C 6.D 7.D 5.A 9.C 10.C 11.C 12.C

    13.(1)乙 (2)⑤ 液泡 (3)支持细胞 (4)③ 叶绿体

    14.(1)B A (2)⑤ ② ⑦(3)细胞壁 叶绿体 ⑧ 液泡(4)④ 细胞壁 细胞膜 (5)⑧ 液泡(6)叶绿体

    塌瞎改——湘教学范

    2022初一生物学法大视野答案

    这个很好.\x0d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哗早空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乱瞎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睁手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 1)锋面—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法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课后练习 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1)×(2)√(3)×(4)×

    2、略

    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动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参考答案:略

    第二章余察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竖者茄物与环境的关系

    1、(1)×(2)×(3)√(4)×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相对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农民 牛←三叶草 传粉

    猫←田鼠 ← 土蜂

    (2)答: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他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4、答: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它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5、答: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

    1、(1)×(2)×(3)√

    2、D

    3、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可以看做一个生态,因为它大致上符合生态的特征,具有生态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四个方框从上到下分别填: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

    1、D

    2、猞猁 —— (森林、草原生态);

    扬子鳄、疣鼻天鹅、鸬鹚——(河流、湿地生态)

    黑斑蛙——(湿地、农田生态)

    鳗鲡——(海洋、河流生态)

    3、略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1)√(2)×(3)√(4)√

    2、周围的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3、当不透明的纸很厚时是看不清的,因为不透明的纸阻断了反光镜的光线.

    4、四点错误:①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②先对光再观察;③在双目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④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待看清物象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5、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3号镜.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象就越小,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6、最简答的方法是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移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装片上.

    第二节 植物细胞

    1、(1)×(2)×(3)×(4)×

    2、视野中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且较粗,大小不一,呈圆形.细胞则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3、给临时装片染色的染色剂,可分成两大类.一类具有特殊染色功能且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如龙胆紫可将细胞核染成紫色,醋酸洋红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经它们染色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另一类具有特殊染色功嫌梁能但对细胞的活性无大的影响,称为活体染色剂,如可对线粒体染色的健那绿.一般说来,给临时装片标本中的细胞染色,大都会使细胞失去活性,但对观察有帮助.当需要被观察的细胞保持活性或所要观察的结构较明显时,可不用染色.

    4、挤压水果所得到的果汁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

    第三节 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具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2、可将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如发现有叶绿体或液泡,则该样品为植物.因为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一般也没有液泡.若没有发现叶绿体(由于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则可将生物样品放置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若仍看到有细胞存在,则说明该样品细胞有细胞壁,应为植物.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1)×(2)×(3)×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3、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进行能量转换时,需要利用氧将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分解,才能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人体细胞能利用的能量,供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危重病人的各器官、功能减弱,因此危重病人通过呼吸、消化获得的氧、营养物质减少.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就是在给病人补充氧和营养物质,以便细胞中的线粒体能正常工作,使病人尽快康复.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1)×(2)√(3)×

    2、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1)×(2)√(3)√

    2、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如果皮肤被划破我们感到疼,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皮肤划破会流血,说明皮肤中有结缔组织.

    3、心脏——肌肉组织;唾液腺——上皮组织;

    股骨——结缔组织;大脑——神经组织

    4、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D

    3、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各个器官的表面.输导组织贯穿在根、茎、叶等器官中,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

    4、橘子是植物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外面有果皮,包括橘子皮、橘子瓣,其中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种子中除保护组织、营养组织以外,还有分生组织等.

    5、位于树皮中的筛管,将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供其利用,如果将树皮剥去,植物的其他器官就会因得不到有机物而导致植物体死亡.

    6、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方面来比较,动物体比植物体更复杂,植物体是由器官直接构成的,没有.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1)×(2)×

    2、从结构上看,草履虫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从生物特征上看,草履虫要从水中获得食物,伸缩泡、收集管也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收集、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如遇到障碍物时,它能靠表膜上纤毛的不断摆动而运动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3、(1)甲(←)乙(→)

    (2)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滴中去;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滴中去.

    (3)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4、小熊认为眼虫是植物,判断依据是眼虫的结构中有叶绿体;萌萌认为眼虫是动物的原因是眼虫有眼点、鞭毛能运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眼虫是属于生物的统称,在植物学中成为裸藻,在动物学中属于原生动物.因此说眼虫是一类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2、鱼缸长期不换水,鱼的排泄物等会使得鱼缸中藻类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鱼缸中的水会逐渐变绿,贴在鱼缸壁上的藻类植物会形成绿膜.

    3、多数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树干背阴的一面往往有苔藓生长,而向阳的一面没有.

    4、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因而严重地威胁苔藓植物的生存.燃煤火力发电厂建成后,它的周围就很难看到绿茸茸的苔藓植物了.

    5、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植物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能力,因而使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

    第二节 种子植物

    1、(1)√(2)√(3)×

    2、种皮(保护胚);胚(能发育成新植株);胚乳(储藏养料)

    3、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他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被子植物的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类群.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因为不同作物的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播种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浸种是满足种子萌发对水的要求,耕肥土壤是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选择不同的时间播种,是满足不同作物的种子萌发对温度的不同要求.

    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保存种子时可以降低温度;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保存种子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因此,可以通过封闭,或通入氮气,以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方法保存种子.

    3、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条件无关,烟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萌发,笕菜种子在无光的条件下萌发.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1、(1)×(2)×(3)×(4)×

    2、D 3、A

    4、保护根毛,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5、(1)输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补充水分和提供营养,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疏导组织中.

    6、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这一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稼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1、(1)× (2)√2、

    3、黄瓜、南瓜、丝瓜这些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即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况下雄花多于雌花.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是雄花.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1)×(2)×(3)×(4)√

    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导致树苗因缺少水分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3、(1)避免量筒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分的减少是被植物吸收掉的.

    (2)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插有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原因是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比较强,会从量筒重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重吸收的水分少.

    4、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成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1)×(2)√(3)×(4)√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其他生物就会饿死.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石.

    4、实验的方法:光照是本实验的变量,设计有光照和无光照的对照实验.实验步骤:①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芥菜子)20粒,两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把小勺,四张餐巾纸,两张黏性标签.②在两个标签上分别写上“有光”、“无光”,分别贴在两个罐头瓶上.将两个罐头瓶放倒,每个瓶中放上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在两个瓶中分别撒上10粒种子,再撒上点水,使里面的纸变得潮湿,拧紧瓶盖.③将“有光”的瓶放在室内有光的地方,将“无光”的瓶放在壁橱里.一周后观察种子萌发长出的幼苗的颜色.预期结果:“有光”的瓶中的幼苗是绿色的,“无光”的瓶中幼苗是淡黄色的.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1)√(2)×(3)×(4)√

    光合作用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2、

    3、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①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其中A组放置氢氧化钠溶液,B组不放置氢氧化钠溶液;②两组均进行“饥饿”处理,“红色安全灯”;③两组同时照光;④两组进行相同的处理,“水域加热”应为“隔水加热”;⑤两组进行相同的处理,“葡萄糖”应为“淀粉”.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1、

    2、答:栽种或种庄稼需要松土,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因为甘薯、白菜进行呼吸作用会导致窖内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会导致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农作物的营养,使农作物的品质下降.通风能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藏时间.

    3、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不同作用: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联系:线粒体分解的有机物的最初来源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出现气候、地质状况异常,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受灾.因此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参考答案:略

    七年级历史学法答案人教2023

    七年级生物学法大告慧视野第24页的意思是生物大视野这本书的第二十四页。生物学法大视野是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瞎友察社。磨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