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津特色文化元素 天津文化的来源和历史 天津历史文化简介200字 天津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1、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扰渣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京巧做东大鼓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婆骂鸡》《耗子告猫》《大八义》《小八义》等。
扩展资料
天津的建筑:
1、古代建筑
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2、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缓宽悄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一、方言:天津话。二、民俗: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民间工艺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等。三、饮食:津菜。四、建筑:独乐寺、郑滚兄天主教堂、清真大寺、望海楼教堂等。
天津简介
天津,是中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喊袭。
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备斗,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
其中,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的。
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
相声
天津的相声兴始于清末民初。
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
天津著名的相声演员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高英培、马季、冯巩、牛群、郭德纲、于谦等。
话剧
话剧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为突出的代表。
早在1901年,教育家张伯苓就开始提倡戏剧,其弟张彭春则是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早期话剧活动家及导演。
1906年,李叔同与同学曾孝谷在天津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并首演《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
天津的剧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便是以民国时期的天津作为背景。
此外,天津出现过的著名话剧人还有焦菊隐、于是之、林兆华、谢添等。
古代建筑
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穗指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著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 *** 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
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现代建筑
新时期天津建造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如喊搏建成时中国第一高的天津广播电视塔,具有欧式风情的津湾广场、天津音乐厅,融合中国传统折纸艺术元素的现代风格建筑津塔,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风格的津门建筑群,玻璃与钢结构形如天鹅的天津博物馆,跨越海河永乐桥上的摩天轮天津之眼,大型现代火车站天津站、天津西站,以及天津站旁的全金属质地的世纪钟等。
天津包括在建的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有60余栋,位居世界前列。
天津高度300米以上部分摩天大楼(高度计算包括尖顶和建筑细节)序号 建筑名称 高度(不含天线桅杆) 楼层 地点 状态 1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津塔) 336.9米 75 和平区 建成 2 天津中粮大道塔楼 390米 河东区 在建 3 天津现代城(2期) 339米 67 和平区 封顶 4 中国高银117大厦 597米 117 西青区 封顶 5 罗斯洛克国际金融中心 588米 100+ 滨海新区 搁置 6 周大福滨海中心 530米 96 滨海新区 在建 7 富力大厦 439米 93 滨海新区 在建 8 天津中钢国际广场 358米 83 滨海新区 在建 9天津诺德英蓝金融大厦300米63滨海新区在建10 嘉里中心主塔 330米 80 河东区 预备 11 小白楼CBD联合广场 488米 100 河西区 预备 12津湾广场9号楼300米66和平区在建13天津宝能金融中心368米和平区预备14天津中信城市广场380米河东区在建桥梁建筑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道密布,建有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近代的开埠,使天津拥有了一些西方开启式钢桥如吊旋的解放桥、金钢桥,平转的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
天津共有桥梁100多座,其中跨海河桥梁达20多座,每座桥都有不同的样式。
海河桥梁有永乐桥、金钢桥、狮子林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赤峰桥、大光明桥、直沽桥等。
地标建筑
津塔:是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塔高336.9米,成为长江以北中国地区第一高楼,在中国建成的摩天大楼中排名第7位,在世界建成的摩天大楼中排名第25位。
鼓楼:位于天津老城中心,曾是天津卫的“三宗宝”之一,民谚说:“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津湾广场:坐落郑族祥于和平区解放路金融街地区,是天津2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标志性区域。
天塔:位于河西区聂公桥南、紫金山路与津溜公路汇合处,天塔总高度415.2米,占地300亩,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二高塔。
天塔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天津之眼:天津之眼是永乐桥摩天轮,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
摩天轮直径110米,轮外装挂64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512个人观光。
1、天津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个沿海城市,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别名津沽、津门等。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运河的开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天津原来是海,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鲸、海豚等海生动物遗骸和种类繁多的贝壳。
3、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18年)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汇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朝(公元618-907年)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含旦,辖六县一州。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卫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4、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态巧升最快的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6.1%。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城市地位的显著提升。随帆老键着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又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这颗渤海明珠必将更加璀璨。
天津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建城设卫、生产、商贸、文化、饮食、服饰、家族、民居、交通运输、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及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诸方面。
随着天津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商人阶层尤其是盐商阶层的迅速崛起,使城市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清代中叶到天津后曾写道:“天津擅煮海之利,故繁华颇近于淮扬。文士往来于斯,不过寻园林之乐,作歌舞之欢,以诗酒为佳兴云耳。”“豪于家财而风度彬雅”的大盐商们无不广交、延揽南北名士,附庸风雅,形成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圈。驰名中外的由查氏盐商备知修建的私家园林——水西庄就曾经是当时全国各地文人墨客聚集结社的著名场所。商人的倡导和世俗化的倾向以及城市社会商人与官僚身份的结合成为清代以来城市文化的最显著特点。
带有商业色彩的地域文化,影响着城市居民的风格习尚。特别是自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天津开为商埠,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典型城市,西方文化仿和消的侵入,加之天津人杂五方,使天津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形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民间传统文化、以9国租界区为中心的租界文化和以海河三岔河口为中心的漕运(码头)文化相互交融又各具风采的民俗文化风貌,具有都市民俗所特有的个性和魅力。成为浓缩中国近代历史的宝库。
津地饮食丰富,民众爱吃会吃,尤喜食海鲜,素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之俗语。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中之银鱼、紫蟹皆为天津特有的名贵海鲜食品。由于市内曾有许多清朝遗老遗少、文人、政客、军阀等寓居津门,加之商人之间的交易和达官显贵的宴饮,影响并形成了津人好“下馆子”之风尚。每遇熟人在饭庄相遇,还讲究“添菜”之礼。津人擅长烹饪,口味棚哗既有“南甜”,又有“北咸”,且酸、辣、香、麻一应齐备。津菜菜系以扒、烹、烧、炒、煎、烙、烤、煮、炝、凉拌、腌、酱等为主要烹调方式。并以“八大碗”配置宴席菜肴。
民间小吃风味独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大麻花不仅是旧时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今天享誉世界的美食佳品。
天津服饰颇具特色。富足者衣饰追求华丽气派,面料考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极尽豪华奢侈,且不同场合穿用不同服饰。女服更讲镶滚沿边,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无论贫富,皆崇尚红色,尤以新妇为甚。而贫困游民,其指身为业,日挣日吃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服饰具有典型的职业特点,夏着“短打儿”,冬着“二大棉袄”、“空堂”棉裤,脚腕扎腿带子。妇人则多着“一裹穷”。贫富差异相当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