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一下数学,新高考高一下学期数学学什么

  • 数学
  • 2023-05-23
目录
  • 高一下数学平面
  • 高一下数学学什么内容
  • 高一下数学课程
  • 高一下半年数学知识点
  • 高一下学期数学目录

  • 高一下数学平面

    上册主要学集合、函数和数列

    下册主要学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

    没有重点可言,因为全是重点。

    函数和三角函数一定要学好,这是高二学二次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的基础,可以这么说,学不好函数和三角函数的话就肯定学不好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

    扩展资料:

    三角函数

    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 的图象皮贺银,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燃宴性拍高。

    ③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⑤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观察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⑥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高中数学

    高一下数学学什么内容

    有的同学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颤蔽悔,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那么知道高一下学期学必修几,怎么学好数学都是很重要的!

    高一下学期数学学习哪本书

    高一下学期数学学习的书不是很多,大多数学校都是学必修3、4,但是也有的学校学习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学校和茄正老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的,无论数学学习必修几,对于一些同学来说,都是不简单的。

    有的学校还会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学习一点数学选修的内容,一般选修不是特别的难,但是数学必修2不是很简单,一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困难,有些老师会把这本书放在高二来讲,因为在高二的时候,可能很多的人都已经适应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这样老师讲起数学必修2,学生们会接受的更快一些,对于部并败分学生和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安排。

    我推荐: 高一下学期数学学必修几

    怎么才能学好高一数学

    学习高一数学,基本是要和初中的学习方法告别,在上课的过程中,先跟住老师,如果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改进,数学是一个理科科目,做题巩固学习内容是必要的,特别是数学的必修课程。

    数学在高一打下基础是很重要的,在高一学习数学的时候,如果是数学成绩一般的人,可以不要做很难的,把基础性的数学题都做好,就可以了,这样在高二学习数学来,会简单很多。

    高一下数学课程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枣者},{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者友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首岩槐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降幂公式

    (sin^2)x=1-cos2x/2

    (cos^2)x=i=cos2x/2

    万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高一下半年数学知识点

    高一数学下学期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一、三角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²+B²)^(1/2)sin(α+t),其中

    sint=B/(A²+B²)^(1/2)

    cost=A/(A²+B²)^(1/2)

    tant=B/A

    Asinα-Bcosα=(A²+B²)^(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

    tan(2α)=2tanα/[1-tan²(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²(α)=(1-cos(2α))/2=versin(2α)/2

    cos²(α)=(1+cos(2α))/2=covers(2α)/2

    tan²(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²(α/2)]

    cosα=[1-tan²(α/2)]/[1+tan²(α/2)]

    tanα=2tan(α/2)/[1-tan²(α/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²α

    1-cos2α=2sin²α

    1+sinα=(sinα/2+cosα/2)²

    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锋明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银贺告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拍轮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正弦定理是指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 .(其中R为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是指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 cosA

    角A的对边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角A的对边/斜边

    斜边与邻边夹角a

    sin=y/r

    无论y>x或y≤x

    无论a多大多小可以任意大小

    正弦的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1

    三角恒等式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如三角形ABC,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明:

    已知(A+B)=(π-C)

    所以tan(A+B)=tan(π-C)

    则(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似地,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时,总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向量计算

    设a=(x,y),b=(x',y')。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 b=(x',y') 则 a-b=(x-x',y-y').

    4、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0时,λa与a反方向;

    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② 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3、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y·y'。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率

    a·b=b·a(交换率);

    (a+b)·c=a·c+b·c(分配率);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运算的主要不同点

    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例如:(a·b)^2≠a^2·b^2。

    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a·b=a·c (a≠0),推不出 b=c。

    3、|a·b|≠|a|·|b|

    4、由 |a|=|b| ,推不出 a=b或a=-b。

    \

    求采纳,谢谢

    高一下学期数学目录

    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

    1、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源简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圆的方程定义: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即圆心坐标为(a,b),只要求出a、b、r,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方程,须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坐标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观点,即把圆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Δ来讨论位置关系.

    ①Δ>0,直线和圆相交.②Δ=0,直线和圆相切.③Δ<0,直线和圆相离.

    方法二是几何的观点,即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加以比较昌隐.

    ①dR,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相切,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圆的切线方程.求圆的切线方程主要可分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线上一点两种情况,而已知直线上一点又可分为已知圆上一点和圆外一点两种情况.

    3.直线和圆相交,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弦长以及弦的中点问题.

    切线的性质

    ⑴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⑵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

    ⑶经过圆心,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⑷经过切点,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当一条直线满足

    (1)过圆心;

    (2)过切点;

    (3)垂直于切线三个性质中的两个时,第三个性质也满足.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耐裂厅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

    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1)这点。

    (2)当a大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而a小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当a大于1时,幂函数图形下凹;当a小于1大于0时,幂函数图形上凸。

    (4)当a小于0时,a越小,图形倾斜程度越大。

    (5)a大于0,函数过(0,0);a小于0,函数不过(0,0)点。

    (6)显然幂函数无界。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考前必看)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2020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