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 数学
  • 2023-06-05
目录
  • 初一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 平方根立方根教学 初一数学
  •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 七下数学易错题50道及答案

  • 初一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棚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顷简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七)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雀和裤(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学习技巧

    一、要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渴望

    有许多同学在小学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当你认识了一个数学规律,解决了一个较难的应用问题,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别的东西来替代的,它激励你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越学越爱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要不断地培养的,况且同学们刚刚迈进“数学王国”的大花园里,许多奥妙无穷的数学问题还等着你们去学习、观赏、研究。

    二、要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过去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数学主要是靠上课听老师讲明白,而把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仅仅当成做作业的“习题集”。这就有两个认识问题必须要解决。

    一是同学们要认识到,我们的教科书记载了由数学工作者整理的、大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等。因此,要想真正获得知识,认真读书、培养自学能力是一条根本途径。我们希望同学们在中学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从过去不读书、不会读书转变为爱读书、学会读书,进而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是同学们还要认识到,许多数学问题不是单靠老师讲明白的,主要是靠同学们自己想明白的。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极力精辟地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即要学而恩、又要思而学。大家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自己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我们希望大家今后在上数学课时。无论老师讲新课,还是复习、讲评作业练习,都要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边听边积极思考问题,捕捉有用的信息,随时抓住萌发出的灵感。对于没弄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主动去解决它,直到弄懂为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方法

    复习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第五章重点:复习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第六章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第七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找出坐标;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以方程组为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第九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重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复习策略(措施)

    预设1.“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2.“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3.“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4.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人教版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平方根立方根教学 初一数学

    #初槐谈一#导语: 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以下是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正数和负数

    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庆明野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二、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把一个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三、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3、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4、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誉喊大于负数。

    四、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3、零的相反数是零。

    五、绝对值

    1、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六、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八、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九、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5)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2、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十、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零不能作除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4)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十一、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十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三、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十四、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2、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3、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4、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1.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蠢尺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2.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尘滑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派档腊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4.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5.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⑤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1.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①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一。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具体数值,而且可以进行推理判断。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弊兆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睁仔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正、负分类:

    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租早租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四.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0的相反数还是0;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 |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 |a|=-a (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 |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即:|a|≥0;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 ;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或者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5)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一些技巧: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1(a≠0),就是说a和互为倒数,即a是的倒数,是a的倒数。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求一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八.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1)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2)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复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7年级下册生物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内容

    七下数学易错题50道及答案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兄悔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羡让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前磨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180°;+=180°;+=180°;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第1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知识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