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二数学必修三,高二数学必修三电子版课本

  • 数学
  • 2023-06-08
目录
  • 高二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三课本
  • 高一数学必修二电子版
  • 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三课本
  • 高二数学书选择性必修三电子版

  • 高二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2.等可能基本事件: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3.古典概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①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古典概型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那么每一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

    1,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nP(A)?m.n

    知识点一: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试题考查一次试验中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而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方法.

    解题思路:为了了解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或者利用树状图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来.解答过程:解法一: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A?{a,b},B?{a,c},C?{a,d}D?{b,c},E?{b,d},F?{c,d}

    解法二笑谈:树状图

    解题后的思考:用树状图求解一次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数比较直观、形象,可做到不重不漏.掌握列举法,学会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例2:(1)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2)如图衫粗,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念.应明确什么是古典概型及其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解题思路:结合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可进行判定解决.解答过程:

    答:(1)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2)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是不是古典概型,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实验结果是不是有限的;另一个就是每个事件是碰塌碰不是等可能的.

    ***例3: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求解运算.

    解题思路:解本题的关键,即讨论这个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古典概型.如果考生掌握了全部或部分考查内容,这都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2个条件——等可能性,因此,只有在假定考生不会做,随机地选择了一个答案的情况下,才可将此问题看作古典概型.

    解答过程: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即基本事件共有4个,考生随机地选择一个答案是选择A,B,C,D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答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1==0.25

    基本事件的总数4解题后的思考:运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时,一定要先判定该试题是不是古典概型,然后明确试验的总的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生的基本事件数,再借助于概率公式运算.小结:本知识点的例题主要考查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概念的基本理解.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一个关键点;理解一次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生的基本事件数,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二个关键点.

    知识点二:古典概型的运用

    *例4: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4)为什么要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的基本运算问题.

    解题思路:先分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所有事件数”,然后分析事件A: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基本事件数,最后结合概率公式运算.同时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思想自行设问、解答.

    解答过程:

    解:(1)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我们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如表),其中第一个数表示掷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掷2号骰子的结果.(可由列表法得到)1号骰子2号骰子1(1,1)(2,1)(3,1)(4,1)(5,1)(6,1)2(1,2)(2,2)(3,2)(4,2)(5,2)(6,2)3(1,3)(2,3)(3,3)(4,3)(5,3)(6,3)4(1,4)(2,4)(3,4)(4,4)(5,4)(6,4)5(1,5)(2,5)(3,5)(4,5)(5,5)(6,5)6(1,6)(2,6)(3,6)(4,6)(5,6)(6,6)123456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2)在上面的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分别为:(1,4),(2,3),(3,2),(4,1)

    (3)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41==

    基本事件的总数369(4)如果不标上记号,类似于(1,2)和(2,1)的结果将没有区别.这时,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共有21种,和是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则所求的概率为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

    基本事件的总数21这就需要我们考察两种解法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要求了.可以通过展示两个不同的骰子所抛掷出来的点,感受第二种方法构造的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事件.

    解题后的思考:考查同学们运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验证所构造的基本事件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对于同时抛掷的问题,我们要将骰子编号,因为这样就能反映出所有的情况,不至于把(1,2)和(2,1)看作相同的情况,保证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我们也可将此试验通过先后抛掷来解决,这样就有顺序了,则基本事件的出现也是等可能的.

    **例5: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一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放回抽样的古典概型概率的运用

    解题思路:首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白一次试验指的是“不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先列举出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然后求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过程:

    解法1: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1,a2),(a1,b1),(a2,a1),(a2,b1),(b1,a1),(b1,a2).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品.

    用A表示“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A=[(a1,b1),(a2,b1),(b1,a1),(b1,a2)]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A)=

    42=63解法2:可以看作不放回3次无顺序抽样,先按抽取顺序(x,y)记录结果,则x有3种可能,y有2种可能,但(x,y),(y,x)是相同的,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有3×2÷2=3种,按同样的方法,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2×1÷1=2,因此P(B)=

    23解题后的思考: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的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无顺序的,其结果是一样的,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观察的角度必须一致,否则会导致错误.

    ***例6: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一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

    解题思路:首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白一次试验指的是“有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解答过程:每次取出一个后放回,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9个,即

    (a1,a1),(a1,a2)和(a1,b1)(a2,a1),(a2,b1)和(a2,a2)(b1,a1),(b1,a2)和(b1,b1)

    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品.用A表示“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A=[(b1,a1),(b1,a2),(a2,b1),(a1,b1)]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此P(A)=

    4.9解题后的思考:对于有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我们要理解每次取的时候,总数是不变的,且同一个体可被重复抽取,同时,在求基本事件数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小结:

    (1)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要深刻体会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的运用,为我们学好概率奠定基础.

    (2)体会求解不放回和有放回概率的题型.

    知识点三:随机数产生的方法及随机模拟试验的步骤

    **例7: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似计算非古典概型的概率.

    解题思路: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所以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解答过程:

    我们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生产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我们用1,2,3,4表示投中,用5,6,7,8,9,0表示未投中,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一组.

    例如:产生20组随机数:

    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488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458

    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示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似为解题后的思考:

    (1)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非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解问题.(2)对于上述试验,如果亲手做大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生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小结:能够简单的体会模拟试验求解非古典概型概率的方法和步骤.高考对这部分内容不作更多的要求,了解即可.5=25%.20

    【同步练习题】

    1.(2014•惠州调研)一个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现从袋中取出1个球,然后放回袋中再取出1个球,则取出的2个球同色的概率为()

    A.12;B.13;C.14;D.25

    答案:A[把红球标记为红1、红2,白球标记为白1、白2,本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16个,其中2个球同色的事件有8个:红1,红1,红1、红2,红2、红1,红2、红2,白1、白1,白1、白2,白2、白1,白2、白2,故所求概率为P=816=12.]

    2.(2013•江西高考)集合A={2,3},B={1,2,3},从A,B中各任意取一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

    ()

    A.23B.12C.13D.16

    答案:C[从A,B中各任取一个数有(2,1),(2,2),(2,3),(3,1),(3,2),(3,3),共6种情况,其中两个数之和为4的有(2,2),(3,1),故所求概率为26=13.故选C.]

    3.(2014•宿州质检)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其六个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将这一颗骰子连续抛掷三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三次点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A.112B.118C.136D.7108

    答案:A[基本事件总数为6×6×6,事件“三次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1),(1,2,3),(3,2,1),(2,2,2),(1,3,5),(5,3,1),(2,3,4),(4,3,2),(3,3,3),(2,4,6),(6,4,2),(3,4,5),(5,4,3),(4,4,4),(4,5,6),(6,5,4),(5,5,5),(6,6,6)共18个,所求事件的概率P=186×6×6=112.]

    4.(2013•安徽高考)若某公司从五位大学毕业生甲、乙、丙、丁、戊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机会均等,则甲或乙被录用的概率为

    ()

    A.23B.25C.35D.910

    答案:D[五人录用三人共有10种不同方式,分别为:{丙,丁,戊},{乙,丁,戊},{乙,丙,戊},{乙,丙,丁},{甲,丁,戊},{甲,丙,戊},{甲,丙,丁},{甲,乙,戊},{甲,乙,丁},{甲,乙,丙}.

    其中含甲或乙的情况有9种,故选D.]

    5.(理)(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在棱长分别为1,2,3的长方体上随机选取两个相异顶点,若每个顶点被选取的概率相同,则选到两个顶点的距离大于3的概率为()

    A.47B.37C.27D.314

    答案:B[从8个顶点中任取两点有C28=28种取法,其线段长分别为1,2,3,5,10,13,14.①其中12条棱长度都小于等于3;②其中4条,棱长为1,2的面对角线长度为5

    高二数学必修三课本

    极坐标系是高二数学必修三中的一大教学难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学习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必修三极坐标系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数学必修三极坐标系知识点

    颤笑极坐标系的定义:

    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O出发引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再取定一个长度单位,通常规定角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这样,平面上任一点P的位置就可以用线段OP的长度ρ以及从Ox到OP的角度θ来确定,有序数对(ρ,θ)就称为P点的茄含含极坐标,记为P(ρ,θ);ρ称为P点的极径,θ称为P点的极角。

    点的极坐标:

    设M点是平面内任意一点,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θ表示射线Ox到OM的角度,那么ρ叫做M点的极径,θ叫做M点的极角,有序数对老橘(ρ,θ)叫做M点的极坐标,如图,

    极坐标系的四要素:

    极点,极轴,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和它的正方向.极坐标系的四要素,缺一不可.

    极坐标系的特别注意:

    ①关于θ和ρ的正负:极角θ的始边是极轴,取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θ的值一般以弧度为单位。

    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的前提条件

    ①极坐标系中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重合;

    ②极轴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

    ③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2)互化公式

    特别提醒:①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用第二组公式.通常取

    所在的象限取最小正角; ②当

    ③直角坐标方程及极坐标方程互化时,要切实注意互化前后方程的等价性.

    ④若极点与坐标原点不是同一个点.如图,设M点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y),在以

    为原点也是极点的时候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ρ,θ),则有

    第一组公式用于极坐标化直角坐标;第二组公式用于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高二数学必修三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数轴(直线坐标系):

    在直线上取定一点O,取定一个方向,再取一个长度单位,点O,长度单位和选定的方向三者就构成了直线上的坐标系,简称数轴.如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取两条互相垂直并选定了方向的直线,一条称为x轴,一条称为y轴,交点O为原点。再取一个单位长度,如此取定的两条互相垂直的且有方向的直线和长度单位构成平面上的一个直角坐标系,即为xOy。

    如图:

    平面上的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在变换

    对应到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建立坐标系必须满足的条件: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它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坐标系的作用:

    ①坐标系是刻画点的位置与其变化的参照物;

    ②可找到动点的轨迹方程,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或范围);

    ③可通过数形结合,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高二数学必修三极坐标方程知识点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定义: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常用方法:

    直译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等。

    圆心为(α,β)(a>0),半径为a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此圆过极点O。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ρ=1/(2cosθ+4sinθ)。

    圆的极坐标方程:

    这是圆在极坐标系下的一般方程。

    高一数学必修二电子版

    【 #高二#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随机事件的概率,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确定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当A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时,P(A)=1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当A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A)=0

    二、随机事件:当A是可能发生的事件时,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事件A的概率p,可记为P(A)=P概率尺缺的求解方法:

    1.利用频率估算法: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有些时候用计算出A发生的所有频率的平均值作为其概率).

    2.狭义定义法: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卖困败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考察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nm

    3.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其中一个因素作为行标,另一个因素作为列标.特别注意放回去与不放回去的列表法的不同.如:一只箱子中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是数字1、2、3,第一抽出一张后再放回去再抽第二次,两次抽到数字为数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若不放回去,两次抽到数字为数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放回去P(1和2)=92不放回去P(1和2)=62

    4.树状图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求概率的一个重要技巧:求某一事件的概率较难时,可先求其余事件的概率或考虑其反面的概率再用1减即正难则反易.概率的实际中颤意义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计算其概率.一方面要评判一些游戏规则对参与游戏者是否公平,就是要看各事件发生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对概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理智的对待一些买彩票抽奖活动.

    【同步练习题】

    1.下列试验能够构成事件的是()

    A.掷一次硬币B.射击一次C.标准大气压下,水烧至100℃D.摸彩票中头奖

    2.在1,2,3,…,10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6”这一事件是()

    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随机事件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3.随机事件A的频率满足()

    A.=0B.=1C.0

    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三课本

    不管学什么科目,课后复习自然是少不了的,复习是对我们以往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提高,特别是高中数学知识点比较复杂多样化,更需要我们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预习、复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1

    有界性岩答

    设函数f(x)在区间X上有定义,如果存在M>0,对于一切属于区间X上的x,恒有|f(x)|≤M,则称f(x)在区间X上有界,否则称f(x)在区间上无界。

    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含于D。如果对于区间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递减的。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奇偶性

    设为一个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奇函数。

    几何上,一个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亦即其图像在绕原点做180度旋转后不会改变芦枣燃。

    奇函数的例子有x、sin(x)、sinh(x)和erf(x)。

    设f(x)为一实变量实值函数,若有f(x)=f(-x),则f(x)为偶函数。

    几何上,一个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亦即其图在对y轴映射后不会改变。

    偶函数的例子有|x|、x2、cos(x)和cosh(x)。

    偶函数不可能是个双射映射。

    连续性

    在数学中,连续是函数的一种属性。直观上来说,连续的函数就是当输入值的变化足够小的时候,输出的变化也会随之足够小的函数。如果输入值的某种微小的变化会产生输出值的一个突然的跳跃甚至无法定义,则这个函数被称为是不连续的函数(或者说具有不连续性)。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2

    一、事件

    1.在条件SS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在条件SS的随机事件.

    二、概率和频率

    1.用概率度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决策提供关键性依据.

    2.在相同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3.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P(A),P(A).

    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四、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

    4.概率的加法公式: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5.对立事件的概率:

    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P(A)=1-P(B).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3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陪虚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

    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

    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必修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复习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4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汇总

    ★高二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书选择性必修三电子版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一个圆圈,知识储备越多,圆圈越大,接触到的面积便越广阔,便能掌握和窥视更多的机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1

    算法初步

    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图片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图片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图片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图片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图片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图片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歼桐扰、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图片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图片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图片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图片

    图片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

    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2

    统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 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轮羡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氏旦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抽样

    1.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 的应用;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3

    概 率

    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点知识点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3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目录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三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抽样知识点

    ★高三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点

    ★高二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