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9年纪上册数学,九年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

  • 数学
  • 2023-05-11
目录
  • 九年级上册数学 电子书
  • 九年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数学搜狐
  • 9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 九年上数学书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数学 电子书

    #初三#导语: 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下是整理的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四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 = 第三年

    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数学知识点: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不是二次根式;

    (2)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重要公式:(1)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培没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2) ;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数学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ΔABC中,如∠C=90°,那么

    sinA= ; cosA= 派中卖;

    tanA= ; cotA= .

    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尘逗:

    sinA=cosB; cosA=sinB; tanA=cotB;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sin2A+cos2A =1; tanA•cotA =1. tanA=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数学知识点:旋转

    1、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面、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1)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两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6、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

    九年上册数学课本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1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闹差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缺弯唯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伏培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 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 章 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2

    一、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①定理有三方面的意义:

    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相关知识点 如何证明四点共圆 )

    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者对的两条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②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推论解释说明

    圆周角定理在九年级数学知识点中属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①推论1是圆中证明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若将推论1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

    ②推论2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③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把直径与90°圆周角联系起来,一般来说,当条件中有直径时,通常会作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为进一步解题创造条件

    ④推论3实质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3

    知识点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分式等代数式,但必须注意: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a0是a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如5,(x2+1),

    (x-1) (x1)等是二次根式,而(-2),(-x2-7)等都不是二次根式。

    知识点二:取值范围

    1.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0时a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2. 二次根式无意义的条件:因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当a﹤0时,a没有意义。

    知识点三:二次根式a(a0)的非负性

    a(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即0(a0)。

    注:因为二次根式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所以非负数(a0)的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a0),这个性质也就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绝对值、偶次方类似。这个性质在解答题目时应用较多,如若a+b=0,则a=0,b=0;若a+|b|=0,则a=0,b=0;若a+b2=0,则a=0,b=0。

    知识点四:二次根式(a) 的性质

    (a)2=a(a0)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

    注:二次根式的性质公式(a)2=a(a0)是逆用平方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上面的公式也可以反过来应用:若a0,则

    a=(a)2,如:2=(2)2,1/2=(1/2)2.

    知识点五: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

    文字语言叙述为: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注:

    1、化简a2时,一定要弄明白被开方数的底数a是正数还是负数,若是正数或0,则等于a本身,即a2=|a|=a (a若a是负数,则等于a的相反数-a,即a2=|a|=-a (a﹤0);

    2、a2中的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任意实数,即不论a取何值,a2一定有意义;

    3、化简a2时,先将它化成|a|,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进行化简。

    知识点六:(a)2与a2的异同点

    1、不同点:(a)2与a2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a)2表示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而a2表示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在(a)2中,而a2中a可以是正实数,0,负实数。但(a)2与a2都是非负数,即(a)20,a20。因而它的运算的结果是有差别的,(a)2=a(a0) ,而a2=|a|。

    2、相同点:当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即a0时,(a)2=a﹤0时,(a)2无意义,而a2=|a|=-a.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4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5

    一、等腰三角形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可用等面积法证)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5种:

    (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交点为三角形的外心。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8、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9、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10、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11、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垂心。

    三、平行四边的定义

    1、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个假命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对角线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3、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五、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四条边都相等,(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3、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六、正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七、梯形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八、等腰梯形

    1、定义: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3、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九、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十、梯形的中位线

    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

    性质: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九年级上册数学搜狐

    最新2013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目录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21.2解一元二次方盯伏程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题21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搜源与二次函数

    复习题22

    第二十三章 旋转凯漏携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23.3图案设计

    复习题23

    第二十四章 圆

    24.1圆的有关性质

    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复习题24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复习题25

    总复习

    9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第一单元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

    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

    a(a0)

    (2)a2aa(a0)

    (3)abab(a0,b0)

    (4)aba

    b

    (a0,b0)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a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2bxb2(xb)2。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xbb24ac2a

    (b24ac0)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九年上数学书人教版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差兆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

    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此枯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9、中,A(x1,y1)、B(x2,y2)。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不明确:画垂直,证半径。

    (2)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明确:连半径,证垂直。

    11、圆的切线的性质(补充)。

    (1)经过切点的直径一定垂直于切线。

    (2)经过切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切线的直线一定经过圆心。

    12、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与这点之间连线段的长叫这个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PA、PB切⊙O于点A、B

    ∴PA=PB,∠1=∠2。

    13、内切圆及有关计算。

    (1)内切圆的圆心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如图,△虚扒租ABC中,AB=5,BC=6,AC=7,⊙O切△ABC三边于点D、E、F。

    求:AD、BE、CF的长。

    分析:设AD=x,则AD=AF=x,BD=BE=5-x,CE=CF=7-x.

    可得方程:5-x+7-x=6,解得x=3

    (3)△ABC中,∠C=90°,AC=b,BC=a,AB=c。

    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先证得正方形ODCE,

    得CD=CE=r

    AD=AF=b-r,BE=BF=a-r

    b-r+a-r=c

    14、(1)弦切角:角的顶点在圆周上,角的一边是圆的切线,另一边是圆的弦。

    BC切⊙O于点B,AB为弦,∠ABC叫弦切角,∠ABC=∠D。

    (2)相交弦定理。

    圆的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

    (3)切割线定理。

    如图,PA切⊙O于点A,PBC是⊙O的割线,则PA2=PB?PC。

    (4)推论:如图,PAB、PCD是⊙O的割线,则PA?PB=PC?PD。

    1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外离:d>r1+r2,交点有0个;

    外切:d=r1+r2,交点有1个;

    相交:r1-r2

    内切:d=r1-r2,交点有1个;

    内含:0≤d

    (2)性质。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经过切点。

    16、圆中有关量的计算。

    (1)弧长有L表示,圆心角用n表示,圆的半径用R表示。

    (2)扇形的面积用S表示。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r为底面圆的半径,a为母线长。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二

    1二次根式:形如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的乘除:

    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的面积,p为.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

    1: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r

    外切d=R+r

    相交R-r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三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

    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公式是(-b/2a,(4ac-b2)/4a)

    y=ax2+bx的顶点坐标是(-b/2a,-b2/4a)

    相关结论

    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L,L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有

    ①x1 x2=p^2/4,y1 y2=—P^2,要在直线过焦点时才能成立;

    ②焦点弦长:|AB|=x1+x2+P=2P/[(sinθ)^2];

    ③(1/|FA|)+(1/|FB|)=2/P;

    ④若OA垂直OB则AB过定点M(2P,0);

    ⑤焦半径:|FP|=x+p/2(抛物线上一点P到焦点F距离等于到准线L距离);

    ⑥弦长公式:AB=√(1+k^2) │x2-x1│;

    ⑦△=b^2-4ac;

    ⑧由抛物线焦点到其切线的垂线距离,是焦点到切点的距离,与到顶点距离的比例中项;

    ⑨标准形式的抛物线在x0,y0点的切线就是:yy0=p(x+x0)。

    ⑴△=b^2-4ac>0有两个实数根;

    ⑵△=b^2-4ac=0有两个一样的实数根;

    ⑶△=b^2-4ac<0没实数根。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九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