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新课标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版解读

  • 语文
  • 2023-04-26
目录
  • 最新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 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电子版
  • 新课标知识考点
  • 小学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
  • 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

  • 最新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如下:

    1、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答差凯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清唤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庆培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4、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5、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电子版

    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燃橘棚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皮则、“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伍答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知识考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语言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从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这个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理解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是这次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六十年代以后,我们语文课程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语文素养,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搜岁核心概念,转变到我们现在将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它是有的演变的内在的原因的,也就是说,我们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素养的提高,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释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这些方面,语文课程都有它的独特的价值的功能.2、知识与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样的一些内容,在这个维度来看,和我们原来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这样的一个年代是比较稳合的,所以大家更多的熟知这样的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来看,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对语文基础、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技能的培养来看的.3、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策略;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思.这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扰察所强调的,也就是让孩子能够学会学习,自己能够形成合作探究的这样一种学习,同时我们还语言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思,因为语文学习在这种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好,很多文学作品反映的是对于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理解、感受和把握,因此,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对孩子的一种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强调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思.

    这是从第二个方面对于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了一个理解,第三方面也就是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应该强调,也就是说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途径,或者是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不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自身序列)也就是说,在语言素养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而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过分的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认为应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这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应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第二方面,整体推进、全面发展还强调的是听、说、读、写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我们在这方面,有的时候过分的强调了听的训练的体系、说的训练的体系、读的训练体系、写的训练的体系,而忽视了听、说、读、写之间的相互促进的作用,由于我们过分的强调了每个体系的自身的规律和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或者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就走了很多的弯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语文课不应该上得那么复杂,也不应该上得那么繁琐,语文课应该让孩子通过这种直接的和文本的,直接阅读文本,通过这样的最直接的一些活动,我们能够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写作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现在有的时候,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我们的语文课搞的特别繁琐,特别的'复杂,因此学生淹没在繁琐的、复杂的、重复的、头绪特别繁多的题海之中,而没有时间真正去读一点书,真正去写一点东西,因此我们在这次课程改革当中,不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自身的完整的序列,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语文实践的角度,引导孩子能够多读好书,多读书.

    2、学生语文实践活动.(面非灌输、讲解)

    我们知道,老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通过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够形成与发展,而我们原来语文课堂上 ,却恰恰出现的问题就在这方面,就是老师过多的占据了课堂的时间,剥夺了孩子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所以,整个语文课堂,老师战胜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解,但是这个讲解的内容和讲解的过程本身,没能给孩子更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权利,因此,学生缺乏这种机会,他就不可能在各种各样的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形成素养,因此,我们在这次的缓漏茄课程改革当中强调语文实践活动,主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学服务,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根据这种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不同的对策.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保持学习的激情.倡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合作.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为,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老师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真正体验学习的愉悦情感.“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能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吗?”从根本上讲,小学语言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开.学生不应该是课文的旁观者,而应该与课文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新课标六大任务群

    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他们积极接受新课程,感悟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精神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新课堂及新课标带来的革命性变革给一线广大教师带来了喜悦,同时也遇到一些困惑,下面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困惑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

    1、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认识。

    1、教师是主导。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成功的喜悦,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意味着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课堂的策划者,调控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导演的角色。

    2、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张扬个性,展示生机。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展示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展示自我的学习目标。面对发展中的人,教师以学定激空指教,促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

    3、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打造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不单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导演。

    2、对课程评价的全面认识。

    当前,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考试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考试制度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认识到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并不是评价的全部。

    1、对评价方式的重新认识。考试和分数不是评价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是不完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交往中的教学评价对孩子学习兴趣和特长爱好的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2、对考试的重新认识。我们应关注的是考试结果处理的问题。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并不是考试分数本身,而是对于考试分数的诠释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杜绝过分强调分数,把分数当做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鼓励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2、对语文教学实践的认识与解读

    1、从课堂新用语看明配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堂用语就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是语文学亏梁习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按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还和谐了师生关系。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教师问: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请说出来和其他同学分享并探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3、语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及对策

    困惑:我们倡导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去学习,可是在合作、探究环节上不好操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成了好学生的“天下”,回答问题,合作与交流只有好学生参与了进去,而学困生则呆在一边,无所事事

    对策:(1)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的差异,分层次设置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学生没事干的情况,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2)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灵活合理地进行引导,调控课堂节奏,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总之,随着在新课堂上的实践,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会逐步加深,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对授课技巧的灵活运用更加游刃有余,对新课堂的调控能力一定会得以提升,新课程标准带来的课堂变革,一定能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陵蠢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耐凳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昌汪旅,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