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初一下册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1—6题每题2分,7-16题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3x2+4x2=7x4 B.2x3•3x3=6x3 C.x6÷x3=x2 D.(x2)4=x8 2.如图,那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考场潇洒不虚枉,多年以后话沧桑!祝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时超常发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的平方根是()
A.﹣2 B.2 C.±2 D.4
2.在0.51525354…、 、0.2、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3.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15 B. =﹣3 C. = D.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
A.第二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在下列表述中,能确定位置的是()
A.北偏东30°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
C.东经92°,北纬45° D.某电影院3排
7.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5,4) B.(4,5) C.(3,4) D.(4,3)
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
A.52° B.38° C.42° D.60°
9.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
10.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11.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3=124°,∠2=88°,则∠1的度数为()
A.26° B.36° C.46° D.56°
12.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a和2a+7,则44﹣x的立方根为()
A.﹣5 B.5 C.13 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计算: =.
14. ( + )=.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且∠COE=40°,则∠BOD为.
16.将点A(4,3)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
17.已知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坐标为.
18.如图,点D、E分别在AB、BC上,DE∥AC,AF∥BC,∠1=70°,则∠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
19.计算题: ﹣ + + .
20.求x值:(x﹣1)2=25.
21.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
(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的位置,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
解:(1)A(,),B(,),C(,)
(2)A′(,),B′(,),C′(,)
22.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EF∥AD,()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1=∠3.()
∴AB∥DG.()
∴∠BAC+=180°()
又∵∠BAC=70°,()
∴∠AGD=.
23.如图,已知∠1=∠2,∠3+∠4=180°,证明AB∥EF.
24.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
(1)求证:AB∥CD;
(2)求∠C的度数.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的平方根是()
A.﹣2 B.2 C.±2 D.4
【考点】平方根.
【分析】首先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4的平方根,然后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答】解:∵±2的平方等于4,
∴4的平方根是:±2.
故选C.
2.在0.51525354…、 、0.2、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考点】无理数.
【分析】先把 化为 , 化为3的形式,再根据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 , =3,
∴在这一组数中无理数有:在0.51525354…、 、 共3个.
故选B.
3.如图,下列各组角中,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根据对顶角的定义,首先判断是否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其次再判断两个角是否有公共边,没有公共边有公共顶点的是对顶角.
【解答】解:由对顶角的定义可知:∠3和∠5是一对对顶角,
故选B.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15 B. =﹣3 C. = D. =
【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判断即可.
【解答】解: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
A.第二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横坐标比零小,纵坐标比零大,可得答案.
【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位于第二象限,
故选B.
6.在下列表述中,能确定位置的是()
A.北偏东30°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
C.东经92°,北纬45° D.某电影院3排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坐标的定义,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北偏东30°,不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
B、距学校500m的某建筑,不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
C、东经92°,北纬45°,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正确;
D、某电影院3排,不能确定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7.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5,4) B.(4,5) C.(3,4) D.(4,3)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各点的坐标.
【解答】解: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如图所示就是以小华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所以小刚的位置为(4,3).
故选D.
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
A.52° B.38° C.42° D.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先求出∠3,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
【解答】解:如图:
∠3=∠2=3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90°﹣∠3=52°,
故选A.
9.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
【考点】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即图形平移后面积不变,则⑤面积可求.
【解答】解:一个正方形面积为4,而把一个正方形从①﹣④变换,面积并没有改变,所以图⑤由4个图④构成,故图⑤面积为4×4=16.
故选B.
10.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找出已知条件的部分即可.
【解答】解: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故选D.
11.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3=124°,∠2=88°,则∠1的度数为()
A.26° B.36° C.46° D.56°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首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的大小,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出∠1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直线l4∥l1,
∴∠1+∠AOB=180°,而∠3=124°,
∴∠4=56°,
∴∠1=180°﹣∠2﹣∠4
=180°﹣88°﹣56°
=36°.
故选B.
12.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a和2a+7,则44﹣x的立方根为()
A.﹣5 B.5 C.13 D.10
【考点】平方根;立方根.
【分析】根据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求出a的值,从而得出这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即可得出这个正数,计算出44﹣x的值,即可解答.
【解答】解:∵正数x的两个平方根是3﹣a和2a+7,
∴3﹣a+(2a+7)=0,
解得:a=﹣10,
∴这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13,
∴这个正数是169.
44﹣x=44﹣169=﹣125,
﹣125的立方根是﹣5,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计算: =﹣3.
【考点】立方根.
【分析】根据(﹣3)3=﹣27,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3.
故答案为:﹣3.
14. ( + )=4.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
【解答】解:原式= × + ×
=3+1
=4.
故答案为4.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且∠COE=40°,则∠BOD为50°.
【考点】垂线;对顶角、邻补角.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得∠AOE=90°;然后根据余角的定义可以推知∠AOC=∠AOE﹣∠COE=50°;最后由对顶角的性质可以求得∠BOD=∠AOC=50°.
【解答】解:∵OE⊥AB,
∴∠AOE=90°;
又∵∠COE=40°,
∴∠AOC=∠AOE﹣∠COE=50°,
∴∠BOD=∠AOC=50°(对顶角相等);
故答案是:50°.
16.将点A(4,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由将点A(4,3)向左平移得到坐标(﹣1,3),根据横坐标的变化可得平移了几个单位长度,依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4﹣(﹣1)=4+1=5.
答:将点A(4,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其坐标为(﹣1,3).
故答案为:5.
17.已知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坐标为(±3,0).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先根据P在x轴上判断出点P纵坐标为0,再根据距离的意义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解:∵点P在x轴上,
∴点P的纵坐标等于0,
又∵点P到y轴的距离是3,
∴点P的横坐标是±3,
故点P的坐标为(±3,0).
故答案为:(±3,0).
18.如图,点D、E分别在AB、BC上,DE∥AC,AF∥BC,∠1=70°,则∠2=7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C=∠1,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2=∠C.
【解答】解:∵DE∥AC,
∴∠C=∠1=70°,
∵AF∥BC,
∴∠2=∠C=70°.
故答案为:70.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
19.计算题: ﹣ + + .
【考点】实数的运算;立方根.
【分析】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2﹣2﹣ +
=0.
20.求x值:(x﹣1)2=25.
【考点】平方根.
【分析】根据开方运算,可得方程的解.
【解答】解:开方,得
x﹣1=5或x﹣1=﹣5,
解得x=6,或x=﹣4.
21.如图,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请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
(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的位置,并写出顶点A′,B′,C′的坐标.
解:(1)A(﹣1,﹣1),B(4,2),C(1,3)
(2)A′(1,2),B′(6,5),C′(3,6)
【考点】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根据各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即可;
(2)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写出各点坐标即可.
【解答】解:(1)由图可知,A(﹣1,﹣1),B(4,2),C(1,3).
故答案为:(﹣1,﹣1),(4,2),(1,3);
(2)由图可知A′(1,2),B′(6,5),C′(3,6).
故答案为:(1,2),(6,5),(3,6).
22.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EF∥A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
∴∠1=∠3.(等量代换)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C=70°,(已知)
∴∠AGD=11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填空即可.
【解答】解:∵EF∥A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已知)
∴∠1=∠3,(等量代换)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C=70°,(已知)
∴∠AGD=110°.
23.如图,已知∠1=∠2,∠3+∠4=180°,证明AB∥EF.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根据∠1=∠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AB∥CD,再根据∠3+∠4=180°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出CD∥EF,从而即可证出结论.
【解答】证明:∵∠1=∠2,
∴AB∥CD.
∵∠3+∠4=180°,
∴CD∥EF.
∴AB∥EF.
24.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
(1)求证:AB∥CD;
(2)求∠C的度数.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求出AE∥GF,求出∠2=∠A=∠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CBD+∠3=180°,求出∠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即可.
【解答】(1)证明:∵AE⊥BC,FG⊥BC,
∴AE∥GF,
∴∠2=∠A,
∵∠1=∠2,
∴∠1=∠A,
∴AB∥CD;
(2)解:∵AB∥CD,
∴∠D+∠CBD+∠3=180°,
∵∠D=∠3+60°,∠CBD=70°,
∴∠3=25°,
∵AB∥CD,
∴∠C=∠3=25°.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将至,大家复习好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大家快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错选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些汽车的车标,可以看做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2.点P(﹣1,5)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是有理数;② 是分数;③2.131131113…是无理数;④π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之间关系为()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不能确定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 B.± =4 C. =﹣3 D. =﹣4
6.估计 的大小应在()
A.7与8之间 B.8.0与8.5之间 C.8.5与9.0之间 D.9与10之间
7.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8.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
9.下列命题:
①若点P(x、y)满足xy<0,则点P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当x=0时,式子6﹣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3;
其中真命题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2015的坐标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如图,小岛C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在小岛B的北偏西45°方向,那么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为.
12.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
13.有一个英文单词的字母顺序对应如图中的有序数对分别为(5,3),(6,3),(7,3),(4,1),(4,4),请你把这个英文单词写出来或者翻译成中文为.
14.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 ∠CG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计算: ﹣|2﹣ |﹣ .
16.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是a+3和2a﹣18,求x的立方根.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呢16分)
17.如图,EF∥AD,∠1=∠2,∠BAC=8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因为EF∥AD,
所以∠2=(),
又因为∠1=∠2,
所以∠1=∠3(),
所以AB∥(),
所以∠BAC+=180°(),
因为∠BAC=80°,
所以∠AGD=.
18.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下列问题:
① ;
② ;
③ .
(1)请你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猜想 的结果,并验证;
(2)请你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含n的式子表示的等式(n为正整数).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已知直线AB∥DF,∠D+∠B=180°,
(1)求证:DE∥BC;
(2)如果∠AMD=75°,求∠AGC的度数.
20.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ABC沿AA′的方向平移,使得点A移至图中的点A′的位置.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所得△A′B′C′(其中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
(2)(1)中所得的点B′,C′的坐标分别是,.
(3)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
六、(本题满分12分)
21.如图所示,A(1,0)、点B在y轴上,将三角形OAB沿x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三角形DEC,且点C的坐标为(﹣3,2).
(1)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
(2)在四边形ABCD中,点P从点B出发,沿BC→CD移动.若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请解决以下问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①当t为多少秒时,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求点P在运动过程中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l4和l1,l2相交于C,D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当点P在A,B两点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ACP,∠BDP,∠CP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八、(本题满分14分)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C(﹣1,2),且|a+2|+ =0.
(1)求a,b的值;
(2)①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COM的面积= △ABC的面积,求出点M的坐标;
②在坐标轴的其它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COM的面积= △ABC的面积恒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4分,不选、错选或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在括号内)一律得0分
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些汽车的车标,可以看做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考点】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可旋转与翻转,将题中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D.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图案D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
故选:D.
2.点P(﹣1,5)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直接判断的判断即可.
【解答】解:∵P(﹣1,5),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5,
∴P点在第二象限.
故选:B.
3.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是有理数;② 是分数;③2.131131113…是无理数;④π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考点】实数.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①﹣ 是有理数,正确;
② 是无理数,故错误;
③2.131131113…是无理数,正确;
④π是无理数,正确;
正确的有3个.
故选:B.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之间关系为()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不能确定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
【分析】根据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及平行线的性质,判断两角的关系即可,注意不要漏解.
【解答】解: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
如图(1)所示,∠1和∠2是相等关系,
如图(2)所示,则∠3和∠4是互补关系.
故选:C.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 B.± =4 C. =﹣3 D. =﹣4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对A进行判断;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对C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
【解答】解:A、原式=4,所以A选项错误;
B、原式=±4,所以B选项错误;
C、原式=﹣3=,所以C选项正确;
D、原式=|﹣4|=4,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6.估计 的大小应在()
A.7与8之间 B.8.0与8.5之间 C.8.5与9.0之间 D.9与10之间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分析】由于82=64,8.52=72.25,92=81,由此可得 的近似范围,然后分析选项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82=64,8.52=72.25,92=81;
可得8.5 ,
故选:C.
7.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方法有:可以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等,应结合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解答】解:图中所示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故选A.
8.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A.30° B.60° C.90° D.12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DB=∠B=30°,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ADE=2∠B=60°,然后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DEC的度数.
【解答】解:∵AD∥BC,
∴∠ADB=∠B=30°,
∵DB平分∠ADE,
∴∠ADE=2∠B=60°,
∵AD∥BC,
∴∠DEC=∠ADE=60°.
故选B.
9.下列命题:
①若点P(x、y)满足xy<0,则点P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当x=0时,式子6﹣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3;
其中真命题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第二、四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对①进行判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②进行判定;根据平行公理对③进行判定;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数性质对④进行判定.
【解答】解:若点P(x、y)满足xy<0,则点P在第二或第四象限,所以①正确;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所以②错误;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③错误;
当x=0时,式子6﹣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3,所以④正确.
故选C.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2015的坐标为()
A. B. C. D.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结合图象可知:纵坐标每四个点循环一次,而2015=503×4+3,故A2015的纵坐标与A3的纵坐标相同,都等于0;由A3(1,0),A7(3,0),A11(5,0)…可得到以下规律,A4n+3(2n+1,0)(n为自然数),当n=503时,A2015.
【解答】解:由A3(1,0),A7(3,0),A11(5,0)…可得到以下规律,A4n+3(2n+1,0)(n为自然数),
当n=503时,A2015.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如图,小岛C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在小岛B的北偏西45°方向,那么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为105°.
【考点】方向角.
【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画图正确表示出方位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作CE∥AF,由平行线的性质知,CE∥AF∥BD,
∴∠FAC=∠ACE,∠CBD=∠BCE,
∴∠ACB=∠ACE+∠BCE=60°+45°=105°,
故答案为:105°.
12.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3,4).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解答.
【解答】解:∵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
∴点P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
∴点P的坐标为(﹣3,4).
故答案为:(﹣3,4).
13.有一个英文单词的字母顺序对应如图中的有序数对分别为(5,3),(6,3),(7,3),(4,1),(4,4),请你把这个英文单词写出来或者翻译成中文为study(学习).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分别找出每个有序数对对应的字母,再组合成单词.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序数对分别对应的字母为(5,3):S;(6,3):T;(7,3):U;(4,1):D;(4,4):Y.所以为study,“学习”.
14.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 ∠CGE.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③④(填序号)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角平分线、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EG∥BC,
∴∠CEG=∠ACB,
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
∴∠CEG=∠ACB=2∠DCB,故①正确;
②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②错误;
③∵∠A=90°,
∴∠ADC+∠ACD=90°,
∵CD平分∠ACB,
∴∠ACD=∠BCD,
∴∠ADC+∠BCD=90°.
∵EG∥BC,且CG⊥EG,
∴∠GCB=90°,即∠GCD+∠BCD=90°,
∴∠ADC=∠GCD,故③正确;
④∵∠EBC+∠ACB=∠AEB,∠DCB+∠ABC=∠ADC,
∴∠AEB+∠ADC=90°+ (∠ABC+∠ACB)=135°,
∴∠DFE=360°﹣135°﹣90°=135°,
∴∠DFB=45°= ∠CGE,故④正确.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中没有失败,它带给每个人的深刻思考、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为理想而奋进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未知的结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人教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a5)2=a7 B.2x﹣2= C.3a2•2a3=6a6 D.a8÷a2=a6
2.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与c()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重合
3.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3+x)(3﹣x) B.(﹣a﹣b)(﹣b+a) C.(﹣3x+2)(2﹣3x) D.(3x+2)(2x﹣3)
4.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5.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x 0 1 2 3 4 5
y 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
D.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
6.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2cm,3cm,6cm
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等于()
A.150° B.80° C.100° D.115°
8.已知a2+b2=2,a+b=1,则ab的值为()
A.﹣1 B.﹣ C.﹣ D.3
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那么它的周长为()
A.16cm B.17cm C.16cm,17cm D.11cm
10.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内角为30°、80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x2+kxy+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
1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为132°,求这个角的余角.
13.已知△ABC≌△DEF,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DEF的周长为cm.
14.如图,已知AE∥BD,∠1=3∠2,∠2=28°.求∠C=.
15.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如图,则慢车比快车早出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行驶了千米,快车比慢车早小时到达B地.
16.∠1与∠2互余,∠2与∠3互补,∠1=50°,那么∠3=.
17.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
18.一个原子的质量为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5千克,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三.解答题:(19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20题9分)
19.计算
(1)(x+2y)(x﹣2y)+(x+1)(x﹣1)
(2)(2x﹣y)2﹣4(x﹣y)(x+2y)
(3)(2x2y)3•(﹣7xy2)÷14x4y3
(4)1232﹣124×122.
20.化简求值:[(xy+2)(xy﹣2)﹣2x2y2+4]÷(xy),其中x=10, .
21.已知:∠α.请你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BAC,使∠BAC=∠α.
(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且写出结论)
22.如图,已知AD⊥BC,EF⊥BC,∠1=∠2.求证:DG∥BA.
证明:∵AD⊥BC,EF⊥BC ( 已知 )
∴∠EFB=∠ADB=90°( 垂直的意义 )
∴EF∥AD
∴∠1=∠BAD
又∵∠1=∠2 ( 已知 )
∴∠2=∠BAD
∴..
23.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2°,∠DAE=18°,求∠C的度数.
24.一辆汽车油箱内有油48升,从某地出发,每行1km,耗油0.6升,如果设剩油量为y(升),行驶路程为x(千米).
(1)写出y与x的关系式;
(2)这辆汽车行驶35km时,剩油多少升?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多千米?
(3)这车辆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多少千米?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人教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a5)2=a7 B.2x﹣2= C.3a2•2a3=6a6 D.a8÷a2=a6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
【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同底数乘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A、选项属于幂的乘方,法则为: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5)2=a5×2=a10,错误;
B、2x﹣2中2是系数,只能在分子,错误;
C、选项是两个单项式相乘,法则为: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3a2•2a3=(3×2)•(a2•a3)=6a5,错误;
D、选项属于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为: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8÷a2=a8﹣2=a6.
故选D.
2.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与c()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重合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2,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与c垂直.
【解答】解:如图所示:
∵b∥c,
∴∠1=∠2,
又∵a⊥b,
∴∠1=90°,
∴∠1=∠2=90°,
即a⊥c.
故选B.
3.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3+x)(3﹣x) B.(﹣a﹣b)(﹣b+a) C.(﹣3x+2)(2﹣3x) D.(3x+2)(2x﹣3)
【考点】平方差公式.
【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果特征判断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b)(﹣b+a).
故选B.
4.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考点】垂线段最短.
【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实际出发,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垂线段最短.
【解答】解: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垂线段最短.
故选:C.
5.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重量x(kg)间有下面的关系:
x 0 1 2 3 4 5
y 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
C.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
D.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
【考点】函数的概念.
【分析】由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当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然后逐个分析四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y随x的增加而增加,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故A选项正确;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故B选项错误;
C、物体质量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故C选项正确;
D、由C知,y=10+0.5x,则当x=7时,y=13.5,即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13.5cm,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6.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4cm B.8cm,6cm,4cm C.12cm,5cm,6cm D.2cm,3cm,6cm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A、1+2<4,不能组成三角形;
B、4+6>8,能组成三角形;
C、5+6<12,不能组成三角形;
D、3+2<6,不能够组成三角形.
故选B.
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1=50°,则∠AEF等于()
A.150° B.80° C.100° D.11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先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BFE=∠2,再利用平角的定义计算出∠BFE=65°,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解.
【解答】解:∵矩形ABCD沿EF对折,
∴∠BFE=∠2,
∴∠BFE= = ×=65°,
∵AD∥BC,
∴∠AEF+∠BFE=180°,
∴∠AEF=180°﹣65°=115°.
故选D.
8.已知a2+b2=2,a+b=1,则ab的值为()
A.﹣1 B.﹣ C.﹣ D.3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a+b)2的展开式知a2+b2+2ab,把a2+b2=2,a+b=1代入整体求出ab的值.
【解答】解:(a+b)2=a2+b2+2ab,
∵a2+b2=2,a+b=1,
∴12=2+2ab,
∴ab=﹣ .
故选:B.
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那么它的周长为()
A.16cm B.17cm C.16cm,17cm D.11cm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分5cm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答】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5cm时,周长是:5+5+6=16cm;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cm时,周长是5+6+6=17cm.
故选C.
10.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内角为30°、80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分析】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的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的外部.
【解答】解:由题意知,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B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x2+kxy+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6.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这里首末两项分别是x和3y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和3y积的2倍,故k=±6.
【解答】解:∵(x±3y)2=x2±6xy+9y2=x2+kxy+9y2,
∴k=±6.
故本题答案为±6.
1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为132°,求这个角的余角42°.
【考点】余角和补角.
【分析】设这个角为x,由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得出补角、根据题意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即可求出这个角的余角.
【解答】解:设这个角为x,则补角为,余角为(90°﹣x),
由题意得,180°﹣x=132°,
解得:x=48°,
∴90°﹣48°=42°;
故答案为:42°.
13.已知△ABC≌△DEF,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DEF的周长为12cm.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求出△DEF的三边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ABC≌△DEF,
∴△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4,5,
∴△DEF的周长为3+4+5=12cm,
故答案为:12.
14.如图,已知AE∥BD,∠1=3∠2,∠2=28°.求∠C=56°.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1=∠3=3∠2,再根据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C=2∠2,然后可得答案.
【解答】解:∵AE∥DB,
∴∠1=∠3=3∠2,
∵∠2+∠C=∠3,
∴∠2+∠C=3∠2,
∴∠C=2∠2,
∵∠2=28°.
∴∠C=56°,
故答案为:56°.
15.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如图,则慢车比快车早出发2小时,快车追上慢车行驶了276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小时到达B地.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横纵坐标的意义,分别分析得出即可.
【解答】解:由图象直接可得出: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如图,
则慢车比快车早出发2小时,快车追上慢车行驶了276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小时到达B地.
故答案为:2,276,4.
16.∠1与∠2互余,∠2与∠3互补,∠1=50°,那么∠3=140°.
【考点】余角和补角.
【分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求解.
【解答】解:∵∠1与∠2互余,∠1=50°,
∴∠2=90°﹣∠1=90°﹣50°=40°,
∵∠2与∠3互补,
∴∠3=180°﹣∠2=180°﹣40°=140°.
故答案为:140°.
17.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180°.
【考点】余角和补角.
【分析】因为本题中∠AOC始终在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进行求解.
【解答】解:设∠AOD=a,∠AOC=90°+a,∠BOD=90°﹣a,
所以∠AOC+∠BOD=90°+a+90°﹣a=180°.
故答案为:180°.
18.一个原子的质量为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5千克,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9.5×10﹣26.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5=9.5×10﹣26,
故答案为:9.5×10﹣26.
三.解答题:(19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20题9分)
19.计算
(1)(x+2y)(x﹣2y)+(x+1)(x﹣1)
(2)(2x﹣y)2﹣4(x﹣y)(x+2y)
(3)(2x2y)3•(﹣7xy2)÷14x4y3
(4)1232﹣124×122.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2)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3)根据单项式的乘除法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4)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1)(x+2y)(x﹣2y)+(x+1)(x﹣1)
=x2﹣4y2+x2﹣1
=2x2﹣4y2﹣1;
(2)(2x﹣y)2﹣4(x﹣y)(x+2y)
=4x2﹣4xy+y2﹣4(x2+2xy﹣xy﹣2y2)
=9y2﹣8xy;
(3)(2x2y)3•(﹣7xy2)÷14x4y3=﹣4x3y2;
(4)1232﹣124×122
=1232﹣
=1232﹣
=1.
20.化简求值:[(xy+2)(xy﹣2)﹣2x2y2+4]÷(xy),其中x=10, .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分析】原式被除数括号中第一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合并后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最简结果,将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x2y2﹣4﹣2x2y2+4)÷(xy)=(﹣x2y2)÷(xy)=﹣xy,
当x=10,y=﹣ 时,原式=﹣10×(﹣ )= .
21.已知:∠α.请你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BAC,使∠BAC=∠α.
(要求: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且写出结论)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作图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
,
∠BAC即为所求.
22.如图,已知AD⊥BC,EF⊥BC,∠1=∠2.求证:DG∥BA.
证明:∵AD⊥BC,EF⊥BC ( 已知 )
∴∠EFB=∠ADB=90°( 垂直的意义 )
∴EF∥A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B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 ( 已知 )
∴∠2=∠BAD等量代换
∴DG∥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EF∥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BAD,推出∠BAD=∠2,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解答】证明:∵AD⊥BC,EF⊥BC,
∴∠EFB=∠ADB=90°,
∴EF∥A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B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2=∠BAD(等量代换),
∴DG∥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DG∥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2°,∠DAE=18°,求∠C的度数.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分析】由AD是BC边上的高,∠B=42°,可得∠BAD=48°,在由∠DAE=18°,可得∠BAE=∠BAD﹣∠DAE=30°,然后根据AE是∠BAC的平分线,可得∠BAC=2∠BAE=60°,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推出∠C的度数.
【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高,∠B=42°,
∴∠BAD=48°,
∵∠DAE=18°,
∴∠BAE=∠BAD﹣∠DAE=30°,
∵AE是∠BAC的平分线,
∴∠BAC=2∠BAE=60°,
∴∠C=180°﹣∠B﹣∠BAC=78°.
24.一辆汽车油箱内有油48升,从某地出发,每行1km,耗油0.6升,如果设剩油量为y(升),行驶路程为x(千米).
(1)写出y与x的关系式;
(2)这辆汽车行驶35km时,剩油多少升?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多千米?
(3)这车辆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多少千米?
【考点】函数关系式;函数值.
【分析】(1)根据总油量减去用油量等于剩余油量,可得函数解析式;
(2)根据自变量,可得相应的函数值,根据函数值,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
(3)把y=0代入(1)中的函数式即可得到相应的x的值.
【解答】解:(1)y=﹣0.6x+48;
(2)当x=35时,y=48﹣0.6×35=27,
∴这辆车行驶35千米时,剩油27升;
当y=12时,48﹣0.6x=12,
解得x=60,
∴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60千米.
(3)令y=0时,则
0=﹣0.6x+48,
解得x=80(千米).
故这车辆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行驶80千米.
关键的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就临近了,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人教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直线b.c被直线a所截,则∠1与∠2是( )
A.内错角 B. 同位角 C. 同旁内角 D. 对顶角
2.下列方程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3.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80o,则∠2的度数是( )
A.80oB.120oC.110o D.100o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B.
C.D.
5.已知 是方程mx+3y=5的解,则m的值是 ( )
A.1 B. C. D.2
6.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 的是( )
A.∠1=∠2. B. ∠3=∠4.
C.∠B=∠DCE. D.∠D+∠1+∠3=180°.
7.若 是下列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这个方程组为( )
A. B. C. D.
8.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9.下列整式乘法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D.
10.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若减小了 ,那么面积相应减小了39 ,则原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
(A)5 (B)6 (C)7 (D)8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计算: = .
12.如图,已知直线AB∥CD,若∠1=110º,则∠2= .
13.已知 ,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则y= .
14.请你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它的解为 .
15.如图△ABC平移后得到△DEF,若AE=11,DB=5,
则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
16.现有一张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卡片和三张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卡片 如图1,取出两张小正方形卡片放入“大正方形卡片”内拼成的图案如图2,再重新用三张小正方形卡片放入“大正方形卡片”内拼成的图案如图3.已知图3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比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大2ab-15,则小正方形卡片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共46分)
17. 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1) (2)
18.解方程组:(6分)
(1) (2)
19.(6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0.(本题5分)填空
如图,点E在直线DC上,点B在直线AF上,若∠1=∠2,∠3=∠4,
则∠A=∠D,请说明理由.
解:∵∠1=∠2(已知)
∠2=∠DME( )
∴∠1=∠DME
∴BC∥EF( )
∴∠3+∠B=180º( )
又∵∠3=∠4(已知)
∴∠4+∠B=180º
∴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D( )
21.(本题满分6分)如图所示,一个四边形纸片 , ,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 落在 边上的 点, 是折痕.
(1)试判断 与 的位置关系;
(2)如果 ,求 的度数.
22.(5分)操作探究:(图一)是一个长为 .宽为 的长方形, 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 然后按(图二)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当前,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一下册数学人教版期中试题,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1—6题每题2分,7-16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x2+4x2=7x4 B.2x3•3x3=6x3 C.x6÷x3=x2 D.(x2)4=x8
2.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4°,则∠BED的度数是()
A.17° B.34° C.56° D.68°
3.把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1.56×10-5 D.
4.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 )。
A.90° B. 80° C.70° D.60°
5.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B.
C. D.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y)2=x2+y2 B.(x﹣y)2=x2﹣2xy﹣y2
C.(x+2y)(x﹣2y)=x2﹣2y2 D.(﹣x+y)2=x2﹣2xy+y2
7.通过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代数恒等式,右图可 表示的代数恒等式是:( )
A. B.
C. D.
8.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的个数有… ( )
A.1 B.2 C.3 D.4
9.如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指()
A.线段AC的长度 B.线段CD的长度 C.线段BC的长度 D.线段BD的长度
10.将一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一下,如果∠1=140°,那么∠2的度数是A.100° B.110° C.120° D.140°
11.已知:如图,AB⊥CD,垂足为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互为对顶角
12. 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度数的3倍,则这个角 的度数是( A )
A.45° B.50° C.55°D.60°
13.如果9a2﹣ka+4是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
A.﹣12 B.6 C.±12 D.±6
14. 已知 则 ( )
A. B. C. D.52
15.观察下列图形及图形所对应的算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8+16+24+……+8n(n是正整数)的结果为
A. B. C. D.
16.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7.长为3m+2n,宽为5m-n的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18.已知:OE平分∠AOD,AB∥CD, OF⊥OE于O,∠D = 50°,则∠BOF=________。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的全部内容,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总是需要努力才能通过的,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我整理了关于初一下册数学的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一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