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那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展开全部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一、教材分析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是第三学段数系扩张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学阶段的多数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同时实数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本章在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引入无理数,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于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经经历了数系的第一次扩张——即在小学非负有理数知识的基础上引进负数,对于数的了解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并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可以接受来自数学知识内部的更大的挑战,并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和探索,这些都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3、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难点: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学习了非负数,在初一又学习了负数,即把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那么有理数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吗?
【通过回顾所学的数,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
师:同学们,请你们每四人一组,用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通过这个动手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探索,然后展示学生的剪拼方法】
师:请各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剪拼方法
小组1发言人:将两个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一、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⑴概念:如果x2=a,那么x是a的平方根,记作:± ;其中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⑵性质:①当a≥0时,≥0;当a<0时, 无意义;②( )2 =a;③=|a|。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⑴概念:若x3=a,那么x是a的立方根,记作: ;
⑵性质:① =a;②( )3 =a;③ =-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⑴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⑵分类: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
二、简单的平移与旋转
三、四边形:
1、 多边形的分类
2、 本章重要知识点:
四、位置的确定:
五、一次函数:
六、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基本方法是: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此外还可用图象法;
2、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相等关系;
3、 解应用题时,按设、列、解、答四步进行;
4、 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成求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
七、数据的代表:
1、 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⑴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记作 。
⑵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了f1次,x2出现了f2次,…,xk出现了fk次,那么: 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
2、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3、中位数和众数
⑴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⑵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13.3实数(1)
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
(2)让学生感知无理数的存在,经历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 .通过无理数的引入,培养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
(3)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体验数系的扩展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
教学重点:理解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 .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无理数的意义 .
(一)导入新课
在小学时候,我们认识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圆周率,它约等于3.14,你还能说出它后面的数字吗?比一比,看谁记住最多 .
目前值已准确到上千亿位,是一个怎样的数呢?是有理数吗?
整数 如:-3,0 ,5...
有理数
分数 如:,...
肯定不是整数,那么它一个分数吗?请同学们将下列的小数形式:5= ,= ,= ,= .
引导发现:任何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一定是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小数,因此可以说不是有理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知道,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我们把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实数 .
(二)新知探究
探究1:数的扩张与分类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例如,,是正无理数,,,是负无理数 .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探究2 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1)我们在学习有理数时,认识了数轴,什么叫数轴?
(2)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吗?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3)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
(4)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画图) .
事实上,数轴上数,不仅表示有理数的点,还有表示无理数的点,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
(三)范例讲解
例1 下列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
(1)3.14是无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例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0.1010010001...,0.5,,,,
实数集{ ...},
无理数集{ ...},
有理数集{ ...},
分数集{ ...},
负无理数集{ ...} .
(四)知能训练
1、请将数轴上的各点与下列实数对应起来:
,-1.5,, ,3
2、如图,在数轴上点A和点B之间表示整数的点有 个,分别是 .
(五)总结反思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乘法公式(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七年级上册所学习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通过类比他们会产生“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如果有的话该怎样进行”等问题.为此本节课关注学生对公式的探索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符号表示”的知识发生过程,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关注学生对公式的探索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经历根据特例进行归纳、建立猜想、用符号表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本质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目标
⑴.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⑵.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⑶.认识平方差及其几何背景,使学生明白数形结合的思想。
⑷.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⑸.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求科学规律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设想。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正方形纸片(边长15cm),并用多媒体课件与正方形纸板显示正方形。
师:在一块45cm的正方形纸板上,因为工作的需要,中间挖去一块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如图),请问剩下部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
师: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可以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
1.可以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小正方形面积得到。
2.可以把剩下的部分切割成几个矩形来计算。
师:从今天的问题来看,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你们小组能列出算式吗?
或许有学生能迅速列出算式,得出答案是1800平方厘米。
师:为了容易理解,我现在把小正方形放在大正方形的角落(如图)。
师:刚才我们说过计算面积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们现在试着用分割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请参照老师的做法,先在你们的纸上画一条虚线,然后把刚才画的小正方形剪下来(或撕去),就像要挖去这部分一样,再沿虚线把小长方形剪下来,并把小长方形拼到大长方形的一边,刚好又变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如图)。
师:若按照我们刚开始的题目要求,现在新的大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大长方形的长是(45+15)cm,宽是(45-15)cm 。
长方形的面积=(45+15)×(45-15)=60×30=1800(平方厘米)。
师:还记得两种方式的列式吗?
生:第一种方法的式子是 452-152,
第二种方法的式子是(45+15)×(45-15)。
师:两个式子都能求出剩下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相等。
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看谁算得快:
(1)(x+2)(x-2)
(2)(1+3a)(1-3a)
(3)(x+5y)(x-5y)
(4)(-m+n)(-m-n)
师: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再想想看,如果今天的题目换成:“在一块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纸板上,因为工作的需要,中间挖去一块边长为b厘米的小正方形,请问剩下的面积有多少?”我们该怎样列代数式来表示?
生:我们可以用a2-b2来表示剩下的面积。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也可以用(a+b)(a-b)来表示剩下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除了要找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来求面积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图形中了解到(a+b)(a-b)= a2-b2这个性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多项式的乘法,你能利用计算多项式乘法的方法,把(a+b)(a-b)的答案计算出来吗?
师:为了节省计算时间,我们(a+b)(a-b)= a2-b2作为公式来运用,把这个公式称为“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 a2-b2
师:哪一位同学能用语言叙述一下平方差公式?
生: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三、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1.例1计算:
(1)(a+3)(a-3)
(2)(2a+3b)(2a-3b)
(3)(1+2c)(1-2c)
(4)
解:(1)原式=a2-32=a2-9
(2)原式=(2a)2-(3b)2=4a2-9b2
(3)原式=12-(2c)2=1-4c2
(4)原式=
2.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计算:
(1)(2x+3)(2x-3)
(2)(-2x+y)(2x+y)
(3)(-x+2)(-x-2)
(4)(y-x)(-x-y)
说明: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公式的变式训练。讲解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等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用公式。
3.例2计算:1998×2002。
分析:这是一个数字计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在本例教学时不能仅仅着眼于应用公式的化简与计算,要让学生感受构造数学“模型”的乐趣。
4.练习,简便计算:
(1)498×502(2)999×1001
5. 例3街心花园有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草坪,经统一规划后,南北向要加长2米,而东西向要缩短2米。问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首先要列出表示面积的代数式。)
解:(a+2)(a-2)= a2-4
答: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a2-4)平方米。
6.练习
用一定长度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区域,小明认为围成一个正方形区域面积最大,而小亮认为不一定。你认为如何?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了什么?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2.什么样的式子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记住公式的特点。
8.作业安排
必做:习题15.2第1题(1)、(2)、(3)
选作:习题15.2第1题(4)、(5)、(6)
9. 自我问答
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试图达到数与形的结合.动手操作又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初中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探索过程中的丰富情感体验可让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性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性.通过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了学生创造、归纳、演绎、数学建模的数学素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练习:(内含教材答案)
http://wx.zxxk.com/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2819&page=1
http://www.eku.cc/sx/150/
http://www.eresdown.com/r/2006-03/55613.html
http://wxt.zxxk.com/class.asp?channelid=12&classid=472&chapterid=663
http://www.21cnjy.com/3/10007/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文章(不大有用):
http://wx.zxxk.com/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2819&page=1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