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七年级数学书上册,初中一年级代数课本

  • 数学
  • 2023-05-08
目录
  •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程
  • 七年级数学电子课本上册
  • 初中一年级代数课本
  • 七上数学教材
  • 七年级数学书上册北师大版

  •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程

    在暑假提前先浏览下学期要学的数学内容能对新学期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做好准备工作。以下是我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课本目录,欢迎参阅。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目录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New)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New)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记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和运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New)

    1 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整式的加减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New)

    1 线段、射线、直线

    贺察亏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New)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New)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New)

    ⊙探寻神奇的幻方

    ⊙关注人口老龄化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课题学习(New)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总复习(New)

    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没兄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禅神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七年级数学电子课本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伍升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题

    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腔银老上“+”)。

    2 、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

    整数和分数统称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搏雀。

    数轴三要素:原点、 、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 ;-2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4)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 ,并把绝对值 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符号,并用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 的倒数是 ;绝对值是 ;相反数是 。

    (3) 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4)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初中一年级代数课本

    对于即将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提前学习有一定的好处,我整理了数喊孝学上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有理数

    1、像5,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

    2、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四、整式分类为: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郑激稿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铅慎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上册课本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七上数学教材

    初一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初一上册数学课本的重要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表示数字或字败猛乎母乘积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①单项式②多项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

    一找:(划线);

    二“+”:(务必用+号开始合并);

    三合:(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一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y=kx+b(k为常数,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察悉。

    (二)函数三要素

    1.定义域:设x、y是两个变量,变量x的变化范围为D,如果对于每一个数x∈D,变量y遵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x∈D,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数集D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在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在函数现代定义中是指定义域中所有元素在某个对应法则下对应的所有的象所组成的集合。如:f(x)=x,那么f(x)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f(x)的值域。

    3.对应法则:一般地说,在函数记号y=f(x)中,“f”即表示对应法则,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变量x的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y列成一个表来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0)(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交点,坐标为(0,b)。当y=0时,该函数图象在x轴知绝上的交点坐标为(-b/k,0)。

    3.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4.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象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5.函数图象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平行;当k不同,且b相等,图象相交于Y轴;当k互为负倒数时,两直线垂直。

    6.平移时:上加下减在末尾,左加右减在中间。

    角的知识点

    1.角: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顶点: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4.角的比较:

    (1)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2)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始边和终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当它又和始边重合的时候,所成的角角周角。平角等于108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3)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5.余角和补角:

    (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度,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七年级数学书上册北师大版

    做七年级数学课本练习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标准答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标准答案(一薯简早)

    习题4.3

    1.6 h,12 h.

    2.略.

    3. (1)116°10'; (2)106°25'.

    4.=,>

    5.解:因为BD和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

    所以∠ABC=2∠DBC=2×31°=62°,∠ACB=2∠ECB=62°.

    所以∠ABC=∠ACB.

    6.(1) ∠AOC; (2) ∠AOD; (3) ∠BOC;(4)∠BOD

    7.解:延长AO或BO,先量出∠AOB的补角的大小,再计算出∠AOB的大小.

    8.解:(1)如图4-3-41所示,射线OA表示北数雀偏西30°;

    (2)如图4-3-42所示,射线OB表示南偏东60°;

    (3)如图4-3-43所示,射线OC表示北偏东15°;

    (4)如图4-3-44所示,射线OD表示西南方向.

    9.提示:解本题时,主要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的意义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咐空解:(1)因为OB是∠AOC的平分线,且 ∠AOB=40°,所以∠BOC=∠AOB=40°,又因为OD是∠COE的平分线,且∠DOE= 30°,所以∠DOC=∠DOE=30°.所以∠BOD=∠BOC+ ∠COD=40°+30°=70°.

    (2)因为∠COD=30°,OD平分∠COE,所以∠COE=2∠COD=60°,又因为∠AOE=140°,所以∠AOC=∠AOE -∠COE=140°-60°-80°.又因为OB平分∠AOC,所以∠AOB=1/2∠AOC=×80°=40°.

    10.解:360°÷15=24°;360°÷22≈16°22'.

    答:齿轮有15个齿时,每相邻两齿中心线间的夹角为24。;有22个齿时,其夹角约为16°22'.

    11.解:第(1)种摆放方式∠a与∠β互余,

    因为∠a+∠β+90°=180°,

    所以∠a+∠β=90°.

    第(4)种摆放方式∠a与∠β互补,因为∠a+∠β=180°.第(2)种摆放方式和第(3)种摆放方式中∠a与∠β相等,因为第(2)种摆放方式中∠a和∠β与同一个角的和为90°,所以∠a=∠β.第(3)种摆放方式中∠a=180°-45°-135°,∠β=180°-45°=135°,所以∠a=∠β.

    12.解:如图4-3-45所示,图中0点即为这艘船的位置.

    13.解:(1)90°÷2=45°,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

    (2)-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我们不妨设这个锐角的度数为a,则它的余角为90°-a,补角为180°-a,则(180°-a) - (90°-a)=90°.

    14.解:图略,另一个角的度数都为135°,

    规律: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为360°.

    15.解:(1)∠1+∠2+∠3=360°.

    发现:无论是怎样的三角形,与每个内角相邻的三个外角的和都为360°.

    (2)∠1+∠2+∠3+∠4=360°.

    发现:无论是怎样的类似四边形,与每个内角相邻的四个外角的和都为360°.

    综合(1)(2)发现,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标准答案(二)

    第147页练习

    1.解:依次为:长方体、六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四棱锥、五棱锥、球.

    2.提示:A→c,B→f,C→e,D→b,E→d,F→a.

    3.解:

    4.(1)D (2)C

    5.解:乙尺不是直的.原因:如果乙尺是直的,那么过A、B两点就有两条直线,这

    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矛盾的.

    6.解:AB=AD-BD=76-70=6(mm),

    BC=BD-CD-70-19=51(mm).

    点拨:注意对图形的观察,根据图形把所求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的和与差,再进行计算.

    7.(1)正确.因为锐角小于90°,小于90°的角只有加大于90°的角才能等于18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所以正确. (2)错误,例如一个角是100°,它的补角是80°,显然说法错误.(3)正确.根据补角的性质“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可知正确.(4)错误.如1°的角是锐角,91°的角是钝角,显然这两个角不互补.

    8.∠a=80°,∠β=100°.

    9.A解析: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排除B、C,因为点C在底面圆周上,所以排除D.

    10.解:第1个和第3个能,第2个和第4个不能.

    点拨:棱柱的表面展开以后,两个底面不可能在侧面展开图的同侧.

    11.解:图略.AB长约10.5 cm,实际距离约为105m.

    点拨:画图时,CA=5 cm,CB=6 cm,

    ∠ACB=145°,量出AB的图上长度后,

    再挨算成实际距离.

    12.解:因为∠MEB′=∠MEB=1/2∠BEF,

    ∠NEF=∠NEA=1/2∠AEF,

    所以∠MEN=∠MEB'+∠NEF

    =1/2(∠BEF+∠AED)=1/2×180°= 90°.

    13.提示:准确测量,并按方向的正确表示方法写出测量结果.

    14.解:发现EH= FG,EF= HG; ∠1+∠2=180°,∠2+∠3 =180°,∠3+∠4=180°,∠4+∠1=180°,也就是∠1分别与∠2、∠4互为补角,∠3分别与∠2、∠4互为补角,所以∠1=∠3,∠2=∠4.

    猜想:一个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中,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15.解:连接AC,BD,相交于点0,则点0到A,B,C,D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

    最小.

    理由:点O和四边形内任一点(如点E)

    比较,因为OA+ OC=AC,OB+ OD=BD,AC

    结论及应用略,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标准答案(三)

    复习题4

    1.依次为:长方体、六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四棱锥、五棱锥、球.

    2.提示:A——c,B——f,C——e,D——b,E——d,F——a

    3.如下图所示:

    4.(1)D (2)C

    5.解:乙尺不是直的.原因:如果乙尺是直的,那么过A、B两点就有两条直线,这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矛盾的.

    6.解:AB=AD-BD=76-70=6(mm),BC=BD-CD=70-19=51(mm).

    7.(1)正确,因为锐角小于90°,小于90°的角只有加大于90°的角才能等于180°,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所以正确.

    (2)错误,例如一个角是100°,它的补角是80°,显然说法错误.

    (3)正确,根据补角的性质“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可知正确.

    (4)错误,如1°的角是锐角,91°的角是钝角,显然这两个角不互补.

    8.∠α=80°,∠β=100°

    9.A

    10.解:第1个和第3个能,第2个和第4个不能

    11.解:图略.AB长约10.5 cm,实际距离约为105 m

    12.解:因为∠MEB’=∠MEB=1/2∠BEF,∠NEF=∠NEA=1/2∠AEF,所以∠MEN=∠MEB’+∠NEF=1/2(∠BEF+∠)=1/2×180°=90°13.提示:准确测量,并按方向的正确表示方法写出测量结果.

    14.解:发现EH= FG,EF= HG; ∠1=∠2=180° ,∠3=∠4=180°,也就是∠1分别与∠2、∠4互为补角,∠3分别与∠2、∠4互为补角,所以∠1=∠3,∠2=∠4

    猜想:一个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组成的四边形中,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15.解: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点0到A,B,C,D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理由:点0和四边形内任一点(如点E)比较,

    因为OA+ OC= AC,OB+ OD=BD,AC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