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中数学总结,高中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

  • 数学
  • 2023-05-12
目录
  • 高中数学小题讲解及总结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
  • 高中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
  •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 高中数学小题讲解及总结

    数学学习困难的研团晌空究是数学教学与实践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是数学又是一个拉分很大的科目,大家学习完最好总结一下知识点和公式。我分享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集合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谨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塌瞎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 ,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 , ,则 ;

    ③若 且 ,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 、?的区别;(2) 与 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基本初等函数

    从其中一个顶点向一个边引一条线,交另一边上某一点,则这个图形变成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组边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三角形。有六个内角,其中公共边与另一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相交形成的两个角中,每一个角都是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另外还有大于平角小于周角的角。

    正弦函数 sinθ=y/r

    余弦函数 cosθ=x/r

    正切函数 tanθ=y/x

    余切函数 cotθ=x/y

    正割函数 secθ=r/x

    余割函数 cscθ=r/y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一个园,弧长和半径相等时所对应的角度是1弧度.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关系:

    弧度*180/(2*π)=角度

    诱导公式★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下一页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中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大全

    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_∈A都有_∈B,则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_0∈B但_0A;记为AB(或,且)

    3)交集:A∩B={_|_∈A且_∈B}

    4)并集:A∪B={_|_∈A或_∈B}

    5)补集:CUA={_|_A但_∈U}

    注意:A,若A≠?,则?A;

    若且,则A=B(等集)

    集合与元素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与、?的区别;(2)与的区别;(3)与的区别。

    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A∩B=B∩A;②A∪A=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有限子集的个数:

    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橡友缺空真子集。

    练习梁辩题:

    已知集合M={_|_=m+,m∈Z},N={_|_=,n∈Z},P={_|_=,p∈Z},则M,N,P满足关系()

    A)M=NPB)MN=PC)MNPD)NP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_|_=,m∈Z};对于集合N:{_|_=,n∈Z}

    对于集合P:{_|_=,p∈Z},由于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的数,所以MN=P,故选B。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_,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告档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_,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_),_A.其中_叫自变量,_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_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_a

    ⑤(a,+∞)={__>a}⑥[a,+∞)={__≥a}⑦(-∞,b)={__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_)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_)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_)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_)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_)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_)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圆的方程定义:

    圆的标准方程(_—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即圆心坐标为(a,b),只要求出a、b、r,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方程,须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坐标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观点,即把圆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Δ来讨论位置关系。

    ①Δ>0,直线和圆相交、②Δ=0,直线和圆相切、③Δ<0,直线和圆相离。

    方法二是几何的观点,即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加以比较。

    ①dR,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相切,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圆的切线方程、求圆的切线方程主要可分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线上一点两种情况,而已知直线上一点又可分为已知圆上一点和圆外一点两种情况。

    3、直线和圆相交,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弦长以及弦的中点问题。

    切线的性质

    ⑴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⑵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

    ⑶经过圆心,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⑷经过切点,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当一条直线满足

    (1)过圆心;

    (2)过切点;

    (3)垂直于切线三个性质中的两个时,第三个性质也满足。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高中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大全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要点总结范文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数学命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②互换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A. 0 B. 1 C. 2 D. 3

    ∴a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17.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函数,T是一个周期。)

    如:

    18.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19.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的双曲线。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20.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21.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

    22.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导数法等。)

    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23. 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α,半径为R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24. 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25. 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团烂称轴吗?

    (x,y)作图象。

    27. 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28. 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9.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平移公式:

    图象?

    30. 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

    “奇”、“偶”指k取奇、偶数。

    A. 正值或负值 B. 负值 C. 非负值 D. 正值

    31. 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

    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尽可能求值。)

    具体方法:

    (塌歼漏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32. 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应用改告: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答案: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的系数变为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证明: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或“△”问题)

    4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0的二次函数)

    项,即:

    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46.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

    解:

    [练习]

    (2)叠乘法

    解: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练习]

    (4)等比型递推公式

    [练习]

    (5)倒数法

    47. 你熟悉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解:

    [练习]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练习]

    48. 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p元,每期利率为r,n期后,本利和为: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n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x元,满足

    p——贷款数,r——利率,n——还款期数

    49.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3)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

    50. 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1,2,3,4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则这四位同学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A. 24 B. 15 C. 12 D. 10

    解析:可分成两类:

    (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相同两数分别取9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3,4,3种,∴有10种。

    ∴共有5+10=15(种)情况

    51. 二项式定理

    性质:

    (3)最值:n为偶数时,n+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

    表示)

    52. 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

    的和(并)。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B互斥。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7)独立事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53. 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

    (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A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恰好发生

    如: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

    (2)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1件),∴n=103

    而至少有2件次品为“恰有2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

    (4)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

    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54. 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55. 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

    如: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表示。

    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练习]

    答案:

    答案:2

    答案:

    58. 线段的定比分点

    ※. 你能分清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及其性质吗?

    59. 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思路清楚吗?

    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

    线面平行的判定:

    线面平行的性质: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60. 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

    (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练习]

    (1)如图,OA为α的斜线OB为其在α内射影,OC为α内过O点任一直线。

    (2)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8,BD1与侧面B1BCC1所成的为30°。

    ①求BD1和底面ABCD所成的角;

    ②求异面直线BD1和AD所成的角;

    ③求二面角C1—BD1—B1的大小。

    (3)如图ABCD为菱形,∠DAB=60°,PD⊥面ABCD,且PD=AD,求面PAB与面P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AB∥DC,P为面PAB与面PCD的公共点,作PF∥AB,则PF为面PCD与面PAB的交线……)

    61. 空间有几种距离?如何求距离?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间距离。

    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如:三垂线定理法,或者用等积转化法)。

    如:正方形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则:

    (1)点C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

    (2)点B到面ACB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3)直线A1D1到面AB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4)面AB1C与面A1D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5)点B到直线A1C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62. 你是否准确理解正棱柱、正棱锥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它们各包含哪些元素?

    63. 球有哪些性质?

    (2)球面上两点的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为此,要找球心角!

    (3)如图,θ为纬度角,它是线面成角;α为经度角,它是面面成角。

    (5)球内接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R与内切球半径r之比为R:r=3:1。

    积为()

    答案:A

    64. 熟记下列公式了吗?

    (2)直线方程:

    65. 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垂直?

    66. 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67. 怎样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

    68. 分清圆锥曲线的定义

    70. 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要注意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0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0下进行。)

    71. 会用定义求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吗?

    如: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者;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72. 有关中点弦问题可考虑用“代点法”。

    答案:

    73. 如何求解“对称”问题?

    (1)证明曲线C:F(x,y)=0关于点M(a,b)成中心对称,设A(x,y)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设A'(x',y')为A关于点M的对称点。

    75.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注意讨论范围。

    (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参数法)

    76. 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高中期末个人总结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碰仔弯(数学小飞侠)

    链接戚运:1IXqAIoe__3VdXS8yHKjxOw

    提取码:9bdp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笑闷欢迎追问~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下面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含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共有2n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2、集合中,Cu(A∩B)=(CuA)U(CuB),交之补等于补之并。

    Cu(AUB)=(CuA)∩(CuB),者漏并之补等于补之交。

    3、ax2+bx+c<0的解集为x(0

    +c>0的解集为x,cx2+bx+a>0的解集为>x或x<;ax2—bx+

    4、c<0的解集为x,cx2—bx+a>0的解集为->x或x<-。

    5、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的否命题也是等价命题。

    6、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函数与映射都可用:f:A→B表示。

    A表示原像,B表示像。当f:A→B表示函数时,A表示定义域,B大于或等于其值域范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7、原闷嫌毕函数与反函数的单调性一致,且都为奇函数。

    偶函数和周期函数没有反函数。若f(x)与g(x)关于点(a,b)对称,则g(x)=2b-f(2a-x).

    8、若f(-x)=f(x),则f(x)为偶函数,若f(-x)=f(x),则f(x)为奇函数;

    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且对称轴两边的单调性相反;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且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单调性一致。反之亦然。若奇函数在x=0处有意义,则f(0)=0。函数的单调性可用定义法和导数法求出。偶函数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导函数是偶函数。对于任意常数T(T≠0),在定义域范围内,都有f(x+T)=f(x),则称f(x)是周期为T的周期函数,且f(x+kT)=f(x),k≠0.

    9、周期函数的特征性:①f(x+a)=-f(x),是T=2a的函数,②若f(x+a)+f(x+b)=0,即f(x+a)=-f(x+b),T=2(b-a)的函数,③若f(x)既x=a关对称,又关于x=b对称,则f(x)是T=2(b-a)的函数④若f(x

    +a)?f(x+b)=±1,即f(x+a)=±,则f(x)是T=2(b-a)的函数⑤f(x+a)=±,则f(x)

    是T=4(b-a)的函数

    10、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满足“同增异减”原理。

    定义域都是指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1、抽象函数主要有f(xy)=f(x)+f(y)(对数型),f(x+y)=f(x)?f(y)(指数型),f(x+y)=f(x)+f(y)(直线型)。

    解此类抽象函数比较实用的方法是特殊值法和周期法。

    12、指数函数图像的规律是:底数按逆时针增大。

    对数函数与之相反.

    13、ar?as=ar+s,ar÷as=ar—s,(ar)s=ars,(ab)r=arbr。

    在解可化为a2x+Bax+C=0或a2x+Bax+C≥0(≤0)的指数方程或不等式时,常借助于换元法,应特别注意换元后新变元的取值范围。

    14、log10N=lgN;logeN=lnN(e=2.718???);对数的性质:如果a>0,a≠0,M>0N>0,

    那么loga(MN)=logaM+logaN,;loga()=logaM—logaN;logaMn=nlogaM;alogaN=N.

    换底公式:logaN=;logamlogbnlogck=logbmlogcnlogak=logcmloganlogbk.

    15、函数图像的变换:

    (1)水平平移:y=f(x±a)(a>0)的图像可由y=f(x)向左或向右平移a个单位得到;

    (2)竖直平移:y=f(x)±b(b>0)图像蚂芹,可由y=f(x)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

    (3)对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一切x均有f(x+m)=f(x—m),则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m对称;y=f(x)关于(a,b)对称的函数为y!=2b—f(2a—x).

    (4),学习计划;翻折:①y=|f(x)|是将y=f(x)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以x轴为对称轴将期翻折到x轴上方的图像。②y=f(|x|)是将y=f(x)位于y轴左方的图像翻折到y轴的右方而成的图像。

    (5)有关结论:①若f(a+x)=f(b—x),在x为一切实数上成立,则y=f(x)的图像关于

    x=对称。②函数y=f(a+x)与函数y=f(b—x)的图像有关于直线x=对称。

    15、等差数列中,an=a1+(n—1)d=am+(n—m)d;sn=n=na1+

    16、若n+m=p+q,则am+an=ap+aq;

    sk,s2k—k,s3k—2k成以k2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ap=q,aq=p,则ap+q=0;若sp=q,sq=p,则sp+q=—(p+q);若已知sk,sn,sn—k,sn=(sk+sn+sn—k)/2k;若an是等差数列,则可设前n项和为sn=an2+bn(注:没有常数项),用方程的思想求解a,b。在等差数列中,若将其脚码成等差数列的项取出组成数列,则新的数列仍旧是等差数列。

    17、等比数列中,an=a1?qn-1=am?qn-m,若n+m=p+q,则am?an=ap?aq;sn=na1(q=1),

    sn=,(q≠1);若q≠1,则有=q,若q≠—1,=q;

    sk,s2k—k,s3k—2k也是等比数列。a1+a2+a3,a2+a3+a4,a3+a4+a5也成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中,若将其脚码成等差数列的项取出组成数列,则新的数列仍旧是等比数列。裂项公式:

    =—,=?(—),常用数列递推形式:叠加,叠乘,

    18、弧长公式:l=|α|?r。

    s扇=?lr=?|α|r2=?;当一个扇形的周长一定时(为L时),

    其面积为,其圆心角为2弧度。

    19、Sina(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a(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1.【数列】&【解三角形】

    数列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点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中,是非此即彼的状态,近些年的特征是大题第一题两年数列两年解三角形轮流来,2014、2015年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数列,2016年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故预计2017年大题第一题较大可能仍然考查解三角形。

    数列主要考察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

    解三角形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立体几何】

    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证明,求二面角等,出题比较稳定,第二问需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正确计算。

    3.【概率】

    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概率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回归分析与统计,近年来概率题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一样,并且题干长,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题,需正确理解题意。

    4.【解析几何】

    高考在第20题的位置考查一道解析几何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轨迹方程问题、含参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取值范围问题,通过点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

    5.【导数】

    高考在第21题的位置考查一道导数题。主要考查含参数的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最值、零点、不等式证明等问题,并且含参问题一般较难,处于必做题的最后一题。

    6.【选做题】

    今年高考几何证明选讲已经删除,选考题只剩两道,一道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问题,另一道是不等式选讲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以及范围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选讲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化简,求参数的范围及不等式的证明。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1.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数列的极限;4.函数的极限;5.极限的四则运算;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5.复合函数的导数;6.基本导数公式;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函数的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答案补充高中数学有130个知识点,从前一份试卷要考查90个知识点,覆盖率达70%左右,而且把这一项作为衡量试卷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这一传统近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思维,突出能力,重视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现在的我们学数学比前人幸福啊!!相信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的,祝你成功!答案补充一试全国高中数x的一试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二试1、平面几何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的点,重心。几何不等式。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复数方法、向量方法。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答案补充第二数学归纳法。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莫佛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及其性质。3、立体几何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正多面体,欧拉定理。体积证法。截面,会作截面、表面展开图。4、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的法线式,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束及其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圆的幂和根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最新归纳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考点整理归纳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提纲整理

    ★最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最新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