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历史广西手抄报,历史手抄报图

  • 历史
  • 2024-06-09

历史广西手抄报?.那么,历史广西手抄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主题的手抄报

广西从288年至1969年共记载3级以上地震390次(不含余震),其中小于4.8 级地震351次,4.8级以上(含4.8级)破坏性地震39次,最大地震为1936年4月1日灵山6.8级地震。1970年以来广西共记录0级以上地震9000余条,最大地震为1995年1月10日北部湾6.2级地震,广西陆区最大地震为1977年10月19日平果5.0级地震。
广西有地震记录以来,地震伤亡最大地震为1936年4月1日灵山的6.8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房屋倒塌5800余间,伤200余人,死92人。本世纪以来,最大地震为2005年10月27日平果4.6级地震,造成1死3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经济损失达5500万。

广西手抄报简单

南宁周边有:大新德天瀑布、陇瑞热带动植物保护区、隆安县龙虎山自然风景区、白玉洞、金伦洞旅游风景区、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崇左县白头叶猴保护区、凭祥友谊关、浦寨边贸城、宁明花山崖壁画、左江斜塔、昆仑关、红八军纪念馆、大清国“万人坟”。都是南宁地区的

历史手抄报图

桂林的城市特点
桂林在历史上是广西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文物古迹众多,山水秀丽, 198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自然景观中有人文景观,人文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桂林岩溶地貌分布广, 占市区面积的 68 %以上。以岩溶峰林为主,包括峰林平原和峰丛洼地两大类,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辖区内洞穴数以千计,已被考察的有 300 多个。在市区附近的 150 平方公里的峰林平原中,有石峰 220 座。流经桂林市区的河流有漓江、桃花江、相思江和南溪河。境内的河流有灵剑溪、小东江、宁远河。市内大小湖塘 100 余个,总面积达 82 . 05 平方公里。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以石灰岩地貌为主的桂林—阳朔景区,岩溶地貌最为发育,最为典型。其间河谷开阔平缓,山峰平地拔起,孤峰、峰丛、峰林环布。漓江依山势流转,江中为洲,间有险滩、流泉、飞瀑,是桂林山水精华所在。桂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 552 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117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 处,众多的文物古迹,集中体现了桂林的文化特征: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相思埭为代表的古代水利文化;以明代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藩王文化;以名山胜迹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西南都府
唐长寿元年( 692 ),桂林修建水利工程相思 埭 ,沟通漓、柳二江,成为深入粤西和通往贵州、云南的捷径。它与桂林西北 的灵渠连成交通体系,桂林成为这个体系的枢纽。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活跃。唐中叶后,桂林由一个物资集散地发展成“五府之一都会”,呈现“殿若长城,南北行旅皆集于此”的兴旺发达的景象。宋至道三年 (997) ,桂林成为广南西路驻地,确立了它在岭南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南宋,全国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朝廷十分重视经营岭南。桂林又是南宋第一个皇帝高宗的潜邸,于是南宋绍兴三年 (1133) 被升为静江府,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力扩展到中国的西南地区,成为“南控岭海,西抑滇黔”的“西南都府”。桂林的这种战略地位一直延续到近代
桂林建市第一年
1940 年桂林城市人口由 7 万多人很快增到 20 万人。当时桂林城市繁荣,地位重要,市政事务随之增多。广西省政府报经民国行政院批准,于 1940 年 1 月 1 日 起设置桂林市,于是桂林成为广西第一个省辖市。 1940 年建市时辖六镇六乡,即最初是八桂、白龙、义南、培风、东江、凤北六个镇,以及东附廓、西南附廓、太沙、柘木四乡,后来所辖又加上由灵川县划出的三合乡,以及由南桥、三民、五权、上下街四村 ( 街 ) 组成的北附廓乡。新建桂林市的区域,东至龙门村,西至三仁村,南至二塘村,北至乌石街,东南至李家村,东北至尧山顶,西北至田江村与灵川县大同村接界。东西相距 17 公里,南北相距 18 公里。面积 510 平方公里
状元城
桂林素有“状元城”、“凤凰城”之称。从隋代设科举考试到 1905 年废止的千余年内,广西共出过八名状元,其中六人是桂林人。广西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即唐代的赵观文,就是桂林人,家住芦笛岩桥头村。清代广西出了四名状元,均是临桂人 ( 从唐代开始,官制中一直把桂林称为临桂县。民国初年,始改为桂林县 ) ,其中陈继昌是连中“三元” ( 解元、会元、状元 ) 的状元。清代 260 多年历史上,仅有两人曾连中三元,陈继昌是其中一名,另一名出自杭州。在靖江王城正阳门上立有“三元及第”坊表彰陈继昌。据载,隋唐至清开科取士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取中桂林籍的文武科进士 2817 人、举人 2280 人,创造了“三代翰林”、“五代连科”、“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的奇迹,实属罕见
靖江王就藩桂林
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明洪武二年 (1369) 定封诸王之制。明洪武三年 (1370) 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 22 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明洪武九年 (1376) 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明永乐元年 (1403) 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历朱佐敬 ( 庄简王 ) 、朱胡承 ( 怀顺王 ) 、朱规裕 ( 昭和王 ) 、朱约麒 ( 端懿王 ) 、朱经扶 ( 安肃王 ) 、朱邦宁 ( 恭惠王 ) 、朱任昌 ( 康僖王 ) 、朱履焘 ( 温裕王 ) 、朱任晟 ( 荣穆王 ) 以及朱亨嘉和朱享歅,共 14 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 (1650) 攻陷桂林,朱享歅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

历史手抄报简单又字少

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县份吗?
广西面积最大的县份是田林县。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面积为5584平方公里,地处东经 105 ° 27 ′~ 106 ° 15 ′,北纬 23 ° 58 ′~ 24 ° 41 ′,北回归线以北。东与百色、凌云、乐业县(市)接壤,南与云南省富宁县交界,西与西林、隆林县毗邻,北与贵州省册亨县隔南盘江相望。地幅居广西第一位。县城乐里镇,距南宁市直线距离 270 公里。
答案补充:
广西人口最多的县是桂平市(县级市)
桂平市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广西简称“桂”就是源自于桂平。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介于北纬22°52′—23°48′与东经109°41′—110°22′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地处低纬地区。大瑶山盘亘于西北部,为天然屏障。郁江、黔江在境内交汇,浔江从此起点,顺浔江可至梧州、广州、以至港澳;溯郁江、黔江可达南宁、柳州。郁江、浔江沿岸,是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为重要的糖、粮基地。市政府驻地西山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南路255公里,水路438公里,距北部湾188公里。全市总人口约175万,其中市区人口20万。
中国在城市统计中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如下:按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20万人~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
ps:一楼是百色平果的吧。广西未曾有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排名榜,请不要误导大家。百色市平果县是87期间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现在那儿的公务员、事业编人员都享受着国家下拨的贫苦补助呢
宾阳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南,面积2314平方公里,辖16个镇(乡),总人口99万人。

历史手抄报简易图

先秦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距今10万―2万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区活动着的古人类"柳江人"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氏族社会初期。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麒麟山人"为代表,已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磨尖石器刃口。距今1万―6000年前,古人甑皮岩人走出石灰岩洞与大山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开始定居生活,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距今约6000―3000年前,广西跨入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时期。距今3000年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要两个支系,它们存在一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骆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骆越人和苍梧人、西瓯人一起,在我国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今南宁市范围,发掘出了骆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处贝丘遗址,从中出土了一万年前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稻谷的脱壳工具,其中南宁市亭子圩遗址出土的这类工具,经C14测定为11000年。年代仅次于湖南道县壮族苍梧部祖先留下的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万年县的一万年稻谷遗址早1000年。到了骆田时代,骆越人对境内的田畴整治已经卓有成效,已经会根据潮水的涨缩选择田块。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
骆越人的青铜技艺有很高的水平,他们所制造的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势,脊梁与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狮,身上饰以稻穗文,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正是骆越人对稻作文化贡献的特别标记。鼓面上的太阳纹告诉我们,骆越人有自己的欧几里得,公元前他们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最高科学水平的标志,从记载上看当时世界上只有汉族和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能分割圆,人们没有想到壮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罢了。骆越人制造的镦、圆形器、牛首提梁卣、钟、靴形钺等青铜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设计精巧,卣纽和卣腹上四头圜眼圆睁的水牛头,堪称一绝。
骆越人的生产工具别具一格,其早期的带肩石斧和有段石锛,是典型的越人产品。所铸造的铜钺类包括靴形钺、扇面钺、风字形钺、铲形钺、圆头形钺等,形状多变、精巧实用,表现了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其所制造的大石铲为国内一绝,长舌形,束腰,边沿加工精细圆润,束把处有边牙,以便绑牢。最大的长60多厘米,宽20多厘米。既是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战国铜棺,合浦鸭首流铜魁、凤凰形铜灯、人足形铜盘等,都闪耀者骆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的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共有84个地点,183处,287画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除了蛙神形象,还有奔犬、鹿、鸟、铜鼓、铜锣、星星、太阳等形象。其产生年代上限在战国,下限在西汉,长达700多年。少量为后世仿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宁明县的花山崖画,壮话叫做岜莱(Byaraiz),岜意为山,莱意为花纹。因其规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崖画。花山崖画和世界各地岩画相比,有显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态不仅整齐划一,而且绵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较罕见。宁明花山画面高40多米,宽长达170多米,就一个“地点”(世界岩画规则,画面边沿外500米内无画为一个“地点”)的面积来说,堪为世界之最。此画面尚可辨认的人物形象达1300多个,所有的大小图象加起来达4万多个,世界少有。花山崖画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这样大规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一绝。
花山崖画不是静态古老文化,而是活态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间。至今在古骆越北界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凤山一带,还保留有“蛙婆节”,祭祀民族图腾蛙神。节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头套,跳跃之状酷似花山崖画上的动作,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一种师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们把花山人物形态称为蛙形舞姿。

以上就是历史广西手抄报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