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图

  • 物理
  • 2023-05-10
目录
  •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 初二物理杠杆的知识点
  •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图
  • 力学初二物理
  • 初二物理力听课记录

  •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想要学好力的知识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为此,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力的知识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力的知识归纳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

    (1)曲线运动

    胡隐丛(2)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

    (2)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裤樱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携雀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 结论:大气压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1900px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1900px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测量:

    ⑴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什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五、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六、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单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八、动能和势能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②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九、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死记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二、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全力上课,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坚持做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初中物理学习建议

    一、 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物理,有兴趣更好,没兴趣也要培养。物理有趣也有用,培养兴趣并不难。喜欢一件事,你就会专心的去做,会为之而付出努力,这也是学好的前提。

    二、读书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物理课本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阅读课本时,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师的指导,非常认真地一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除了精读课本外,合肥卓越教育建议同学们还可以广泛阅读更多的物理课外书刊。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大懂的内容,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回,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学习物理时,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多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

    四、手脑并用做好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各种问题。

    五、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猜你喜欢:

    1.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

    2.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3.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4. 初中基础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5. 初二物理力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杠杆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的知识点部分如下: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物乎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歼蚂轮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氏信误的。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图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节力的知识点有如下:

    1、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产生弹力或者摩擦力。而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相互挤压产生形变”。

    2、没有接触的物族态型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的作用力,地球对空中飞翔的小鸟的作用等,在高中我们会学习这种“场”产生的力。

    3、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闭空的形状。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6、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兆猜的力叫重力。

    力学初二物理

    学习物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很难学好,所以想要学好物理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二物理力的知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归纳

    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 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 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 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则郑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 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 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晌盯念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宴困(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f):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f滑= µ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µ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 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 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2. 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5.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6.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7. 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8.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9.

    10. 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Pa)、千帕(K Pa)、兆帕(M Pa)。

    定义式:P= F压/S受 (P :压强(Pa)F压:压力(N); S受:受力面积(m2) 1 Pa=1 N/ m2

    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S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11. 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20Pa;物理意义是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0N。

    12.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F压→,S受↓可↑P②S受→,F压↑可↑P③同时↑F压、↑S受 可↑P。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13.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14. 液体压强:p (Pa) P=ρ液 g h (ρ液:液体的密度(kg/m3); h:深度(m)【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15.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6. 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P= F压/S受计算压强(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②液体:先由P=ρ液 g h计算压强,再由F压=P×S受计算压力。

    17. 特殊情况:①P=ρ固 g h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

    初二物理压强的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初二物理固体的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归纳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猜你喜欢:

    1. 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2.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3. 初二物理知识点讲解大全总结

    4. 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5.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力听课记录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 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扮银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闭蔽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初二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长度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厅态宴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二、时间

    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悬浮:F浮=G

    下沉:F浮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

    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g;重力:G=g

    3.浮沉条件的讨论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

    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2)上浮、下沉和悬浮:=V;

    (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

    二、浮力的应用

    1、我国古代对浮力的应用

    独木船、浮桥、孔明灯、以舟称物、以舟起重等。

    2、现代应用

    轮船

    (1)工作原理: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潜水艇

    (1)模拟潜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内打起,将瓶内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气球和飞艇:内部充有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

    工作原理:靠空气浮力升空

    三、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悬浮;

    2.物重G与视重G视;

    3.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液;

    4.物体质量m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3)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初二基础物理知识点大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