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文历史?订婚: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结婚: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那么,扬州人文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曾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是通史式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现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147处。
扬州数度繁华,尤以两汉、隋唐、清代康乾年间为盛。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
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
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
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
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
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
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
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公元589年,陈灭,建立了统一的隋政权。
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与人文的交织,其独特魅力,深入骨髓。
首先,扬州与佛的关系,源远流长。鉴真东渡,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而大明寺、高旻寺,更是见证了佛教与扬州的深厚缘分。这些古刹不仅承载了佛教文化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了扬州文化的瑰宝。
其次,扬州与诗画的关系,更是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扬州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他们不仅以诗画颂扬扬州的美景,更以之为载体,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追忆。扬州的诗画,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扬州的历史,同样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化史。隋唐时期,扬州作为南方重要城市,不仅经济繁荣,文化也达到了鼎盛。扬州的繁华景象,不仅体现在城市的规模和繁荣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民俗、礼仪,扬州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在与佛的关系、与诗画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的扬州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扬州独特的文化风貌,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扬州的文化遗产:
1、海上丝绸之路
扬州地理位置独特,唐代的扬州依托运河,濒临长江,面向大海,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和“富甲天下”的国际贸易中心。
2、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联合沿线34座城市,历经8年努力,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扬州境内现有10处遗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
二、扬州婚俗:
订婚: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
结婚: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
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到了女家后,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的马桶、脚盆由新郎弟弟挑。
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
扬州为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扬州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截至2018年5月,扬州市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温泉名城。
扩展资料:
扬州建城史
扬州城创立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扬州称为邗越,秦、汉时称为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隋朝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1949年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
关于扬州简介(概况)如下: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高邮市周山镇志光村龙华组确定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列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5月,扬州市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62个镇、4个乡和17个街道。全市总面积6634,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
扬州沿河地区包括1个县级市和1个县,分别是高邮市、宝应县。
扬州沿江地区包括3个市辖区和1个县级市,分别是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和仪征市。
扩展资料
扬州历史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以上就是扬州人文历史的全部内容,扬州,古称广陵、江都,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力著称。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扬州就作为古九州之一,涵盖了今天的东南地区,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岭南等地。从隋唐以后,扬州主要指现在的扬州市,尤其是大运河开通后,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