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八上物理重点,初二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 物理
  • 2023-05-28
目录
  • 八下数学重点
  •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初中物理
  • 物理资料八年级
  •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

  • 八下数学重点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懂得如何复习 八年级 物理吗?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正扮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局山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桐清中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物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等。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常见的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

    (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 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材料、粒子和宇宙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9.4605×1015m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常见的测量有: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电流表、温度计。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所传播的距离。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分米=0.1米

    1dm=0.1m

    1厘米=0.01米

    1cm=0.01m

    1毫米=0.001米

    1mm=0.001m

    1微米=0.000001米

    1um=0.000001m

    误差:即使测量的方法正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体积的测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0.001立方米

    1立方厘米=0.000001立方米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中和——如果让两个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将恢复成不带电的中性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搭高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所有的金属、人体、石墨、大地以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常见的导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贺野?

    玻璃、塑料、橡胶、陶瓷、油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什么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干燥的木头不导电,潮湿的木头却能导电。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电器绝缘部分的干燥,以防止发生漏电和触电事故。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物理学中,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源——能持续供给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用电器——利用电流进行工作的器件叫做用电器。

    要使电流通过灯泡,必须用导线把干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为了随时能控制灯泡的发光和熄灭,还必须安装电键(开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知拍尺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非常实用的初二物理 学习方法

    一、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二、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动和独立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错题本(好题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期末考试前,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内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课本也无济于事?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错题本或者叫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学无定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内化,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方法对了,坚持就能成功。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上册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

    ★【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初中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衫羡配,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

    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派凯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重点定义:

    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或指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

    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

    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

    重点定义:

    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重点定义:

    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重点定义:

    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拓展:

    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

    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三:控制噪声

    重点定义: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

    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第五节: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要点:

    1 回声定位

    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

    疑点: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

    重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难点:

    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这一点不同于“X光”

    二:声与能量

    要点: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重点: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基础知识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规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折射现象:钢笔错位、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

    8.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青、黄、品红透明物体的颜色有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10、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作用:

    ①热作用:加热食物热谱图诊病 ②红外遥感: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③遥控:电视机、空调等

    11.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紫外线作用:①杀菌:医院的紫外线灯②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验钞机、防伪③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生长和健康有好处。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2.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 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来说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

    5. 照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

    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光圈控制进入光的多少,快门控制暴光时间。

    6.

    u>2f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

    f

    u=f 不 成 像

    u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来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儿跑。

    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视距离为25cm。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近视眼能看清近处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只前。

    8.近视眼应该带凹透镜,远视眼应该带凸透镜。眼镜的度数=100×焦度焦度=1/f

    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也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时注意: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放在液体中稍等一会儿,稳定后在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除了体温计)被测液体并且时视线和温度计液柱相平。

    3. 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剧烈的汽化现象。

    5. 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6.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1.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e=1.6×10—19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不显电性,但是得到电子就显负电,失去电子就显正电。

    3. 电荷(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和断,导线连接电路作用。

    4. 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用电器再到负极 ,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5.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用电器正常工作。开路:断开的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

    6.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7.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单A)1A=1000 m A1m A=1000uA

    8. 电流表使用注意(两要两不要):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处电流表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要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还应该注意:①使用电流表前,应该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应先调零②用试触法选择量程,要从大量程的接线柱开始。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个支路电流

    物理资料八年级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我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供参考!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重要笔记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祥汪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谨蚂仔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物袭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 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 :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 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 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 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 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 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怎么学好初二物理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5.不管学那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个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

    6.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初二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

    我来帮你吧: 希望采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衡唤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咐宴凯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祥羡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混合之后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

    1、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祝学习进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