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王君青春语文,2021-09-04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青春语文: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上)

  • 语文
  • 2023-06-03
目录
  • 王君青春语文在哪里
  • 一路修行读王君 只愿我心似君心
  • 智慧与情怀------读《听王君讲经典名篇》有感
  • 王君青春语文文本特质研究(摘录)
  • 王君语文金句摘录

  • 王君青春语文在哪里

    王君青春语文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君与青春语文》是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此竖帆,作者是王君,内容简介是作者王纤慎君认为,是无数节难忘的语文课,催生出了青春语文森雹的教学理念。

    一路修行读王君 只愿我心似君心

    1. 主题型文本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适用于主题确实具有多义性、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的文本或常读常新的经典文本。对主题型文本的学习,首先要开掘其独特的切合学生现实需求的精神价值,而不是照搬教参、恪守常规。其次,主题的领悟需要借助一定的路径和抓手,语言的咀嚼和品析是毋庸置疑的,要着力于“性”和“人文性”的“高端融合”。

    2. 语用型文本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王君老师研究出两种类型:“五看式”---从猛橘简宏观到微观,整体透视、全线关注一个文本的语言特质。“聚焦式”---选择较小的语用知识作为切入点,解读发现,探究解析,深入开掘,着力训练一种语言能力。

    语用型文本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主题型文本的“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语用型文本的教学要在进行语用训练的过程中融合精神价值的渗透。

    3.写作型文本的课堂教学以写作为起始与皈依,挖掘文本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个性表达等方面的写作规律,聚焦一点,唤醒学生累积的经验,让学生在写作技法上有所领悟并加以习练。

    写作型文本与语用型文本的区别在于:课堂落点于学用写作技法,还是落点于学习语言特质。

    4.思辨型文本的教学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作为首要目标,借力于各种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一致、认知谦逊、认知正当、认知坚毅、认知公平、信赖推理、认知勇气、换位思考和思维自主等方面的思维品质。思辨型文本教学是“超越文本式”的教学,这对语文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课堂驾驭能力提出枝裤了更高的要求。

    5.跳板型文本的教伍皮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某一个文本或某一组文本,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视角或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辽阔的阅读世界。有三种形态,第一种:精读一篇,引出一本或一类;第二种:精读多篇,引出一本或一类;第三种,整本书引读,侧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开启”研究,不是全息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

    通过一节课,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

    智慧与情怀------读《听王君讲经典名篇》有感

    2022.1.26

    “青春梦想,我们死磕硬扛,水长长,路长长,有诗有远方……”伴着熟悉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走进王君老师的讲座《青春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去年一直关注语文湿地成长学院,聆听了几十期的公益大讲堂中的“我把我讲给你听”栏目。每一期都非常的精彩,他们智慧蓬勃,灿烂热情,努力生长。

    “青春语文”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做准备。

    青春语文意义疗法是指把语文教学变为语文教育,把语文和现代心理学、哲学,更多和心灵有关的科学结合起来,让经典文本焕发青春的活力,拥有疗愈功能,让语文课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灵素养,让语文教学巧妙的为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赋能。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这9个字是出自电影《一代宗师》中武功境界的阐述。王君老师说。这三个层级呈现阶梯型,同时也构成了一个圆形互生循环。教师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修炼是对自我生命的成全。

    王君老师以活法为主线,教法为辅线,以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为目标,谈青春语文让语文教学充满疗愈的温暖的故事。

    一、见自我

    见自我是青春修炼的第1个层次,觉知“坏”的我,培育“好”的我,才能见自我。王君老师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说话,聆听的过程,深感王君老师解读文本之通透。

    1.觉知坏的我

    被外部评价绑架的自我。《丑小鸭》中“丑小鸭”的丑来自于自我判断被干扰导致的自我迷失。也就是说我们被别人评价绑架了,丑话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升档身上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在生命特质上我们都潜意识地趋同,不敢求异。

    我们经常面临丑小鸭时的困境:因为与环境格格不入,我们是苟活还是逃亡。选择决定我们的行动,行动决定我们的生命质量。回想自己曾经长时间的陷于职业倦怠,随波逐流,花在专业成长上的时间太少,荒废了太多美好的时光。好在遇到新网师,遭遇自己工作的转变,我看到了那个平庸的坏我,更看到了内心深处渴望成长的我,所以,我努力读书,尝试记录自己每天的不平凡。

    被权威奴化的自我。《变色龙》 中的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也是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仔细剖析,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奥楚蔑洛夫的影子。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弱化的小我被奴化。

    被分裂了人格的自我。《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是一个分秒之间会自我否定的烂派人,很多时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王君老师说,一个人,如果他没有真正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它就会像这位皇帝一样,在绝对自信和绝对他信之间徘徊,成为自己生命的墙头草。

    被惯性和轮回控制的自我。《愚公移山》中太行王屋代表着一种顽固的低级的恶劣的生活方式,他们把更青春的,更有趣的,更富有艺术审美意义的活法,挡在了山的那一边。就像我们自己更愿意待在舒适区,不愿意改变,没有自我觉知的能力。希腊哲学语中有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在世上最让人恐惧的恰恰是通往自己的道路。

    2.培育好的我

    《木兰诗》中藏着一个深刻的好我。花木兰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三处困境:女性身份,战争年代,家无兄长。但是木兰扛得起责任,理得顺关系,看得清自我,做得了决断,欢喜着奉献,绝境中成才。花木兰既爱他人也爱自我,给周围的人带去了欢乐和幸福,但是又不丢失自我。

    王君老师对花木兰的分析可谓精致:花木兰上能赴疆场挥刀保家卫国,下可去厨房运筹柴米油盐;上立明堂见天子侃侃辞官,下回故乡对战友机灵鬼怪;既要停机叹息想爷娘泪水姗姗,更能精挑细选购装备豪情满满;既为忠臣良将威武壮士,更是贤妹慈姐孝顺女儿;既有飒爽英姿,横刀立饥笑贺马,更有对镜梳妆,娇媚容颜;既做美娇娘,娇嗔可爱,又变女汉子豪气冲天。

    《愚公移山》中藏着一个深刻的好我。愚公的需求觉醒与能量觉醒同步。愚公内在有生理之惑,外在是反对之惑,来自自我、亲人、外人、体质的阻碍。但是愚公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行动,就有希望和收获。

    《陋室铭》中藏着一个深刻的好我。刘禹锡超爽的人生成本,是有超人的绝世才华,有超级健康的身体,有超级坚定的三观。刘禹锡的内心从来没有流浪,他始终是进亦忧退亦忧,有目标有原则。他有崇高的使命,能够全情投入激情的生活。他双脚踩在大地上,对生活一往情深,他拥有深入骨髓的浪漫主义情怀,内心唯独不忘本心,做我自己,哪怕与世界对抗。

    《马说》中藏着一个深刻的好我。不戚戚于困境,不汲汲于小我。语文湿地年会上聆听了王君老师的《向韩昌黎学吐——〈马说〉》一课,让人听了得止不住的赞叹佩服,真是绝妙精彩!向韩愈学习,学习他的高级吐槽,高段位,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做回我们本来的、本原的、洁净污染的自己。

    总之我们要善于发现自我,发现时刻领悟的我,能够担当的我,带去欢乐的我,充满自信的我,懂得舍得的我,超越自我的我,能够静默的我,保持空明的我,融入我们的我,成为更好的自我。

    二、见天地

    自我之外的那个世界就是天地。走向天地是灵魂的远行,走出主观的过程,人不可能没有主观,可以慢慢在远行里边修正自己的偏见,这就是远行的意义。

    王君老师从《丑小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云识天气》《散步》《安塞腰鼓》等经典文本中解析何为见天地。

    真正的行走不是被自己的不满和焦虑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真正的行走。不是那么着急,我们默默努力耕耘,耐心地等待开花结果。

    关于见的决心,王君老师曾经把《丑小鸭》《小溪流》《犟龟》三个文本整合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丑小鸭的处境,与我们普通生命的处境多么相似,不断释放着生命的本能,照见不断前进的自我。

    接下来王君老师从见的路径、见的节奏、见的心态、见的目标几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见天地。喜欢弗洛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中的诗句:人生之路都必然会叹息,选择带来困惑,生命困境,生命有效是终极的遗憾。因为行走我们的生命与天与地相谐相融,我们自己因此也会成为天地一部分,所以我们此生不倦不怠,无怨无悔。

    三、见众生

    见众生有三个层级:自然生命,自我生命,灵性生命。见众生需要修炼自己的喜欢力和欢喜心。这是理解接纳每一种生命状态,智慧善待不同状态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拥有慈悲之心,宽恕之心,恭敬之心就是见众生。

    王君老师说,体谅人和事,众生皆我就是见众生。爱,不是因为你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你以一种完美的方式来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成长的最高标准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对人类有深切的关怀,对别人的命运有由衷的同情,这样的人愿意与他人一起承担痛苦,一起分担责任。

    如何才是智慧的对待生命呢?我们需要拥有几种力。

    信任力。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中,作者对待小鸟是三不原则,不看不管,不扰,赢得了信任,信心,信念。这也启示我们平时对待孩子或是学生,如果怀疑干涉管控太多,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毕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是最终的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生命的重心放到自我为中心。

    接纳力。经典文本《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接纳改变孩子的父亲最值得我们学习。他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即使孩子懦弱胆怯,也不沮丧,不愤怒,不指责,不批评,不抱怨,而是心平气和地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出人生的困境我们如果真的爱孩子,本身就应该感受着孩子的感受,真正的接纳孩子。

    融合力。《散步》中的“我”最具融合力。表达力。《背影》中的文字背后都有深深的情感密码。相信王君老师执教的《我们如何安放父母拼命而笨拙的爱》一课会给我们很多生命智慧的启示,爱要表达,还要告知,这样能够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去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真正的少些遗憾,多一些幸福美好的回忆。

    行动力。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最懂教育的。从亲密关系,精神滋养,认同感受,回应需求这四点可以证明。阿长与“我”之间的感情超越血缘,无关功利,拙朴自然,感情真挚。另外,还有两种力——禅定力、时代力,能够让我们见众生。

    最后王君老师分享了青春语文的六大意识:代表课意识,青春意识,打通意识,课型意识,聚焦意识,疗愈意识。

    王君老师称自己是5个1的老师:经历了一段非常丰富的教育人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语文品牌,锻炼了一个非常坚韧独特的自我,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幸福的学生,引领了一批非常热爱教育的老师。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点,都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和汗水。

    最后王君老师评价自己拥有反省力,热情力,坚持力。我们从她分享的日常运动锻炼跑马拉松的照片,可以感受到王君老师青春的最美的模样。让我们一起向王君老师致敬,向青春语文的名师团队学习,永远热爱生活,超越自我!

    王君青春语文文本特质研究(摘录)

    所谓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青春语文,本质上是一种藉由语言文字的研究学习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语文追求。

    我用一至八讲,阐述了青春语文的第一个主张: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最后三讲,我将阐述青春语文的第二个核心主张: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

    你如何活,你就必将如何教。你如何教,你就必将如何活。活法和教法,天然相依相存,相生相克。

    在同龄的老师中,我大概算上公开课研究课比较多的一类。也幸运,23岁就获得了全市赛课的第一名,25岁就代表重庆市走上了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的舞台——虽然铩羽而归,但毕竟得了历练。因为年轻,于是反反复复地被推举参加市里和全国的各种各样的比赛,年年在油锅里烹,担了压力受了煎熬也收获了成长。30岁之前,我几乎获得了重庆市与教师专业成长有关的所有大赛的一等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没有这样的历练和积累,不可能不到35岁就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睁或师。

    有朋友问我:谁是你的教学法老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在重庆教育学院读了两年中文系,时间太短太短,板凳还没有坐热,老师的精髓还没有完全领悟到,就卷起铺盖卷到农村了。那真是遗憾的事情。以后的修炼,就得靠自己的造化了。

    要说老师,第一个老师是我自己。

    我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根本无需寻找,无需提炼。我怎么活我就怎么教,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就在课堂上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我在江湖上一亮相,所有人便都说:这个女孩儿,好灵动,好有激情!

    这就是我的教学风格,至今未变。

    呈现灵动是天性,拥有激情是本能。

    这就是我!

    若干年后,我说:教法就是活法,活法直接决定你的教法。此乃真言!

    1994年,我初出茅庐,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小丫头片子到市里比赛,扎着两个小辫,像个傻大姐,什么教学理念都没有,教学策略之类更无概念。但那年上《驿路梨花》,我就知道在现场组织一个速读比赛,在黑板上画一个小茅屋,用一个大大的问号罩住,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支撑起全课,生成了一个很惊艳的圆形板书。我还知道引用孩子们最爱的踢足球的文字来讲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甚至最后还知道用对联的方式总结全课……现在想来,那堂最早期的参赛课,上得童趣盎然,摇曳多姿,就已经初显了青春语文的风格雏形。

    然后25岁就跑到全国去赛课,上蒲松龄的《狼》。我居然就知道用两幅错误的“杀狼图”教学生灵动地学习文言语言,就知道用各种各样的情景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这个设计后来20多年来跟我的很多其他课一样,被老师们反复学用,一年又一年地出现在各省级课堂教学大赛的一等奖案例中,带给我帮助了他人的永远的欣喜和幸福。

    在《青春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一文里,我开篇即说:我最大的幸运就在于,做成了语文老师。这是实话。任何职业都呼唤天赋,人最大的幸运就在于能够从事天赋所在的工作。显然,我是这样的幸运儿。

    而教学法,无不深深地镌刻上了自我成长的痕升早镇迹。我越来越相信,上天给你的任何一段经历,哪怕当时看来是极端糟糕的经历,也是恩赐,也是点化。这些经历,都决定了你以后以何种心态去解读文本,去建构课堂。

    原生家庭是我的爱与痛。我14岁就几乎完全独立了。内心深处埋着对母亲、父亲还有哥哥的爱与怨。没有这些情感几十年的发酵,我读不懂《我的叔叔于勒》,读不懂《丑小鸭》,读不懂《背影》,读不懂《台阶》,读不懂《柳叶儿》……而也恰恰是这些文本,通过课堂,治疗了我内心的伤痛,呵护了我天性中的善良和阳光。很多听课者都说,王君老师的课堂有疗救的魅力,是治愈系的。这真是对我极高的评价!我曾经做过自己的医生,成功地拯救过自己。也许,这种疗救灵魂的意识便成为了本能。在课堂上,自然而然传递给学生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支持、鼓励和爱。

    因为我永远觉得,在课堂上,我面对的那个小孩儿,就是当年一无所依的自己。我爱他们,就是爱我自己。

    所谓激情,本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对自我的提醒和呼唤。激情的能量源,来自于生命深处的不妥协不苟且不放弃。激情最终极的表现,就是越来越爱自己,也越来越爱所有的人,越来越爱这个世界。

    激情,事实上是一吵粗种深情——对“我”和“我们”的深情。

    而灵动,主要是因为贪玩。

    小时候太贪玩,资质也差,学习自然不好,初中是中下等生,高中彻底沦为劣等生。高三一败涂地,“高四”数学也还是没有及格,勉强进入了收分最低的重庆教育学院。贪玩不适于应试教育的学习,但对于教师职业,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点。丢掉了那些倒霉的数理化英语之后,在语文方面我显示出了重庆女娃子敢玩能玩的突出特质。野丫头从小没人管,长江綦河就是澡盆子,西部连绵不绝的高山就是游乐园。从小野到大的丫头,当了老师做了班主任后无法无天肆意妄为,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我敢说遇到我这样的班主任,我这样的年级组长,实在是孩子们的大幸运。我们的玩法,玩的规格,是其他班,其他年级想都不敢想的。而这些玩的资源,最后全都变为了语文的资源。我说,“青春语文”从来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写在书上的教学法,而是由“生命阅读、灵性写作、激情生活”共同建构的。没有玩的兴趣,没有激情洋溢的生活,就没有青春语文。

    后来我选择远行:从农村走到县城走到市里省里走到北京首都,走了人大,还要走走清华,走了北方,还要走走南方……在他人看来这小女子太有理想。其实是高看了。没有那么多理想,就是爱野,爱玩,爱折腾罢了。不好玩,活着就没意思,教着就没意思啊!

    玩法就是活法,活法就是教法。今年我开始整理我的所谓“教学法”,尝试进行理论提炼。越整理越发现,哪有什么教学法!全是玩法:激活啊,整合啊,修复啊,创造啊,提炼啊,对话啊,点拨啊,任何一种教法,都必然对应着一种玩法和活法。教书的技巧,全是生活的技巧,玩的技巧。

    所以,我的教学法老师,第一个就是我自己。

    第二个老师呢?他藏在哪里?

    教学法除了藏在生活中,就是藏在文本里。

    我们教“书”,“书”也在教我们。优质的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法。

    比如《谈生命》里就有。冰心说生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像一江春水一样奔向大海,一路欢歌,一路雀跃,停滞和迂回也是一种前行;一种是像一棵树,长在最初的土地里,他的远方是向上向上再向上,迎着阳光和雨露,不移一步,也依旧找到了归宿。

    冰心谈生命,也是在谈教学法。语文教学,各有各的路子,各有各有的门派。我喜欢激情,喜欢青春,人家喜欢本色,喜欢诗意,喜欢简约,喜欢深度——有多少完整独立的个体,就有多少语文。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就好,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喜欢的路径奔向语文的怀抱就好。可以学习,可以模仿,但个体,不可以替代。我们的每一个,都是语文宠爱的孩子。

    成为你自己,是语文教师成长的终极追求。

    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里就有。无论哪种教学法,内核里都是对学生的爱,都是对学生心智的呵护与成全。“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没有这样的一种关怀,“教学法”就不成其为教学法。理解孩子的学习恐惧,并帮助孩子消除这种恐惧,是所有教学法的共同特点。而“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的阶梯意识,更是田野课堂一线教法必备的要素。任何“法”,其本质都是“一对一”的帮助提携。要对得上这个“一”,咱这个“一”就得研究学生的那一个“一”。用这种思想来建设教学法,那“法”才能真正被课堂所用,而不是悬在空中落不了地的理论。

    还比如,《社戏》里就有。《社戏》中的那个小双喜,可是个好老师。在他的帮助下,迅哥儿成功看上了戏,还看得很开心。这个过程,全是教学法。平桥村中的孩子们都很有同理心,迅哥儿没船看不成戏,悲哀得不得了,大家伙儿都跟着“叹息且同情”。只有这个双喜,除了跟着“叹息和同情”外,还能跳出这“叹息和同情”,琢磨船的问题。他一琢磨,问题就出现了转机。所以,这个孩子,是个不沉溺于问题,被问题淹没,而能够站在高处俯瞰问题的小家伙。这就是我们面对文本的态度——既要能够在文字中出生入死,又要能够跳出文本,居高临下俯瞰文本。这样“看”文本,一定能够看出东西来。

    而后来,双喜的表现,更是处处是教学法:为了让母亲放心,他分析“可以去看戏”的三大理由,你看那先后顺序的安排,看那逻辑,是不是很严谨?一环扣一环,各种预设,各种预案,步步为营,我们研究教法,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不外乎也是这样的思路。小双喜后来和六一公公“对质交手”,那心理学原理应用得更是恰到好处,六一这样的老家伙根本不是小家伙的对手。教学法也是这样,没有心理学的支撑,是很难见“法力无边”的。双喜最可爱的还是一方面特别懂事机灵,一方面也还是个“孩子”,跟着大家伙儿“破口喃喃地骂”那老旦,骂那戏不好看。双喜要不骂,这个形象就没有那么跳脱了。我们做老师呢,教学法的最高之法也不是哪一种具体的技巧,而是到时候了,自己也能变成那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跟着他们一起闹,一起疯。“教”“学”合一,就意味着天人合一,“合”上了,这课堂,就“活”了。而课堂最不好的状态,一定是“隔”的状态,教师和学生分离,心意无法沟通。再好的教学内容,也都白搭了。

    《社戏》里不仅有教学原理,还有教学心境的指导。我一直觉得,“教学法”绝不仅仅是些具体的方法,他还应该有一块儿,就是“教学心法”,教老师如何打理自己的教学心情——我们活,不是活个心情吗?教,其实也就教个心情。心情好,什么都值,再累也是幸福。心情不好,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再好看,也没什么意思。《社戏》里边到处都是心理学。比如那戏好看吗?不好看,难看!豆好吃吗?一般般,普通得很。为什么最后一律都成为了“最好看最好吃”的呢?原因很简单,就在文本里: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节选自鲁迅《社戏》

    你看,这就是人的心情。再糟糕的经历,一旦离开了,一回望,“月光又分外皎洁”了,那“戏台”,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了,生活又像“横笛”一样悠扬了,主人公们呢,又想“再回去”了。这就是生活,“一切逝去了的,都将成为美好的怀恋”。鲁迅写得是不是极富禅意?这是生命的心境,也可以成为教学的心境。

    教学现场其实都是生命现场,没有都顺利的,都美好的。处于这个现场中的我们,焦虑是难免的,打退堂鼓的想法是会时时冒起来的。但实在难熬的时候看看《社戏》,你就释然了。我们对未来一定要有一种“信”,我们所经历的,好与不好,最后都将被“红霞”罩住,都将成为“最好看最好吃”恨不得“再回去看看”的传奇。

    所以,活在当下,教在当下,欢天喜地地享受当下的一切,这就是活法,这就是教法。

    要说最值得提一提的教学法老师,我觉得,非苏轼莫属。

    第五次教完《记承天寺夜游》之后,我觉得,我似乎有一点点悟了。这世界上,实在没有谁能比苏轼更懂教学法了。我的所有疑问,他只用百十来个字就讲得清清楚楚了。

    苏轼解了我的困惑。我有哪些困惑呢?

    很多朋友们都看我风风火火地活,以为我没有啥困惑。其实,我困惑多着呢,从来就没有“不惑”过。

    比如关于“思想”的问题。教着教着,突然发现身边有太多“深度”骇人的同行,一写文章一上课,哲学美学名言引用一大堆,某些名句我都不知道出自哪里,更遑论理解了。好家伙,我连人家学生的水平都没有。我脸红耳热地自我反省一番,挺羞涩。读书是童子功,我这差生童子功就是不好。无字之书读得勉强算多,有字之书还真读得不够。怎么看,自己就是那轻轻浅浅“小溪流”的样子,在那些大江大洋面前,抬不起头来。

    又比如关于“节奏”的问题。我这激情派,一上课就张牙舞爪,入戏太深,属于“课疯子”一类。张家港的蔡明前辈在公开场合就打趣过我:王君的课啊,精彩得让我们气都喘不过来啊!我知道,这是批评,是善意的提醒。但要我这个野丫头走“淑女路线”,难啊!

    又比如语文教学的许多“经典纠纷”也常常将我裹挟。人文性性之争,我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课堂的穿插引入潮,我也有被搞得乱花渐欲迷双眼的时候。职业倦怠语文疲乏病我也不是完全没有……

    总之,20岁惑,30岁惑,现在40多了,眼看着就要奔五了,还是惑。

    结果呢,人家苏轼一篇《承天寺夜游》,把所有“惑”全解了。

    解惑之解药就在文中的两个字中:空明。

    什么是“空明”?

    空明首先就是要会“为乐”。解衣欲睡之时,月亮来访。既然客人来了,那就开门迎客。于是欣欣然穿衣出行。还嫌一个人不够热闹,再抓一个去。而且心中有谱,哪个人是值得去“抓”的,不会跑空的。苏轼准的很,那人果然亦未寝。于是两个大男人在大冷的深夜一起散步一起看月亮。我的天,好浪漫哟!苏轼之可爱,首先在于他会玩儿。想玩就能玩起来。管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天气,都能玩得很high。

    空明就是那点儿“闲”。不太满,不着急。月亮在头顶上照着,天宽地阔,月色无限。深冬的夜里,时间好像也变慢了,日子变长了,只适合“步”了。“有什么歇不得处”?歇了就是。

    空明就是那份“欣然”。见了月亮,“欣然”起行,去邂逅一份小开心小确幸。朋友没有睡,也欣然。步于中庭,欣然。觉得月亮好看,欣然。自我表扬一番,欣然。欣然不是大乐,是内心深处的一份淡淡的喜悦。快乐可能是外加的,喜悦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啊。

    空明就是“盖”的味道——原来是这样啊!这种小惊喜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出现。长大了,还动不动就“盖”,会被人骂大惊小怪没有见识。可是,没有了“原来是这样啊”的轻叹,生命少了多少欢欣啊!

    空明就是人如月下之积水,各种心情似有若无。万般感慨,也不过就几个字“闲人而已”。但这几个字,直指人心,万古如新。

    这里边,全是教学法。

    要“为乐”:课堂要带给孩子们快乐,课堂上要和孩子们一起“作乐”。

    要有一点儿“闲”。课不能上得太满太急。

    要有一点儿“欣然”。课堂的气氛应该是和谐的,师生都要有“欣然”的冲动,而不是被压迫被催促。

    要有“盖”味儿——“原来是”,哦,一定要给学生一点儿惊喜。好的语文老师要懂得抖包袱,卖关子。

    要如“积水空明”。摒除杂念,灵魂安宁。所以课堂上枝蔓就不要太多,目标就不要太杂。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是必由之路。

    人空明,课,才能空明。

    惑就这么解了:

    做小溪流,也挺好,只要不是烂泥潭。不用羡慕人家的“厚重”,真正的厚重不是抡起重剑骇人,而是拈花摘叶均能为剑。有的人能把简单表述得很复杂,有的人能把复杂表述很简单。我要努力做后一种人。我的青春语文,就是清浅如溪的语文。

    所有的纠缠都是无意义的。不必争。语文也如一轮皓月,夜晚的时候,安静的时间,它才有光,有色,有形。而心中空明之人才能欣赏到它的好。摒弃复杂,回归本源。语文人做好语文人的事,就好。

    倦怠的不是语文,而是自己的心。修得苏轼之心,便修得苏轼眼前之月。语文如月,便“江月年年只相似”,时间流逝,美与趣均不流逝也。

    语文的状态,最好的是苏轼赏月的状态:空灵之境,空灵之友,空灵之眼,空灵之心……慢慢地稳稳地,中庭信步,深夜不倦,不惑。

    这便是苏轼教我的:课,一清如水;人,明心见性。

    (待续)

    王君语文金句摘录

    一路修行读王君 只愿我心似君心

    ——“青春语文系列”阅读成长分享

    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闯进王君老师的博客的了,就那么轻轻地一点,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在王君老师的博客里,我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读她的十二班孩儿们,读她的文本解读,读她的奇思妙想……只记得那是一段猛醒,撞击,充实,快乐的激情燃烧的日子。乡村的夜晚少娱乐,读王君成了那段时间日常工作之余最盼望的事。

    王君,何许人也?清华附中语文名师,全国特级教师,“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

    也许因为几乎是同龄人,也许因为都是女性,也许因为我们都曾读过“高四”,也许因为我们大学上的都是师专,也许因为我们都热爱着语文……从王君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自己,也读到了我无法企及的高度。

    渐渐地,一个热爱生活、率真可爱而又灵秀十足,坚定执着地痴迷于语文的女子形象,就那么笑盈盈地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娓娓低语着语文的无穷曼妙。于是,我渴盼再读王君。

    再读王君,读的是《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只是随意地翻开书页,准备浏览一下内容,却很快如被磁石吸住了一般,身不由己地陷入了这个由文字和思想营造起来的清新世界。

    于是,我开始留意任何关于王君的文字,留意王君的每一本书。从不追星的我,居然成了“追星族”。尤其是她的“青春语文”系列——《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女人》《一路修行教作文》更让我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财富。

    (一)

    王君的灵秀不仅表现在她的外表上,更体现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她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上。

    “语文教学是最灵动最富有创造性的事业,每一种课型都有她的特点,但没有任何一种课型可以包打天下。用心的教师,能够随着文本特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特质的变化而变化,胸中有多种课堂教学的常式和变式应对语文之丰富,学生之多彩。”王君如是说。她的课堂教学不惟教参,文本解读独辟蹊径,问题设计新颖独到。既不游离在文本之外,又不局限于文本之内;既给学生必要的拓展,又不旁逸斜出喧宾夺主。将人引向一个神秘美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她的《紫藤萝瀑布》、《散步》、《皇帝的新装》、《纪念白求恩》等精彩课例,无一不令人拍案叫绝。

    看了她的课例,我才恍然大悟,语文是多元的,语文从来没有模式,语文从来没有套路,语文更加没有捷径,语文丛林深处的奥秘除非披荆斩棘、呕心空老陪沥血,在文字里徜徉、寻觅、采撷、欣赏、品味,否则我们永远只停留在丛林外围欣赏浅浅的绿意,无法触及和领略到那五彩斑斓和精彩纷呈。有人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拈花亦可为剑,折草亦可当刀。意思是无论怎样的一篇文章,我们都能信手拈来!可这有多难,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做一个心灵澄澈的人,需要做一个经得住诱惑的人,需要做一个追寻语文梦的人,需要做一个勤于钻研的人……王君老师何尝不是我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榜样?

    于是,我沉下心来,钻研文本,教学设计《蔚蓝的王国》和《林中小溪》先后发表于王君先生尹东创建的公众号“语文湿地”,得到了王老师的赞扬和认可。之后又陆续发表了好几篇教学随笔。

    不单是阅读教学,王君的作文教学也是独树一帜。时下的作文教学状态,沉疴太多,积弊太多,如何在作文教学的荆棘中开辟一条康庄大道,王君的做法,是变应试写作为生命写作。就像是在贫瘠的大地上掘开的一眼井,甘洌可口,沁人心脾。

    我们教作文,教的是什么?扪心自问,凉意顿生。我们往往教的是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开头要用排比段啦,结尾要升华中心啦,语句要出彩啦,结构要清晰啦,因为这样可以在考试中作文得高分。我们唯独忘记了,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写作的终极目斗蠢标是什么,我们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得太久,太久,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出发。对比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常是就题而论,泛泛而谈,何曾有过明确的方向?何曾认识到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何曾启发学生写作既要展现青春气息又要思考大问题?何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悲悯情怀?在讲解技巧的时候又何尝不是灌输技法,蛮横训练,何曾做到在活的情景中让学生自然而然掌握?何曾像王君老师那样,要学生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多年如一日坚持写随笔含察?

    《一路修行教作文》,颠覆了我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让我对作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领会了王君 “青春语文”理念的本质:创新、激励、唤醒、鼓舞,让语文教学焕发无限的青春活力!

    (二)

    从綦江的小乡镇到人大附中再到清华附中,王君成功地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三级跳,这是一个草根的传奇,也是一部执着的史记。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我曾经烂熟于心,但直到看了王君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如果当初綦江乡镇中学的那个小女子安于现状,恐怕就没有现在的青春语文;如果当初重庆外国语学校的那个赛教能手止步不前,恐怕就没有现在的名师王君。

    当她已经站在别人需要仰望的地方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以为她该停下匆匆奔忙的脚步,可是,她却华丽转身,给大家更多的惊叹。她的执着坚韧,不正是我们很多人需要学习的吗?

    在乡村语文的教学道路上,我努力朝向王君,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我用文字记录随时而至的庸常岁月。每天清晨打开电脑,记录课堂小插曲,整理教学反思,抒写点滴生活片段,撰写教学设计……平时懒惰的大脑开始旋转,思想的火花在不停地闪烁,有时连课间十分钟都要写上几句。在博客这片私家花园,我辛勤地开垦,灌溉,累并快乐着,激情的火焰在博客中燃烧。乡村的早晨,薄雾笼罩着校园,正处于萎缩阶段的校园那样宁静,宁静得让人欢喜。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文字在脑海中翻飞。累了,眺望不远处的三阳河,依稀可以看到一丛丛芦苇在潮湿的雾水中挺立。我知道,远方有一个叫王君的佳人,“在水一方”。我从她的书中学到了语文的修行,课堂的修行,直至生命的修行。作为乡村教师,没有到大气场锻炼的机会,我就把教室当作我的赛课场,盛装出演,形式多样。上课之前,我解读文本,精心设计,上完课后写课堂实录,反思改进,然后发在博客上。一个人研究,一个人行走,专业素养慢慢提升。

    在去年最后的那个学期里,对于班级管理,我几乎再没有焦虑过,与学生和平温暖的相处,让我享受到了工作中的快乐与幸福。我们相亲相爱,每个学生在这个班级里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们之间,他们之间,没有出现过大的挫折。那一年的班主任生活,是我最享受的一年,也是我最轻松的一年。我醉心于这样的师生关系。这幸福与快乐的源泉,来自于王君的《一路修行做班主任》。

    后来调到城里,换了工作环境的我几乎丧失了呼吸的能力,许多教学设想无法展开。当看到王君老师因初到京城一下子找不到方向而“抑郁得差点儿上吊自杀”时,我一下子找到了共鸣。王君说,从重庆到北京,我最大的收获乃是,我终于懂得:当自己的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吧,一定不是别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一定是自我的问题。自己改变,世界就变了,别人也就改变了。醍醐灌顶,慢慢地,我走出了心灵的沼泽。

    读着王君的每一篇文章,跟她一起回味“惊心动魄”的班主任修炼之道,看她如何从重庆的大山深处一路狂奔跑到了皇城根下;看她做班主任如何从原来的“四大恶人”到现在的“微笑姐姐”;看她如何一步步实现“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人生修炼!她的每一次蜕变都忍受着身心痛苦而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涅槃重生。她把课堂当作了生命的道场。

    (三)

    读王君的“青春语文”系列,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梦醒,更是生命的觉醒。

    她说:要在词语里出生入死。她说:语文教师要站着教书,不要盲目迷信教材。她说:没有永远适用的课堂模式,变化最美,创造最美。她说:不“备学生”的教学是悬崖上的舞蹈。她说:教学现场永远是一个事故场。她说:生命就是语文,天地都在我们心中。她说:要敢于死在公开课上。她说:课品即是人品,品课即是品人。句句犀利,却字字饱含着对语文的款款深情。

    王君的青春语文理念是: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青春之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她的青春语文,追求教法和活法的相融,其蕴含的哲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她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个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她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中心,而强调归返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与天地,融自我与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

    周国平说,什么是觉醒?一个是生命、一个是自我、一个是灵性,生命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是自然生命的觉醒,人要有平常心,可以让人得到平常的幸福;第二是自我的觉醒,人要有进取心,要优秀,可以让你得到事业的幸福;第三是灵性的觉醒,就是要有菩提心、清净心,可以让你得到超越的幸福。王君是在教我们一步步获得平常的幸福,获得事业的幸福,获得超越的幸福。

    王君,似乎离我很远,只能远远仰慕,无缘近距离学习。

    去年,参加“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精品课堂展示”,终于见到了心中偶像。当王君笑容满面走进人满为患的苏州吴江中学会议室时,如同一股春风拂过,满屋生香;如同一缕暖阳撒播,蓬荜生辉;如同邻家小妹来访,亲切活泼。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已人过45岁的中年女人,这分明就是一个阳光明媚的青春少女。是什么赋予了她如此的青春和活力?是什么赋予了她如此的修养和魅力?是语文,语文成就了王君,而王君又美丽了语文。作为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她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不正活泼泼体现了青春的状态吗?

    只愿君心似我心,是爱情,忠贞不渝;

    只愿我心是君心,是追随,矢志不移。

    这是我读完了王君的“青春语文系列”之后从心底萌生出的两句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