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黄埔军校的历史,黄埔军校简介历史背景

  • 历史
  • 2023-06-03
目录
  • 黄埔军校建立的历史时期
  • 黄埔军校一共有几个分校
  • 黄埔军校历史由来
  • 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名单
  • 广西桂林黄埔军校学员名单

  • 黄埔军校建立的历史时期

    黄埔军校现在已经不招生了。广州的黄埔军校只剩下遗址,学校已在祥激1949年底迁至台湾,学校名已变更继续办校。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铅宴芦内,计有二十三槐带万余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第22期合影

    黄埔军校当时招生条件是:

    1、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2、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3、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4、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希望对您有帮助。

    黄埔军校一共有几个分校

    1923年2月,孙中山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这时,广东革命形势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而早在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时,就向他建议弊搜梁创立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鉴于过去长期依靠旧军队进行革命而屡遭失败的痛苦教训,孙中山在筹划改组国民党的同时,也积极酝酿创立一所军官学校。

    1924年5月,在苏联和漏尺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港附近的长洲岛上,创办了中国租运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历史由来

    孙中山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裤伏嫌,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厅碧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胡手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名单

    1924年的时候,在广东创办了黄埔军校,在1924年5月份从1200名考生当中录取了350名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培养他们救国救民的能力,在1925年枣冲盯的时候,黄埔军校成立了青年军人团,在1927年9月份黄埔军校迁往了南京,1931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将黄埔军校改凳和名为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判者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成都,学校停办,当时一共办了23期。

    广西桂林黄埔军校学员名单

    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狭义上讲,应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中国国民槐扒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广义上讲,即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野悔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铅脊昌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一、军校选址

    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5月初,广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二、历史意义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黄埔军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