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语文优秀教案50篇

  • 语文
  • 2023-06-03
目录
  • 高中语文教案作业布置
  • 高中语文教案电子版
  • 科三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50篇
  • 高中语文课本教材部编版

  • 高中语文教案作业布置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高三年级语文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篇1】

    扩展语句是20__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一个考点,鲜明地体现了高考语文科对语此轮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扩展语句主要要求考生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它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一、命题特点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

    1、着力于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

    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考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5、答案丰富多彩,弹性较大,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激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二、试题类型

    扩展语句的形式很多,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丰富句意,再现情景,拓展话题。

    1、丰富句意

    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如:用三种以上的方法,使下面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

    “她笑了”

    扩展1:加修饰成份她含着泪笑了

    扩展2:加修辞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扩展3:加表现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扩展1比原句多一点特色,扩展2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森罩信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扩展3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2、再现情景

    给出几个情景信息词,然后根据这几个词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20__年语文高考的第五大题即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由于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个空白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请看下面三例:

    ①以“黄昏我海风”中的“海风”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情景描写

    例:黄昏时,我走在沙滩上,轻柔的海风萦绕在我的耳边,向我诉说着关于海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黄昏时,我漫步海边,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

    ②以“黄昏我海风”中的“我”为重点,展开想象。

    例: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的一个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飞的风筝。我飞上高空,我看到了海欧追逐着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那欲征服大海的嘶鸣。这给我的体内灌注了无穷的力量。

    ③以“黄昏我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象写一段话。

    例: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曰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

    3、拓展话题

    这种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闷稿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是给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论证方法加以充实或拓展。

    例如:

    ①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正反论证法加以拓展。

    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经验;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战胜怯懦的勇气;没有失败,也就不会品尝到胜利后的甘甜,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拓展。

    如果没有爱迪生999次试制灯丝的失败,就不会有他第一千次试制的成功;如果没有司马迁在仕途上的失败,就不会有他在史学上的辉煌的成就,……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首句,运用因果论证法加以拓展。

    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之后获得的,失败带给我们不仅是伤痛,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或经历一次失败就退缩的人,那是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彩虹的人。害怕失败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我们可以变换要求,继续拓展下去,这样可以从各个角度打开思路,同时使语言表达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其实学生大脑中并不缺少存贮,他们之所以在运用时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提取资料的路径,学会拓展的方法,即是学会提取资料的路径。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篇2】

    专题八:议论文的论点提炼与确立

    学习目标:

    掌握议论文论点提炼与确立的技能。

    学习时数:

    2课时

    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获得论点提炼和确立的方法。

    一、提炼论点与确立论点思维方式不一样

    有学生这样来形容一位老师:这是一位矮而胖的青年老师,头发粗壮得让人害怕,视力模糊到必须凭借一幅眼镜才可以看清教室的每个角落……

    从学生的描绘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拿来评论,但是要想准确体现人 物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找出该人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评价。我们在片段中提 炼论点也是一样,片段中的任何一个词句都可以拿来评论,(提炼观点)但是只有抓住文段的主要意思,才可以贴近作者的本意,获得最佳效果。(确立观点)

    提炼论点重在分析,确立论点重在综合。

    二、提炼论点之方法

    (一)抓住关键,贴近生活

    在提炼论点的过程中尽量贴近生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注意:论点必须是一句完整的话。

    片段一: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

    1.分析片段中的关键词句:

    和家人 看野鸭南飞 跋涉上百里

    2.从关键词句中讨论论点:

    和家人 美丽要一起分享

    看野鸭南飞 拥抱自然就是拥抱美丽

    跋涉上百里 为爱,我们需要(不怕)付出代价

    片段二: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

    1.分 析片段中的关键词句:

    儿子要喂野鸭 他听了很高兴 一家人喂野鸭

    2.从关键词句中讨论论点:

    儿子要喂野鸭 善良是孩子的本性

    他听了很高兴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爱心

    一 家人喂野鸭 美好的行为是极富感染力的

    片段三:十年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1.分析片段 中的关键词句:

    十年 野鸭不再南飞

    2.从关键词句中讨论论点:

    十 年 贵在坚持

    野鸭不再南飞 物极必反

    小结:抓住关键 ,贴近生活,形成一句完整的论点。

    (二)角度多元,立意新颖

    阅读整段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主要内容:

    材料四:有一个人,在每年十月间都要和家人跋涉上百里,去看野鸭南飞。有一次出发前,他五岁的儿子吵着要带饲料去喂野鸭 。他听了很高兴。就这样,以后的每一年,一家人都不辞劳苦地带着饲料去喂野鸭。十年 后,当这家人再去时,却发现这里的野鸭只是高兴地围在他们身边乱叫,根本不再南飞。

    1.提问:面对野鸭不再南飞时,这家人会怎么想?

    提炼论点:

    A.溺爱使动物丧失本能。

    B.我们对自然不能横加干预。 情感态度:否定

    C.爱也会错。(错爱。 爱也要讲究方式) 新颖

    D.利诱如刀。

    E.改变,原来只需要坚持。 情感态度:肯定

    2.提问:当严冬到来时,野鸭们会怎么想?

    提炼论点:

    F.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G.依赖只会葬送自己的生命。 情感态度:否定

    H.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寻求帮助。

    I.拒绝诱惑,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小结:在分析材料时,要考虑角度的多元化,要努力使自己的论点新颖。

    三、确立论点

    “材料四”是供我们进行提炼论点训练的很典型的材料,经分析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诸多论点。然而,综合全段,我们发现,不是每个论点都对、都好。要确立论点,我 们必须考虑那个更贴近作者写这段话的本意。这段话给 我们的最主要感受是:这家人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因此,论点应在“A.溺爱使动物丧失本能。”“B.我们对自然不能横加干预。”“C.爱也会错。(错爱。 爱也要讲究方式)”三者中确定。至于到底确定哪一个,还要结合自身对相关素材掌握的情况、展开论证的难度等来考虑 。

    四、作文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立论点,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0__年《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训练这条主线,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实施全面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

    二、教学目标

    1、一轮复习注重基础,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基础上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分考点进行复习,建立知识。三轮复习以试题训练为重点,加强应试能力。

    2、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要求,强化踩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3、强化阅读和写作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以课本为载体,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2、紧扣课内知识,梳理巩固各相关考点,落实考纲要求的每一篇背诵要求,抓好名言名句及文学常识默写识记测验。

    3、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抓好各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答题的规范性。

    4、抓实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

    5、落实培优辅困,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四、教学举措

    (一)注重学情,紧抓基础。针对学生一轮复习的实际情况,狠抓薄弱环节,确定目标,对重点知识分块复习。

    1、有的放矢,落实背诵。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指定背诵篇目,给学生背诵指明方向。背诵不能靠突击,要细水长流,分课突破,而且每一篇要落实到纸上,让学生切实消灭错别字,力争背诵拿满分。

    2、分类归纳,突破难点。对一轮复习中做过而出现较多问题、得分不高的考点,如字音字形、成语熟语、病句修改等,要通过再做题,再分类合并归纳,强化记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答题目的方法。

    3、语言运用题,重视题干的审读和答题规范化的训练。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范要求。经典的题型要多训练,创新的题型要多接触。

    4、通过多种途径,抓升格作文。

    一是分类指导。要突破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写出升格作文,根据他们作文“审题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语言上是否有亮点”“材料是否丰富”等情况,对所教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指导。

    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鉴立意和构思,找准感觉,然后课堂进行思维训练。

    三是加大训练量,训练可做到一周一篇,要挖掘出话题的内涵,要重点把“为什么”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落实到笔头上。如果写议论文,说理要透彻,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从多角度把“为什么”讲深,谈透。

    四是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步: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素材,从而确立的立意角度。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文章生字词,学习文言词汇。

    2、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王菲的《清风徐来》,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首歌的出处,看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讲解文言词语。

    明确:

    古今异义:

    浩浩呼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的意思。

    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一词多义:

    望:①七月既望:农历的十六日,名词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动词

    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声

    2、借助注释和书,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

    3、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讨论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三)深入研读

    1、同桌交流,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作者与友人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字词句,小组内说一说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歌声和萧声,这样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话是对萧声的详细描写,写出了萧声的呜咽,哀怨。为下文提出疑问,做出回答奠定了情感基础。

    3、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些段落阐释了文章哲理?又阐述了怎样的文章哲理?

    明确:三四两段阐述了文章哲理;

    第三段写了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关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宽慰对方,表现了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作者的畅游赤壁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作者最开始游玩赤壁有着月夜泛舟的的舒畅;进而由萧声怀古伤今,突现悲郁之情;最后通过与客人的对话,明白了变化与永恒的哲理,再次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四)巩固提高

    结合课文谈谈你有怎样的启示?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讲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将本篇课文写成一篇现代小散文。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篇5】

    一、导入:(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三篇。是通过设置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一种文学样式。根据以往关于的学习,我们知道,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__、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声;的人物分为三类,即主题人物、陪衬人物和线索人物。在环境、情节、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环境和情节都是根据人物塑造这个核心来设置安排的。

    那么是如何来塑造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试图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来品赏人物,学习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有关手法。

    二、品赏林黛玉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先来共同研究《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关键人物,那么,对于这个关键人物作者是如何来刻画描写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写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黛玉从此便要开始她在贾府的新生活了,这时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欢呼雀跃,是充满期待,还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请同学们用中的原话来回答。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多媒体打出)

    黛玉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会这么谨小慎微呢?

    本文开篇的这段对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写,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谨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好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间接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通过直陈的方式表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地表现。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间接的心理描写”。(媒体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写手法:直陈、间接(语言、行动)”)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后的哪些语言、动作和行为具体表现了她初进贾府时的内心世界?

    请各小组派代表本组找到的相关描写。(点一二小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这样一个“细致缜密、聪慧机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请同学们把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从这些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林黛玉这个人物到底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体弱多病;眉目含情、聪慧机敏、多愁善感。(多媒体打出)

    同学们,这些有关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是作者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吗?

    ——显然不是,这些描写都是通过他人的观察和评说来完成的。这种通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人物的手法属于“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除了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之外,还可以借助人物来衬托、借助环境来烘托。(媒体打出“人物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人的观察与评说、人物衬托、环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察和评说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处呢?

    三、品赏祥林嫂的形象:(25分钟)

    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气质风度,那么,《祝福》的作者是怎样来描绘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把中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三处地方找出来。(学生齐读)

    请问,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观察和评说表现出来的吗?

    2、心理变化

    从这三处描写中,我们看到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小组讨论: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变化?

    再讨论: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为什么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就让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3、小结:

    由此看来,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渐地、一步一步地呈现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历程。祥林嫂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她的外貌变化间接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这个悲剧人物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多媒体打出)

    四、总结(2分钟)

    通过我们对林黛玉和祥林嫂两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写还是和侧面的外貌描写,无论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还是间接的心理描写,都是描写人物、塑造人物极为有效的艺术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所要达成的目标。(多媒体打出)

    五、赏析老人的形象(25分钟)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所学到的赏析人物的方法,自读《老人与海》,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所有的学习任务。1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导学案·合作探究”第1题和第2题的结果。(15-20分钟)(多媒体打出)

    2、(学生汇报后多媒体打出参考答案)

    第1题: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每一个回合中都有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有些是有声的,有些是无声的,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小组讨论: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心理?你认为他的哪一句内心独白最能代表他的这种心理?

    老人在绝望和希望中挣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战胜了绝望,他要和鲨鱼斗到底、斗到死。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2题: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样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却自强自信、敢于挑战的、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3、延展:你能根据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绘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吗?(5分钟)(多媒体打出)

    4、小结:通过合作探究,我们发现《老人与海》这篇主要是通过对老人与鲨鱼进行搏斗的'过程中的心理进行大量的描写,来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形象的。(多媒体打出)

    六、单元教学总结(7分钟)

    其实,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那正面描写的手法有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有通过他人的观察与评说来描写的、有通过人物来衬托的、也有通过环境来烘托的。

    我们这一单元所学习的三篇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上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学们将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三篇中所学到的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记叙类文章的写作中去。

    高中语文教案电子版

    根据实际需求编写自己的教案是每一个教师的共同工作,同时自己写的才是最合适自己的。但如果不会写的话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范文,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个人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同类诗歌语言艺术现象。

    3.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实质则是谈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具有暗示性的重要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想:

    课前学生要充分自主预习,能借助段落的中心句,把握主要自然段的大意。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师生一起欣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屏幕显示):广阔的苍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绝世的舞蹈。然后,一个“雁字”,接着一个“雁字”。我呆在那里,无法动弹,直到夜幕徐降,芦苇荡的尽头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声。

    年少的我,并不知这里边有一种民族文化哀愁。后来,我在古代名篇中,读到了“雁阵惊寒”,顿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诗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努力寻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们越来越少,“雁阵惊寒”般的名篇也很少问世……

    是谁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谁,荒芜了文化的天空,扼杀了我的诗意?……

    (20xx年高考江苏卷《怀想天空》)

    一种美好事物的消亡,代表着一种生活情景的消逝,这位敏感的作者对此充满了叹惋和怅惘。请大家找一找古诗文中包含大雁这一美好意象句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二)告腊悉

    【教学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窦娥冤》为第一课,所以教师应在第一课时简介戏剧常识:1戏剧的定义。2剧本构成。3戏剧冲突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窦娥冤》属于元杂剧,有其不同于一般戏剧的特点,故也应在进入文本之前简介元杂剧的特点:本、折、宫调等。

    3、文本分析:

    ⑴ 《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故教学重点之一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本剧的悲剧性及其悲剧效果的形成,力求通过本剧的学习,使学生对悲剧作品有初步的鉴赏常识和能力。

    ⑵ 《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一光彩的人物形象,作为剧本解读,分析她的性格应为本文学习的又一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1、由回顾初中所学戏剧导入。

    2、简介戏剧、元杂剧常识,简介关汉卿及“元曲四大家”。

    3、学生(教师)复述情节,概括大意。

    板书情节: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4、突破两个教学重点:

    教师关键两问

    ⑴窦娥身上哪一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结合文本回答。

    例:反抗性、刚强、善良、孝顺等。重点引导体会袜乎其反抗性,师生可共同划出本剧的矛盾冲突示意图,看清窦娥这一弱女子对抗的对象──地痞流氓和昏官,体会窦娥在冲突中没有丝毫犹豫、退缩和畏惧。尤其是临死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更让我们类比想到了另一人物:桑迪亚歌。窦娥就像这位老人一样,她可以被消灭,但恶势力却不能将她打败。(这一解读较成功,学生对窦娥形象的光彩开始有所领悟)

    ⑵ 《窦娥冤》这出悲剧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中,你认为哪些因素造就局陆了本剧的悲剧效果?

    问题分解为:

    ①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②本剧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紧扣“美的、有价值的”这一核心,学生联系窦娥这一人物的光彩就较易理解了。

    附加提示:窦娥这一人物的不幸身世,更加重了人物的悲剧性。

    5、 拓展阅读、对比研讨:

    对照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剧情,进一步体会《窦娥冤》的悲剧效果的来源。

    6、求异思维,培养质疑精神。

    你敢挑《窦娥冤》的错吗?你认为《窦娥冤》中又没有缺憾之处?

    例:第二折中桃杌审案太过仓促,既不合人物性格,有不合于常理。

    7、作业:

    ⑴积累重点词语

    ⑵背诵《滚绣球》曲词。

    推荐观赏: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一部简约而又震撼人心的悲剧)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

    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评价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四)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掌握一些文言词的词义。

    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难点: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单韵母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 o e的四声。

    3、帮助学生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学习正确使用四线格。

    4、指导学生认识“爸、妈”两个生字,正确读词。

    【教学重点】

    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e的发音及发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a o e小卡a o e片和四线格卡(学生每人一套)。

    3、大四线格卡片(板书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预习】能正确读出单韵母a o e,试着在四线三格里写一写。]

    (一)导入新课,整体认识拼音。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用简笔画勾勒城堡图)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他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

    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简笔画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a o e.(出示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挥动卡片)嗨,小朋友们好。

    学生与拼音打招呼。

    欢迎你们来我的家做客。请把书翻到第6页。

    (二)学习单韵母a。

    1)读准音。

    我们的a 很害羞,躲到图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吗?模仿a 的口型。

    老师也学着她的样来唱一唱:1 3 ∣5 3 ∣1 -∣。

    a a a a a-。

    学生跟唱。

    我们念a 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看我先来念:张大嘴巴 a a a.小女孩练唱a a a, a a a 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a a a。

    通用高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六)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由一篇政论文,一篇史传散文,一篇序和一篇辞组成。本单元这四篇体裁不同而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反映了汉魏晋文学成就。

    2.本单元作家作品风格多样。贾谊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作品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司马迁善于描写紧张的斗争场面,让人物在具体矛盾斗争的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王羲之的文风清淡,不尚辞藻而多情致。《兰亭集序》由叙事而写景,用感物以抒怀,笔势飘逸,一如他的书法。陶渊明的文章自然淡泊而内涵丰腴,在内容上一扫魏晋玄学佛理的虚缈空幻,代之以田园生活人情物态的清新淳朴,表现出真率超脱的精神面貌,辞句上摒弃骈偶雕砌,返于明白省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一定量的重点实词、虚词,为一些多义词归纳义项,了解常见的文言句

    2.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3.了解“论”“序”“辞”等文体特点。

    4.了解汉魏晋散文、辞赋发展状况。

    5.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词义及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是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知识准备;根据语境猜度词义,理解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准备。要想使高中文言文教学不搞成大学的古代汉语教学,教学重点应确立于教给学生判别词义的方法和推断词语用法的方法,提高学生判别词义的能力和推断词语用法的能力。

    2.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过秦论》第一段叙秦之兴,第二段叙秦之亡,这两段的史料叙述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作者却丝毫没有议论。但事实胜于雄辩,经过这两段生动的记述,读者对秦的盛世转瞬即逝景况已深深印在脑中,对秦灭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内因导致已有认识,只是还未明确,此时作者将论点摆出,自然令读者信服。所以金圣叹说: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通过在鸿门宴前后项、刘矛盾斗争的冲突中,展现项羽的率直、轻信以及在政治斗争中过于单纯的性格特征。学生可以学习贾谊的论说技巧和司马迁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写作。

    四、单元教学设计

    1.以朗读带动理解,加强语感训练。正确读出句子节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句含义,以准确的感情朗读作品可以加强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2.深入分析作品,了解这四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为提高鉴赏水平打基础。回忆第五单元诸子散文特点,比较分析《过秦论》写作特点,了解贾谊的创作风格。深入分析《鸿门宴》、《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的内容与语言特点,了解司马迁、王羲之和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3.小结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对知识点加以化。

    科三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教案是指在教师授课之前,让教师说案标、说教材、教学过程,说教法、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的教研活动。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教案范文,欢迎阅读。更多高中语文教案范文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

    教案是指在教师授课之前,让教师教案标、说教材、教学过程,说教法、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的教研活动。显然,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成功的教案,不仅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节课怎样教,而且简炼精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本文档启就如何使教案更深刻、更生动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搜集和选用材料是使教案深刻生动的根基

    课题确定后,你的教案能否深刻、生动,从而吸引人、说服人,那么材料的搜集和选用是最关键的一步。否则,教案的内容不充实,只能显示出一种浅薄,而缺乏一种厚重感。应依据哪些标准?选取哪些材料呢?

    1.教学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教参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2. 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原则。

    3.学生的起点行为情况。这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情况。

    4.为了突破或分散本节难点,而需要的有关铺垫材料。

    二、削枝强干,锤炼教案内容是使教案深刻充实的保证

    教案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即内容与说理的有机融合要体现在整个教案过程中。这样,靠内容的充实和环环相扣,使教案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要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所以要对教案的内容进行锤炼,削枝强干。怎样锤炼教案的内容呢?

    1. 要具有清晰的结构

    能抓住听者心弦的教案,必须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的逻辑结构,要在注意把握教材自身内容联系的条件下,组织好教案的结构。

    2. 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说教材是教案的“血肉”,结构就是教案的“骨架”,那么,教学目标是整个教案的“灵魂”。也就是说,目标确定后,教案的整个安排,一切一切都要服从于教学目标,目标不能虚晃一枪,不能和教学内容脱节,还要具体、明确而全面。

    3. 要分析准确重点难点

    要结合教材的地位、圆笑作用、内容与学生的起点行为情况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尤其要注意分析难点的位置、程度、成因和突破难点或分散难点的关键与措施,以及在难点的教与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4. 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效,即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尽可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即所选择的教法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能在学生心中弹奏。另外,教学手段的采取要从正确发挥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

    5. 要设计有目标控制的,有启发性的教学过程

    为了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从新课引入——归纳小结,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随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也就是说,使教学目标的控制必须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不搭花架,一锤一音,一步一印。着眼于各个环节去实实在在地完成任务。要依据教学目标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剪辑,逐一“审查”,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要注意强化目标控制,又要注意具有启发性,要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启发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三、组成,形成说稿是形成课者思维模式的关键

    将经过锤炼的教案内容按照它们的内在逻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在整理过程中使内容与说理有机融合,体现在整个教案中。这个过程,对于准备教案的老师来讲,是对其大脑组合能力的锤炼过程。它需要而又使人得到行腔如的是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对某些现象作出本质的揭示,从而使教案显现出雄辩的本质力量和巨大的说服力;它需要而又使人得到的是思想的精确缜密、看问题的周详全面,精当恰切。

    它需要而又使人得到的是思路之敏捷,可以随时捕捉一些现象迅速组合在教案的主体里,使之骤然生辉,发生效应;它需要而又使人得到的是情感的丰富,对学生对事物所含的情愫体察入微,移入字里行间辅助理念,以情感人;它需要而又使人得到的是逻辑的力量,把一节课的教学,如茧抽丝,层层剥落,展现内涵。总之,它需要教案者能加工处理成教案的各种要素,并使之相互关联容纳于教案范畴和轨道之中的思考能力和方式、方法。这种能力和方法是在教案讲稿写作实践中形成和练就的,所以组成,形成说稿对于形成教案的思维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也从而可使教案更加深刻、更加熟练。

    四、 恰当的使用视觉材料是使教案生动精彩的阶梯

    并不是教案者在形成了教案的思维模式之后,他的教案就一定会精彩了。当然,教案者的语言(音量、音调、音速)及非语言(表情、目光、姿势),都会影响教案的效果。应当强调,光靠说者单调的说,听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难免不“走神”,要抓住听者的注意力,调动听者的兴趣,刺激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被说明接受,可灵活采用视觉材料恰当的组合在教案的主体中,将会使教案呈现生动、精彩的局面。

    统计表明,听者如果仅使用其听觉的话,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仅能保持70%,3天后仅能保持10%;听者如果仅使用其视觉的话,其接受的信息处理3小时后只能保持72%,3天后,却还能保持20%;但听者如果结合使用视觉和听觉的话,其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仍然能保持65%。可见视觉材料在教案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案前还要设计出使用视觉材料的时间、手段。如将板书、投影仪、演示、实验、特制的复合投影片,不同颜色的图片、图表、直观教具,实物或实物图的展示,多媒体等等,恰当的组合在教案中,可促进听者思考,诱发听者的参与意识,使之跟着说者的思路去理解教案的内容,从而会取得最佳的教案效果。

    总之,只有有了这样准备充分的教案,才能使您的教案既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实、深刻、熟练、生动,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案中应遵循的原则

    教案是教师用语言表达具体课时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也就是一位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地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它是教师自身表态思维活动及心理、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再深化、再提高的过程。

    作为教案者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怎样教”和“怎样学”,更要从理论的高度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这样学。因此,教案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底,而且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是教师教学准备情况和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的外观。

    一、教案的内容

    1、说教材。

    就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整体性地把握教材,要明确所教单元或教学内容在教年级、学期的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重难点及确定的理由,充分说明这一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中前后知识联系。

    2、说教法

    就是要求教师说出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理论依据。教学要充分体现“双自主”原则,要具有科学性、启发、灵活性。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体现直观性原则。同时说教材还应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分析疑点的具体措施。

    3、说学法。

    就是要求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开发智力的目的。说学法要结合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教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恰当地运用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4、说教学过程。

    它包括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生动形象地简笔画,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清晰的教学思路和逐步推进的教学层次。等。

    5、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时教学优生学任务及教学对象的实际等几个方面。

    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案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教案应遵循的原则,它是保证教案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教案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教材分析正确、透彻。教案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在本学科、本年段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B.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教案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学情,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C.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的包括本节课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发展智能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其确定都要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保持高度一致,并且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实途径。

    D.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教案中,教师既要说清本节课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案活动的灵魂

    教案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教案活动中,教案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A.教案要有理论指导。在教案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学科基础理论为指导,对学情的分析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教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和学科教法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B.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教学实践的功能。教案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上升到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实效性原则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教案活动也不例外。教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案”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教案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教案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A.目的明确。

    大体上,教案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教案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教案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教案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教案同是为了给教师树立教案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教案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教案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B.针对性强大。

    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教案活动而言。检查性教案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研能力;研究性教案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课节、知识难度较大的课节、结构复杂的课节以及同科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课节等。只有加强了教案的针对性,才便于教案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C.准备充分。教案前教案评说人要围绕本次教案活动的目的进行地准备,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教案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教案稿。

    D.评说准确。

    评说要科学准确,指导性强。教案人说完之后,参加评说的人员要积极发言,抓住教学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和教学中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评说。主持人还应该将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分歧的问题分别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或今后继续进行研究。

    4、创新性原则----教案活动的生命线

    教案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思转化为教学活动之间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在教案活动中,教案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同行、专家参与评说和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应注意的问题

    1、充满激情,亲切自然。

    教案时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要使所有听课的人都能感受到激情的感染,使他们从表象上感到教案者对说好这节课的决心与自信心,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2、摆正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位置。

    教案最主要是说出教学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目的在于引导教师以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运用教育理论的自觉性,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全部。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案的听众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教案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太详细,要重点说出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记忆及创新思维;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4、紧凑连贯,简练准确。

    教案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自然。

    5、表现专长,突出特色。

    要说出教材的教法有别于常规的特殊理解或安排,从而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专长和教学成果,突出教学特色。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50篇

    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美文精品,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精选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的重要生字词。(课前预习)

    2.品读文章,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课堂体悟)

    3. 让学生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课外延伸)

    教学重难点:

    1. 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法学法:

    作为一篇散文,反复诵读是增加积累、加深体悟、进入作者感情世界的一条捷径。为此,本文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粗读—精读—研读”的品读鉴赏法,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学法:

    采取“总——分——总”交替推进的教学步骤实施教学,采用自主设疑、合作正知研讨、共同探究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二、了解作者,积累文学知识。

    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他们对作者的了解。

    2.老师以资料投影展示方式再作整合补充,以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认识。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汉园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

    三、文本研习:

    1.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目的是培养语感,让学生熟悉内册嫌容,为后面的质疑探究打基础)

    老师引导:好散文归结为三举姿消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冯至的散文就体现了这一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诚挚坦白,抒情性强。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朗读这篇文章。

    (2)“疑”(提出问题,展示在投影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熟悉课文)

    老师引导:本文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解读的着眼点应放在结合以下几个问题思考,进而理清文章思路,为探究文本的精髓作铺垫。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的同时,就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A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

    B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C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3)“谈”(学生就读后所感交流、质疑)

    分两步:A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B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再由老师根据文本的写作旨趣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备用。

    2、精读局部,鉴赏品味 (该课教学重心,采用教师示范鉴赏与个性鉴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让学生反复诵读他们认为需要探究的文章内容。

    (2)教师示范鉴赏第5节

    关键点:描绘眼前小溪——想像曾养育昔日的人们——感悟人类声息相通。

    (3)启发思考:文章以下各节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随机点拨评价,达到师生互动目的。 )

    明确:第6节由小草感悟到生命的宁静之美;

    第7节由彩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第8节由有加利树感悟到生命的渺小;

    第9节由野狗的嗥叫感悟到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

    第10节由鹿子的嘶声感悟到死亡的可怕。

    (4)进一步探究:作者的描述或抒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在让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体会大自然在丰富人的生命体验时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起珍爱自然的情感,真正达到怡情悦性。)

    (5)怎样理解文末一段?

    明确:是文章的点晴之笔,概括了对自然的总体感悟—①自然滋养人类,②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3、研读文章,升华认识 (在精读的基础上探寻文题的深刻寓意。这是本文学习的难点。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交流,教师注重相关内容的联系,巧妙点拨。引领时要注意问题的分解及问题设计的梯度。)

    (1)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

    明确: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

    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

    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2)作者引用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中的诗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有何巧妙之处?一棵小小的鼠曲草、一些彩菌各承载了作者哪些丰富的联想?能够跨越历史时空的,除了看得见的自然事物,还有哪些是看不见的? (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作者在这个山林所体验到的,让他们思考作者所思考到的,比如关于生存的意义的话题:生死、病苦、兴亡,等等。)

    4、仔细琢磨,领会冯至散文的特色

    投影展示:

    李广田曾对冯至的散文做出过很高的评价:“又如冯至先生,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这样评价冯至:“无论文字的功力和火候,情趣的广度和深度,冯至都算得上是收获期最伟大的散文家。”

    老师陈述: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你认为精彩的语言,然后组织研讨交流。

    (引领学生研讨时,主要突出“明净、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这一特点)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

    (老师引导)作者曾说过:“人不能为了无谓的喧嚣,而忘却生命的根蒂,要在寂寞中,在对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我们学习完本文,要理解文章寄予的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2、作业

    高中语文课本教材部编版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5篇

    语文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学科,也是高考考试的三大科目之一。 各位老师是怎么样设计教学方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的主要的语文能力 。

    3.通过讨论演练体会“讨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讨论。

    4.在讨配郑论活动中, 提升对生活的认识, 促进德能共长。

    教学重点

    1.认识“讨论”的意义在于交流、分享信息,达成共识,建构新意,提高认识。

    2.在丛悄高中语文教学中,“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能否把握“讨论” 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地观点,提高合作意识,是“讨论”学习的评价标准。

    教学思路

    “讨论”的理性认识——“讨论”的策略把握——“讨论”的能力训练

    主要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讨论”专题短文

    剪辑央视关于“读书讨论”的录像片

    设计讨论话题:1)关于校园评比班花、班草的校园话题;2)关于语文教材大换血的社会话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论语》

    读书使人充实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萧伯纳

    谈谈自己对“讨论”的认识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回顾对“讨论”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认知。

    二、“讨论”的理性认知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明确答案:

    1)“讨论”的特点:共同话题——集中性;各自发表意见——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动性。

    阅读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为讨论?其意义何在?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加强对“讨论”的理性认识。

    思考——

    1) 讨论的意义

    2) 讨论的特点

    三、“讨论”的策略把握

    2)“讨论”的规则:遵守话题——明确目的—— 履行职责——体现素养

    3)作为一名讨论的“参与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归纳:事先准备,善于倾听,积极发言,文明得体

    4)其中应具备的语文核心能力是什么?

    归纳:“倾听能抓住对方发言的要点”,“发言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还要不离话题,有针对性,敏捷应对。

    看央视录像片段思考:

    1)录像中三人围绕什么讨论?两位嘉宾观点、理由分别是什么?

    2)录像中三人分担怎样不同的职责?共同表现出怎样的素养?

    3)作为一名讨论的“参与者”,应具备哪些素养?

    了解——

    3)讨论的规则

    4)讨论应具备的素养

    5)讨论所应具备的语文能力

    四、讨论”的实战演练(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演练一】

    组织活动,评价学生表现。明确答案。

    讨论演练:在一些人气较高的中学生网络论坛,评选“班花”、“校花”的帖子颇为热闹,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学生们乐此不疲地评选各自班级、学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学校园中的这种现象?

    讨论的职责:组织者——及时归纳,巧妙引导

    参与者——用心倾听,坦诚交流

    记录者——用心倾听,记录梗概

    汇报者——归纳要点,择要陈述

    1)任选一小组展开讨论,其余同学观看;

    2)学生评价各成员体验角色的表现。

    理性地参与、评价“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练二】

    组织讨论活动,评价学生表现。

    讨论演渗卖渣练:以武侠取代经典,用现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对于高中语文教材这样的“大换血”,舆论一片哗然,支持者有,担忧者有。你的意见呢?

    1)全班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陈述讨论概况。

    理性地参与、评价“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组讨论时,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前面的发言者基本一致怎么办?当对方提出一种观点,而你不赞成时,该怎么办?小组讨论气氛沉闷,组员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中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使别人没有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主持者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中遇到意见不统一时,汇报者该怎么办?大会交流时,某组汇报者发现本组意思和另一组汇报意思大致相同,请问这组汇报者该怎么办?大会交流时,某组的汇报者发现本组汇报的意思与前一组的汇报意思完全不同,请问该组汇报者该怎么办?

    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讨论话题。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六、“讨论”的总结评价

    组织评奖,

    依据本堂讨论课同学们的表现设立一个奖项,提出获奖者并说明理由。

    通过设立奖项的方式,实现学习的自我评价。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2

    一、学生状况

    从学生的成绩看,七班语文由原来的第五名提高到第三名;八班成绩比较稳定,一直是理科第一名。学生大部分课堂状态教好,学习态度较认真,尤其八班一部分学生思想活跃,文学功底教强,这都是可贵的东西,需要老师保护并让他们发扬光大的。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别字、语句不通;语法知识严重欠缺;文言知识和解题能力很差,诗歌鉴赏题几乎没有相应的积累;作文不会审题。另外从课堂状态来看,学生没有形成讨论、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提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消极等待,根本没有思考的过程,老师讲完的东西不能及时复习,学法还存在问题。学生文学积累不够,许多基本的文学常识学生都不知道。针对存在的问题这学期采取以下措施尽力改变学生的不良现象。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早自习抓学生的字、词,诗歌背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2、利用假期给学生补习语法知识,让学生构建语法知识体系。

    3、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平时训练。作文课大家一起讨论,明确作文的写作角度。作文训练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争取课堂作文精批、面批,并要求学生修改后重写,甚至一篇文题多改、多写。毕竟课堂的那几篇作文不可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就通过习题的作文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写作角度,作文提纲,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并要求学生每天一篇钢楷,一篇随笔。文章互相传看、互批,选出优秀的作品,大家学习。

    4、培养学生的研究、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我准备把班级分成几个语文学习小组,选出组长,课堂上设计好题,分必答和抢答,小组形成竞争,让课堂形成研讨、思考的气氛,让学生都充分动起来。

    5、优化课堂结构,设计的问题分层次并要有挑战性,激发学生讨论的欲 望。注重小结争取每节课让学生总结本堂重点,学生学习效果会提高。

    6、注重检测,每单元讲完都要考试,以考带练。

    三、个人发展规划

    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德育工作争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取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20__年能成为一个智慧的实践者,能很好地驾驭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引导学生开展全面对话。教学中求“熟、透、新”,能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有自己的特色。

    20__年我要能够对自己的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而且能够有所成就。争取取得中小学过渡衔接课题的本质上的督导的见解和成就。

    四、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永葆真情。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善于学习的优秀教师,我也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把握组内开展的研究课,交流课,邀请课的机会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5、反思促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我会经常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进行深层的认识,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不能肯定努力了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今后我会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使自己在三年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课文用形象生动、极为传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语言优美,但“形”比较散,教学时,将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感受风光之美,并学习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来表达。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应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将教学设计成四大板块: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诵读实践、拓展迁移。

    学习目标

    1.认识“镶、嵌、骏、膘、垠、爵、悠、畜”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抓住生动传神的语句,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风光之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荷兰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她就是——荷兰。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授课

    板块一:整体感知(6分钟)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对荷兰的初步印象。

    3、全班简单交流。

    板块二:细读品味(14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牧场之国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②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③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写写你喜欢的原因。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适时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言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预设:

    ①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专注”指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的无边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对牛没有一点干扰。

    ③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一句是对前面具体地描写了牛群活动的场面总括,句中“全是”让人想象到如同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景致壮观,色彩明丽,于是作者发出了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④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这草场与骏马和谐。

    ⑤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板块三:诵读实践(9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实践:以导游的角色,抓住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向游人介绍“牧场之国”。

    3、小组推荐代表班级交流,其他小组评议。

    板块四:拓展迁移(6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课(2分钟)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4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

    高一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等阅读单元。

    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

    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用好《读本》,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读本》已作为高中教材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抓好《读本》“读好”的工作。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读本》教学落实到实处。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

    7、注重课外知识的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课外。

    8、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积累。

    9、抓好书写训练和写作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0、努力开展语文活动,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