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人教版初一下数学,人教版初一下数学目录

  • 数学
  • 2023-06-18
目录
  • 人教版初一下数学目录
  • 初一人教版下册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 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下册目录
  • 人教版初一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目录

  • 人教版初一下数学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散链蚂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侧 ,这样

    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冲埋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

    性质2:两直线平唤如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 = 。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 180°;

    + = 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或 = 或= 或= ,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或= ,则a∥b 。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 180°;

    + =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 题设 和 结论 两部分组成,有 真命题 和 假命题 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 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不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 形状 和 大小 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

    第六章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 a+b=0.

    2.绝对值 |a|≥0.

    3.倒数 (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

    4.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a(a≥0)的平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a≥0)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 (1≤ <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到y轴的距离是;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11、如果两个点的 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 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 a = b ;如果点P(a,b)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初一人教版下册数学必考重点题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四个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激坦际问题的预备知识,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以及其他学科(如: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建敏渗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会检验所给的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桥铅脊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通过问题情境得出二元一次方程,通过探究代入数值检验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下册目录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空信册知识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平行)

    ①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线的平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平均值。

    10、斗掘轮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平分线

    (4)作角的平分线(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4)抛骰子:P(抛出某个点数)=

    (5)方格(面积):P(停留某个区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7、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计算简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散岁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点、线、面、体知识点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

    (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180°;+=180°;+=180°;+=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180°;+=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或=或=或=,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或=,则a∥b。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180°;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尘锋握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篇二: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篇三:正方体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篇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使方程逐渐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体现化归思想。

    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准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准确判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1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派庆路: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基者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目录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纲要)

    一、 方程

    1. 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不变.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二、 一元一次方程

    1. 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

    注意: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为1.

    2. 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

    变形名称 具体做法 注意事项

    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李团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不要漏乘括号的项;

    不要弄错符号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移项要变号;

    不要丢项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

    三、 应用题

    1. 几种常见题型及特点

    内容

    类型 题中涉及的数量及公式 等量关系 注意事项

    和倍、差倍问题由题可知 弄清“倍数”关系及“多、少”关系等

    等积问题 周长公式、体积公式 周长、体积不变 要分清半径、直径

    题 相遇问题 路程=速度 时间

    时间=路程 速度

    速度=路程 时间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相向而行注意出发时间、地点

    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同向而行注意出发时间、地点

    调配问题从调配后的数贺扰毁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 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内容

    类型 题中涉及的数量及公式 等量关系 注意事项

    比例分配问题全部数量=各种成份的数量之和 把一份数设为x

    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 工禅备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效率

    两个或几个工作效率不同的对象所完成的工作量的和等于总工作量 一般情况下,把总工作量设为1

    利润率问题 商品的利润率=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找出利润或利润率之间关系 打几折就是按原售价的百分之几出售

    数字问题 设a、b分别为一个两位数的个位上、十位上的数,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10b+a 由题知 设间接未知数

    3. 用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

    1) 适当设未知数

    2) 找等量关系

    3) 求解方程

    4) 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注意:1)设未知数和写答案时,单位要写清楚

    2)列方程时,方程两边所表示的量应该相同,并且各项的单位应该一致

    3)在找相等关系时,对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应该充分利用,不要漏掉,但也不能把同一条件重复利用,否则会得到一个恒等式,无法求得应用题的解

    4)对于求得的方程的解,还要看它的实际意义,然后才能确定应用题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复习提纲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基本思路: 二元一次方程 消元 一元一次方程 应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理解问题(审题,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数量关系) 制订计划(考虑如何根据等量关系设元,列出方程组) 执行计划(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得出答案) 回顾(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秤,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 主要方法和技能 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的基本法则 整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整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