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历史?民国元年(1912年),裁马巷厅复归同安县。至民国36年,稳定为13乡镇150保2325甲,保持至1949年9月同安解放。[1] 民国四年,1915年划出 金门岛和附近岛屿设置金门县。那么,同安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同安别称“银城”,于西晋太芦握碧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不久废。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复置。1997年5月撤县设区。2003年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民国三年(1914年)以前,其辖域包括现在的厦门市、金门县及龙海市东北部。后几经变动,至2007年底,下辖新民、五显、洪塘、汀溪、莲花、西柯等6个镇,大同、祥平等2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竹坝开发区、凤南农场、白沙仑农场和81个行政村、42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40多万,其中外来人口10万人,土地总面积657.59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同安区是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位居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中心地带,北与安溪、南安交界,西接长泰,东连翔安区,南面隔同安湾与湖里区相望,西南与集美区毗邻,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岛,其中山地面积422平方公里,耕地10.63万亩,浅海滩涂12万亩,海岸线迂回曲折,长达11公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宜人。年均气温21℃,年均降水量144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031小时。
银城(同安)东南双溪汇处,溪浒三石形若鱼而色如铜,随波浮沉,似鱼戏水。朱熹首任同安县主簿时号曰“铜鱼”,并留“铜鱼水深,朱紫成林”谶语。于是同安县城除称“银城”又肢蠢有“铜鱼城” 别名。铜鱼门(南门)、铜鱼桥(南门桥)历槐陪、‘铜鱼馆’也皆明滚以“铜鱼”冠名。形象“鱼”,又色呈“古铜”,"铜鱼"---同安之由来也。
“与尔同安”取自“岁月静态拿好,与尔同安帆腔搭”,意思是时光宁静而圆悄又和煦,愿与你一起停留安享。所以“有生之年,与尔同安”的意思,你可以意会了吧。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狂,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地处同安县是倭寇常来骚扰的地方。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是年,大股倭寇袭扰同安县莲河、霞浯、珩厝、东园等沿海乡村,因无官兵抵抗,倭寇深入鸿渐山一带,将藏于一大山洞内的千余难民用浓烟熏死。后人为记住这一民族恨,称该山洞为“千人洞”。
明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一批倭船屯泊厦门港外浯屿岛,分别劫掠同安、南安、惠安等县。嘉靖三十七年,倭寇火烧浯屿寨,攻同安县城,知县徐宗奭率领军民上城抵御,以铳击伤倭酋后,倭众始退走。同年十一月,盘踞浙江柯梅(舟山北部)的倭寇3000余人,在海盗谢老、洪老(即谢策、洪迪珍)的导引下移巢浯屿。自此,倭寇不断劫掠厦门南北沿海诸县。
明嘉靖三十八年夏,浯屿的倭寇和大批新来的倭寇,南掠龙溪、漳浦、诏安、长泰等县,北围泉州府城,并分股攻掠南安、同安等地。倭寇攻同安县城时,正值“久雨城圮”,同知李时芳带领军民“植木栅捍蔽”,县学教官吴金率诸生丁壮死守,倭寇久攻不下,遂转而焚掠郊外,居民房舍被焚数千家,梵天名刹雨华堂亦遭焚毁。倭贼从祥芝、石湖、乌浔等地分道出海,参将王麟率领舟师追击。
明嘉靖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倭寇自料罗登岸,焚掠同安浯洲(今金门岛),受害最惨的是官澳。
晋太康
印象同安
三年(282年)析东安县(驻地今福建省 南安市)置同安县,当年即废。康贞元十九年(803年)析晋安4乡置大同场,为县之前身。
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正式升场置县,辖3乡11里,隶属于泉州府。辖区包括今厦 门、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1]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府为清源军(辖今泉州、厦 门、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升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
宋同安县下辖3乡33里,后并为27里,再缩为11里,即同禾、民安、翔风、嘉禾(以上属绥德乡)、长兴、从顺、感化、归德(以上属永丰乡)、仁德、安仁、积善(以上属明盛乡)。[2]
元代改里为都,3乡之下统44都。永丰乡下辖原从顺里西界1~5都,原感化里西界6~8都,原归德里西界9~10都,原长兴里东界1~3都,计13都;明盛乡下辖原仁德里西界11~13都,原安仁里西界14~16都,原积善里西界17~20都,计10都;绥德乡下辖原同禾里东界4~7都,原民安里东界8~11都,原翔风里东界12~20都、原嘉禾里西界21~24都,计21都。
以上就是同安历史的全部内容,历史上曾管辖过金门、厦门两岛及集美、龙海部分地区,解放后行政区域曾几度变更,1973年划归厦门市管辖,曾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唯一辖县,地处厦、漳、泉三角开放区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较早的开放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