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华夏历史,陆沉华夏我能召唤秦始皇

  • 历史
  • 2023-04-24
目录
  • 华夏编年体
  • 华夏朝代史
  • 华夏全部朝代
  • 华夏的起源地是哪个省
  • 传承华夏文明做时代好少年作文

  • 华夏编年体

    炎黄:开国皇帝:神农炎帝 轩辕黄帝

    尧唐:开国皇帝:神农唐帝尧

    舜虞:开国皇帝:神农搏段敬虞帝舜

    夏朝:开国皇帝:神农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商基慎(殷)朝:开国皇帝:商王汤 、王盘庚

    西周:开国皇帝: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开国皇帝:东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西楚:开国皇帝:西楚霸王项羽

    西汉:开国皇帝: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开国皇帝:新太祖王莽

    玄汉:开国皇帝: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开国皇帝:东汉光武帝刘秀

    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

    蜀汉: 开国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 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

    西晋: 开国皇帝: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开国皇帝:东晋元帝司马睿

    刘宋: 开国皇帝: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 开国皇帝: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南陈: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

    北魏中后期:开国皇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开国皇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开国皇帝: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开国皇帝: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开国皇帝: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武周: 开国皇帝:武周燃巧武后武则天

    后梁: 开国皇帝: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开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开国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 开国皇帝:后周太祖郭威

    辽朝(契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北宋:开国皇帝: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开国皇帝: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开国皇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开国皇帝: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开国皇帝: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后金:开国皇帝: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顺:开国皇帝:闯王李自成

    清朝: 开国皇帝: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帝国:开国皇帝:洪宪帝袁世凯

    伪满洲:开国皇帝: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中文所谓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义。在政治上用来引用当政者政权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 的观念。

    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参考资料:--朝代

    华夏朝代史

    华夏文明有5000年历史。

    历史教科书上一般都说是五千年,这个认知也深深地灌输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脑海中,正因为我们古老的华夏文明,使我们国家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而我们也普遍认为我们的华夏文明也衫虚拿出现在五千年前。

    华夏文明的特点:

    逐渐累积,遗产丰富。中华文明不曾间断,主要靠文明不断累积。这种累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文字记载而形成的大量书面文献资料;二是众多的实物,包括器物、遗迹誉梁、遗址等。

    “统”“兴”为常,“或搭裂”“衰”为异。中华文明在统一与分裂、兴盛与衰落中交替演进,但以统一和兴盛为常态,以分裂和衰落为变态。

    华夏全部朝代

    感谢邀请

    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你知道先后都经历哪些朝代吗?

    按史记的说法算起,从三皇五帝上古传说, 黄帝炎帝,尧舜禹开始,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大中国至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老芹。其中商以前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属于传说中的历史,需要通过考古证实。

    1、夏朝(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朝代,维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动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3、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4、秦朝(前221年—前246年)公元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第核含颂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皇朝,北方是匈奴和东胡这些民族,这时还尚未和西域接触。

    5、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朝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西汉的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的领地纳入中国。

    6、东汉(25年—220年)汉朝和北方匈奴的战争一直不断,后匈奴内部分裂,鲜卑趁虚而入占据匈奴各地。

    7、三国(220年—265年)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三国加起来的面积就是汉朝的面积,其中魏最强大。

    8、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之势。

    9、东晋(317年-420年)。

    10、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隋朝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11、唐朝(618年—907年)前唐的版图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强大,西部北部疆域的开拓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唐后期版图大为收缩,吐番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唐王朝有着巨大的威胁。

    12、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

    13、北宋(960—1127年)在中国主要王朝中,宋朝无非是版图最小的一个。

    14、南宋(1127-1276年)南宋时期,蒙古崛起,不久后将扫平亚洲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铁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说大的没边了,元朝大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人类已经改郑无法阻止元朝的脚步了。图中的四大汉朝都听服于元朝皇帝,归中央管制。

    华夏的起源地是哪个省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加一点)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 尧腔猜桐|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兆局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长安(董卓干的)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许昌(之前叫许县)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太多了)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是从开封后来躲金国才迁到临安)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后金) 1644-1911 皇太极( 努伍坦尔哈赤) 沈阳→北京

    传承华夏文明做时代好少年作文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姜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华夏起源于华胥,伏羲为华胥氏之子。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华人、华族、夏人、夏族,通称郑脊和为诸华、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汉民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黄帝部和炎帝部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集团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从汉朝开始又逐渐出现“汉”的自称。因此,华夏族有了另一个名字:汉。但原先的称喊盯谓“华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汉”这个称谓一起使用至今。

    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华夏为古汉族的自称,在先秦典籍中多称为“夏”或“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称呼。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炎黄集团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带领的东夷集团与苗蛮集团联军,将华夏联盟的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并与山东境内的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流基本固定。在周朝,华夏族正式以一个民族团体的姿态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期自称华夏,从汉朝开始又逐渐出现了“汉人”这个称谓。但华夏这个称谓仍然延续至今。华夏族随着生存空间的扩张而繁衍壮大,到汉唐时期人口文化经济达到空前高度,到宋时人文各项领域达到顶峰,“汉人”这一词汇到了蒙元时期被蒙古人广泛地称呼华夏。及至后来又有汉族之称。二十世纪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称谓是”华夏人“。比如汉朝多以”华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汉人”自居也以“华夏人”自居,两个词为同义词。总之,汉人和华夏作为等意族称是自从汉朝到现在使用最普遍的。

    古代汉人往海外移民时自称华夏人,由此产生“华人”一词。“华人”一词最初指汉族,但随着华夏文明扩展,“华人”的概念渐由当初单指华夏族,扩展到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周边少数民族身上。并成为了全体中华民族之人的代称,其下包括了“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侨”。 华夏文明亦称汉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黄河文明的代表则为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南部红山文化。周从殷礼,对殷商文明存在着继承关系。

    传统的思想认为,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湾遗址的发现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野胡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中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

    华夏:周朝于西周时期称王天下,自称华夏(见《尚书·周书·武成》)。以西周时期的周朝领地为华夏,分天下为四夷。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九州也有很多别称,如九囿,九围,九隅,九有,九土等.<<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这里共工为诸侯之共主,列在烈山氏(神农)之后,与<<山海经>>所列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的谱系一致.这里的共工是炎帝后裔,姜姓.西周共和时,<<竹书纪年>>称共伯和千一位.共伯即共工后裔,姜姓.共工氏地在九州腹心地带.<<山海经.中山经>>:蒲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工出焉,西流注于河.甘枣山即雷首山,不周山,为共工氏生活的地区.共工怒触不周山,就在其地.契封于蕃.亦即甘枣山一带.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亦在其处.共地是文明绵延不断的地方,地在九州之中.可以说,共工及其后裔在中国上古时代有重要地位,不能因为尧时共工治水失败而否定共工氏的历史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