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八上历史复习资料,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历史
  • 2023-04-27
目录
  • 求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的复习资料(要详细)
  •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有哪些?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 求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的复习资料(要详细)

    很多同学对历史的理解都是上课听讲,考前多背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这样做,那就少不了复习提纲了,下面我给大穗扒首家分享一些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重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重点提纲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猜数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此隐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x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x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x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x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x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历史 学习 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1.课前预习

    在上课之前,应该先把今天要讲的初中历史内容看一遍,这样老师在讲课的时间就能够跟上思路,也能够加深印象。现在教室大多有安装投影仪,老师是用PPT来讲课的,进度会比较快,你课前不先看一遍,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重在理解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

    3.背诵重点

    历史是需要背诵的科目,事件的时间、性质、意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背诵的,考试时必须详细准确的写出答案,才能得高分,所以背诵是重点。可以利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背诵,例如:联想记忆法:把时间点和自身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记忆,这样的记忆既快速又长久;理解记忆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学会总结

    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总结。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

    5.掌握答题技巧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在历史考试时取得高分,要掌握答题技巧。简答题是最容易失分的点,一定要看清题目,如果要结合材料,那么就是抄也要把材料抄上,分析材料,和自己背诵的知识相结合。有时候它的出题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只看这句话是看不出来任何东西的,要联想相关知识点,把这句话套进去。

    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理解性记忆

    历史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知识来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阅读(课外历史书籍也需大量阅读)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但又不能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所需时间不仅多而且效率相对较差。

    培养兴趣

    历史课很枯燥,这是众多文科学生的呼声,排除老师的原因,问下自己你喜欢历史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问问自己你最喜欢历史上的哪个人物,他(她)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慢慢的通过爱上一个历史人物来爱上历史,这样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上课认真听讲

    无论哪一个科目都需要认真的听讲,并且善于抓住重点,这点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技能,跟别说文字感较强的文科生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重点提纲相关文章: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汇总(两份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历史提纲(2)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枝伍锋的条约──中英《南京橘扒条约》签订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领土和关税两大主权)

    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⑺“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被焚烧后的远瀛观和大水法残迹,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⑶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其中,“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⑷“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⑸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⑺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三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队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⑶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猛晌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清廷已成“洋廷”)

    五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⑴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③《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查密访,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⑵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⑶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三 左宗堂收复新疆

    ⑴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四 民族英雄邓世昌

    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⑵“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五 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先进的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⑶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⑷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⑸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⑹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⑺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⑻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1898年)

    ⑴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⑵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⑶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⑷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⑸戊戌变法: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⑻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维新派没掌握军队,又不能发动群众,所以没有力量。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学习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州碰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11 第十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埋腔,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2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北伐战争(1926年)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北伐主战场:湖南、湖北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

    4、北伐的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3 第十二课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弯迹衫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

    大革命的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4 第十三课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正确战略思想的战役)----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陕北吴起镇)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召开)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15 第十四课

    “九一八”事变:

    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侵略中国。

    2、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一段铁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3、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组织抗日先遣队,进行游击战争。

    4、影响: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农历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九),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6 第十五课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大屠杀(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大屠杀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17 第十六课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

    1、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长达5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1842—1945)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E.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广大爱国华侨与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8 第十七课

    重庆谈判:“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19 第十八课

    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主力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歼敌最多)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投诚),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农历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六),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在正确作战方针指引下英勇奋战。

    B.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C.全面内战是一次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失道寡助;解放战争是一次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得道多助。

    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

    20 第十九课

    状元实业家——张謇,清末状元。《马关条约》后,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状况

    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出现一些民族工业萌芽,但是,难以生存和发展 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内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主要原因)

    一战以后 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战胜利后 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发展特点:①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21 第二十课

    18、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有轮船、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

    信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

    3、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了中文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实行“剪辫令”,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跪拜礼,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呼对方“先生”或“君”。

    22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1、1909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詹天佑。他出色地完成

    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红三角”牌纯碱)。

    3、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5、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6、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7、五四运动后: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善于画马,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够了吗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有哪些?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AHpjoVA_sZWJ8G7LdS-cfjvBcA-Ij9JW-bbQXLGBSVdUeqGP3yrzK4eBxXD0-2tUTKH2hVQnTXn_DAPsVomCstNYkcelZeTb5GZeOH8eXG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知识和世故不同,真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伍岁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2

    第6课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9月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代表人物: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2、揭开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的发展: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②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④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就义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败原因: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6、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3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时间:1900-1901

    1、义和团运动

    ①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发展而来。 ②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③口号:“扶清灭洋”④失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时间:1900.6.10—1901.9.7

    ②成员:英、美、俄、日、法、德、意、奥2000多人

    ③统帅:西摩尔悄此(英国)→瓦德西(德国)

    ④主要战役:廊坊阻启橘迅击战,天津保卫战直隶提督聂世成壮烈殉国

    3、《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签字双方:八国+西、比、荷共11国

    ②主要内容

    【经济上】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地位】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4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

    2、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日本东京

    (1)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

    (2)机关刊物:《民报》

    (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

    3、三民主义

    ⑴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5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刘道一、蔡绍南;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时间:徐锡麟,秋瑾

    3、广西起义:孙中山、黄兴;

    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意义: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终结封建帝制②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③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2020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优质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汇总(两份资料)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与复习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