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建筑历史,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考研

  • 历史
  • 2024-01-27

建筑历史?汉武帝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西汉末年,长安南郊还建有寺庙等建筑。3、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建筑的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的引入 4、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唐朝初期,长安和洛阳内继续修筑巨大的宫殿、那么,建筑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 上古传说—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 、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 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1. 仰韶文化 ——仰韶村、半坡村

2. 龙山文化 :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

3. 河姆渡文化 :干阑式建筑 、榫卯构造

4. 细石器文化 :神庙与祭坛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1、 文化背景

禅让----传子不传贤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夏铸九鼎——青铜时代

2、 科学技术

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

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

3、 建筑状况

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2. 建筑状况:

•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茅茨土阶

•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

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

二、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

2.建筑状况:

• 城市——“镐京”

•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 斗的形象出现

•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第二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一、 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

秦、楚、齐、燕、赵、魏、韩

1.历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

天子失学、百家争鸣

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

色彩寓意:

“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2.建筑状况:

•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

赵邯郸、魏大梁

•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

李冰父子都江堰

•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

《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

公输班——鲁班

3.建筑特征:

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

(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2. 修长城、驰道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

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1.艺术风格:

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

2.建筑状况:

•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 阙——“观”。

世界建筑历史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

中国的建筑历史

建筑史指建筑物的历史或对建筑历史的研究,即对建筑物的既往或建筑活动的既往进行的调查研究。

也称建筑历史。

自从有人类便开始了对于人造环境不懈的追求,在人类文明化历史中建筑本身对于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反映或影响,所以各国个文明圈之间对于建筑史的分类和描述有着不小的差异。

建筑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筑风格演变学。

中国对建筑历史的研究一般分为西方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

根据时间又分别分为古代史和近现代史。

西方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的古代建筑,事实上是一脉延续至今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时期的建筑。

古埃及建筑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和美国建筑史的研究是按照现代对于世界建筑风格变化的认识按文明圈划分门类,以时间先后列序并综合评价。

其中有欧洲及中近东建筑风格,远东建筑风格,非洲建筑,玛雅建筑,印度建筑等。

建筑史主要学习建筑学的演变和历史,它横跨世界需要靠考虑到各种各样方面的影响:艺术性,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技术。

总之,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相关意志(无形的作用,目的,标志) 和建筑的环境(物质表,窗口,屋顶,道路) 通过生活的需要(食物,工作,圣餐等。

) ,在历史背景之内的综合。

建筑历史,象其他历史知识的形式一样,是依于历史的局限和潜在性作为原则的。

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创立时期:

周至春秋战国(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埃及、希腊、西要)

2、成熟时期:

秦汉(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希腊、罗马)

3、溶汇时期:

魏晋南北朝(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早期基督教时期、拜占庭时期)

4、全盛时期:

隋唐时代(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拜占庭时期、早期歌德时期)

5、延续时期:

宋辽金元(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歌德时期)

6、停滞时期:

明清(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文艺复兴之后)

扩展资料:

中国从上古至清末,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其建筑形态及营造方式远播东亚各国。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

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考研

一、镇江近代建筑的四种风格及其演变

镇江近代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并最终在近代化的路线上朝着现代式建筑样式转型。近代初期,传统建造方式及思想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大量商业建筑、里弄建筑和民居的建造中,已经有了“西化”的变异倾向。传统建筑的商业化趋势出现,如钱庄和旅馆建筑中的内天井回马廊式空间;受家庭结构变化和西式住宅方式影响而形成了里弄建筑,具有独特的本土化发展途径,即以传统三合院为组成单元的空间形式;建筑局部造型西化,如由双坡硬山屋顶改为四坡瓦顶、外墙开窗逐渐增多、出现阳台等。殖民地式(colonialstyle)风格随着租界设立以一种突变的方式植入镇江,其过程又体现了本土化的特色。殖民地式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外廊式为其重要特点,主要在租界内建造,最典型的案例为英国领事馆建筑群。受其影响,许多建筑都采用本土化的外廊形式,如美孚火油公司和亚细亚火油栈等。但由于并不适合于镇江地区的气候,故在20世纪初就不常使用了。在镇江并未出现真正的西方石头建造的建筑,几乎都是仿西式或中西合璧式。仿西式建筑充分体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侵入和当地建筑的适应能力,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征。虽然存在仿西方古典式建筑,如绍宗藏书楼;仿哥特式建筑,如福音堂;仿巴洛克式建筑,如老邮政局;折中主义建筑,如蒋怀仁诊所等,但它们往往是表皮模仿局部西式建筑元素(如柱式、线脚、拱券等),而不是采用的西式施工方法和空间组织,仍然保留有传统建造的浓重痕迹。

以上就是建筑历史的全部内容,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帝制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直到今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