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直线AC//BD,连接AB,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1,2,3,4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是连接PA,PB,构成角PAC,角APB,角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1部分时,那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专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解:由题意可知:OA=1,OC=3,OB=√2
∴tan∠BAC =√3
∴∠BAC =60°
同理∠ACB=30°
若△ABC与△ABP相似
有四种情况
(1)P在CB的延长线上,BP/AB=1/√3,此时P点坐标为(1,4/3√3)
(2)P在CB的延长线上,BP/AB=√3,此时P点坐标为(3,2√3)
(3)P在CB上,BP/AB=1/√3,此时P点坐标为(-1,2/3√3)
(4)P在CB上,BP/AB√3,此时P点坐标为(-3,0)
(1)x等于2
(2)1、当x大于0小于或等于2时,y等于八分之3乘以x的平方
2、当x大于2小于4时,y等于负8分之9乘以x的平方减去6x减去6
x等于3分之8时y最大,为2
不知道和你的结果一不一样 若想详细讨论可在3号或以后联系我
1.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
(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2.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
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
开始沿CD边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x053.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m,CD=6cm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x05(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x053.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m,CD=6cm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x05(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4.如图所示,△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的平分线于点E,交的外角平分线于F.
(1)求让:;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且=,2),求的大小.
5.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求重叠部分⊿AFC的面积.
6.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x05(3)四边形PQEF的顶点位于何处时,
\x05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
\x057.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 = 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E点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⑴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
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 = 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
直线AC//BD,连接AB,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1,2,3,4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是连接PA,PB,构成角PAC,角APB,角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当动点P落在1部分时,求证:角APB=角PAC+角PBD;
(2)当动点P落在2部分时,角APB=角PAC+角PBD是否成立;
(3)当动点P落在3部分时,全面探究角APB=角PAC+角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样结论加以证明。 请自己画图。
(1)证:1部分在两平行线之间。过P作PQ∥AC交AB于Q,
则∠APQ=∠PAC,∠BPQ=∠PBD,
∴∠APB=∠APQ+∠BPQ=∠PAC+∠PBD.
(2)2部分也在两平行线之间,∴∠APB=∠PAC+∠PBD成立。
(3)3部分在两平行线的靠AC的外侧,设PB交AC于E,则
∠PBD=∠PEC=∠PAC+∠APB或180°-(∠PAC+∠APB).
①设t(s)时间两三角形面积相等,这时QB=PC,
列方程6-t=2t
解:t=2s,当t=2s时,S△BCQ=S△CDP。
②设P点往返t(s)时间两三角形面积相等,这时仍QB=PC,列方程6-t=12-2t
解:t=6s,即当t=6s时,S△BCQ=S△CDP,实际这时两三角形面积为零。
以上就是初二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的全部内容,1.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已知P、Q两点分别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