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地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

  • 地理
  • 2024-05-19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约为24小时。2.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的日出时刻就会有早晚,产生地方时。那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导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两个方面:

1、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它影响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日制度和计时制度。

相关信息:

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周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它影响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日制度和计时制度。

关于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 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

(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二、地方时

1.概念

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3.对河流的影响

(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

(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2.划分: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

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如何确定地方时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区.这样一个时区是经度15度.一天24小时,所以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

即地球每自转经过一个时区就经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并规定本初子午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本初子午线西边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

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绕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极点,就几乎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还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水上升,在中高纬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四大地理区域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有时差,有太阳的东升西落。

【2】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有五带的形成,阳光直射,极昼极夜,昼夜长短变化等。

【地球运动】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大概还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周期减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

以上就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全部内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两个方面:1、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它影响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日制度和计时制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