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那么,初三上册化学思维导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图所示:
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
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扩展资料:
化学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类别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层次的许多分支。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分支。
化学反应原理思维导图如下: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异构化:(A →B) :化合物是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
一张图是搞不定的,你看看下面这个行吗?还有,如果还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以去“求解答网”搜题目的思路和解答,输入一些数学符号也很方便,有专门的输入符号的面板,使用攻略在“求解答”贴吧,那里搜题目是免费的,而且很方便,省时间,推荐给你哦。然后还有一个求解答的官方学习扣裙,有兴趣交流学习的可以加一下,裙浩是9&6&2&4&2&8&2&1。
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溶液: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中气体污染: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氮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冶炼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也提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仅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如下: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
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关键词的理解:
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88)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89)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0)镁条燃烧(P91)。
化学九年级上册思维导图不用跪求别人,自己画嘛,思维导图重在思维,图只是结果,特别是画学科思维导图的价值,更重在画图时提炼、概括、区分等思考过程,如果不会画,百度“学科思维导图”,学习相关文章,或直接到刘濯源教授的新浪博客中下载初高中化学的学科思维导图来参考:
以上就是初三上册化学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如下: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