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数学?《人文数学导引》并非一本传统的数学教材,它的目标并非仅仅传授数学的具体知识,而是深入挖掘数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本书以数学思想和精神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元素,如数学故事、杰出的数学人物、悬而未决的数学问题、独特的数学方法、实际的应用案例、数学历史以及数学谜团等,那么,人文数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作为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理应肩负起培养人文素养的重担,应把数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数学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教师面临新一轮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一、利用数学史,欣赏文明成果,
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不畏艰辛、努力探索的结晶.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研读数学的发展史,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精神得到享受,可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数学发展史也是一部极具教育力的、生动的德育教科书.实践证明,学生对科学史和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科学家的奋斗故事,是一个个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不屈不挠、激流勇进的故事,也是一个个献身精神、敬业精神的故事,更是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故事.学习数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获得一定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人类创造的这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历史上数学家的崇敬,从而感受数学哲理,感受数学的人文精神.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掘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
美,人皆爱之.古代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美在内涵.仅就新教材而言,数学中蕴涵的美俯拾即是:美的公式,美的定理,美的图形,美的结论,美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可用美神维纳斯的形体等,让学生感受和谐美;在讲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最近科学家发现:蛇的运动轨迹完全符合正弦曲线;大雁在空中飞行排成非常漂亮的人字形,其所形成的角正好是天然钻石一角的二倍,非常准确;还有每只鹦鹉螺,无论来自那一个海滩,其螺旋弯曲的精度必定丝毫不差,这种不可思议的精确生长模式,被数学家称为完美的对数螺线可以借助这些科学前沿消息,让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的奇异美.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很大的作用.数学正是由于它所蕴涵的丰富的美,使它在成为思维的体操的同时,成为心灵的体操.西尔维斯特指出,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而和谐的境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挖掘数学的社会功能,增强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与国防、数学与交通、数学与通讯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等数学与各个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数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数学最讲究真实,掺不得丝毫的虚假,一切推理论证都必须有根有据、严密严谨,经得起反复推敲和论证.
例如,如何测量学校操场的大小和跑道的长度?怎样掌握报纸上广告和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怎样储蓄获得利息比较多?有奖促销活动中谁是大赢家?等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尝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的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在教学中,教学要毫不回避地说明: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这些问题必须要依靠科学方法去解决,而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要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总之,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数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其教育的最高宗旨是育人,当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因此当我们认识到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后,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使数学教育更趋向人性化,更关注人生意义和价值.教师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吧.
吴正宪的《人文数学教育思想探究》一书,以人文视角深入剖析了数学教育的内在精髓。作为作者鱼霞编撰,该书自2009年11月1日首次出版以来,以224页的篇幅,呈现了对于数学教育中人文因素的独到见解。
在本书中,吴正宪强调了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他提出,数学教育应当融入文化的土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理解数学背后的文化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欣赏与尊重。
吴正宪认为,数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在探索数学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提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数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此外,吴正宪还探讨了数学教育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指出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他强调,数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合作精神的公民。
通过《人文数学教育思想探究》,吴正宪深刻揭示了数学教育的人文内涵,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本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深入理解数学教育价值的视角,鼓励大家共同探索更加丰富、多元的数学教育之路。
数学术语中的人文内涵的例子如下:
1、黄金分割:这个数学术语代表着一种比例,即一个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比例等于整体与该部分的比例。这种比例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树枝的分支、叶片的排列等。在艺术和设计中,黄金分割也被广泛运用,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像》,都运用了黄金分割来达到和谐的美感。
2、对称:这个数学术语指的是一个物体关于某一点或某一线有两边形状相同,或者关于某一定轴有两边对应图形旋转相同。在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具有对称性,如人体、蝴蝶翅膀等。对称也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和设计中,如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等。
3、概率:这个数学术语指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概率被广泛运用于预测事件的结果,如天气预报、股市走势等。同时,概率也被用于评估风险和收益,如在赌博和保险行业中。
4、无穷大:在数学中,无穷大表示一个数或函数的极限,它是一个虚构的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将无穷大与无限、永恒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一种精神追求或哲学理念。例如,在基督教中,上帝被视为无穷大和永恒的存在,而人类则可以追求知识和道德上的无限进步。
《人文数学导引》并非一本传统的数学教材,它的目标并非仅仅传授数学的具体知识,而是深入挖掘数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本书以数学思想和精神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元素,如数学故事、杰出的数学人物、悬而未决的数学问题、独特的数学方法、实际的应用案例、数学历史以及数学谜团等,构建出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富含深度的数学世界,让人文与数学相互辉映,为读者带来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人文数学导引》的叙述方式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无论读者是文科还是理工科背景,都能在其中发现新颖的视角和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启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将踏上一次智慧与思想的探索之旅,激发对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兴趣和渴望。
这本书不仅适合文理科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作为教材或参考书,对那些对数学与文学之间紧密关系怀有兴趣的读者而言,它也是一本极好的读物。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个人兴趣,都能在《人文数学导引》中找到丰富的养分和启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是活生生的人,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性与情感。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的“灌输”、“说教”、“训导”和“训练”,努力探索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要求。
一、营造自由、平等氛围,建构人文性的课堂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夫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教师的思想分析学生的问题最终只会使你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新课程改革所呼唤“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
以上就是人文数学的全部内容,数学术语中的人文内涵的例子如下:1、黄金分割:这个数学术语代表着一种比例,即一个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比例等于整体与该部分的比例。这种比例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树枝的分支、叶片的排列等。在艺术和设计中,黄金分割也被广泛运用,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