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一数学概念总结,初一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数学
  • 2023-05-14
目录
  • 初一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数轴知识点总结
  • 初一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 初中1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一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粗乱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岩碧档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平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慧念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3.原点的坐标是(0,0);

    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

    横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y轴;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4.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5.几个象限内点的特点: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6.(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x,y)。

    7.点到两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y︳;

    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x︳。

    8.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在第二、四象限叫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

    ①对称性;

    ②传递性;

    ③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④乘法单调性;

    ⑤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

    ⑥正值不等式可乘方;

    ⑦正值不等式可开方;

    (3)一元一次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点、线、面、体知识点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

    (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角的种类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3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③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4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步骤为: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四、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常见考法

    (1)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考查不等式的性质。

    误区提醒

    忽略不等号变向问题。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提高数学思维的方法

    转化思维

    转化思维,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转化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寻求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清晰。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解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

    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5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整数②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6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

    三、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a(b).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 解:解出所列方程.

    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 :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 :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 :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 :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初一数学数轴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把握,我整理了一些初一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枣悉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数轴

    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1)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2)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1)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相反数

    1、基本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

    (1)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悉笑为负;

    (3)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1)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2)0的相反数是0;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两旁,并且睁岩含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初一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蠢局在复习初一数学时找不到重点,因为没有做过的总结,导致复习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槐档芦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铅带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拓展阅读:初一数学考试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掌握选择题应试的基本方法:要抓住选择题的特点,充分地利用选择支提供的信息,决不能把所有的选择题都当作解答题来做。

    首先,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要求。二是审查分析题干,确定选择的范围与对象,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规定。三是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四是要正确标记和仔细核查。

    填空题答题技巧

    要求熟记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数据公式、原理,复习时要特别细心,注意记熟,做到临考前能准确无误、清晰回忆。

    对那些起关键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记错的概念、符号或图形要特别注意,因为考查的往往就是它们。如区间的端点开还是闭、定义域和值域要用区间或集合表示、单调区间误写成不等式或把两个单调区间取了并集等等。

    解答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考题要求。

    (2)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简约性、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3)给出结论。注意分类讨论的问题,最后要归纳结论。

    (4)讲求效率。合理有序的书写试卷和使用草稿纸,节省验算时间。

    初一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一数学基础知识点,掌握好,初一数学拿到改颤游高分完全没有问题,赶快收藏吧。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三角形

    1、核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洞亮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初中1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销态缺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③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2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闭烂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亏辩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3

    第一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3、有理数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4、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5、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8、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

    9、绝对值的三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0、有理数的计算:先算符号、再算数值。

    11、加减: ①正+正 ②大-小 ③小-大=-(大-小) ④-☆-О=-(☆+О)

    12、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13、乘方:表示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5、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16、科学计数法:用ax10n 表示一个数。(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7、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一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知识点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知识点2: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数,而且必须是等式,二者缺一不可.

    说明:代数式不含等号,方程是用等号把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且其中一定要含有未知数.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何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经变形后,总能变成形为ax=b(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式.注意a≠0这个重要条件,它也是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2:如果(a+1) +4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_,b________.

    分析: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未知数系数不等于0,次数为1. ∴a+1≠0,2b-1=1.∴a≠-1,b=1.

    知识点4: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则a±m=b±m.

    (2) 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代数式,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则am=bm.或. 此外等式还有其它性质: 若a=b,则b=a.若a=b,b=c,则a=c.

    说明: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重要依据.

    例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x=bx,那么a=b B.如果(a+1)x=a+1, 那么x=1

    C.如果x=y,则x-5=5-y D.如果则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应选D.

    说明:等式两边不可能同时除以为零的数或式,这一点务必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点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知识点6:关于移项:⑴移项实质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运用.

    ⑵移项时,一定记住要改变所移项的符号.

    知识点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具体解题时,有些步骤可能用不上,有些步骤可以颠倒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写,以简化运算,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例4:解方程 .

    分析: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答本题.

    解答:去分母,得9x-6=2x,移项,得9x-2x=6,合并同类项,得7x=6,系数化为1,得x=.

    说明:去分母时,易漏乘方程左、右两边代数式中的某些项,如本题易错解为:去分母得9x-1=2x,漏乘了常数项.

    知识点8:方程的检验

    检验某数是否为原方程的解,应将该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左边和右边,看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注意:应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计算,不能代入变形后的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4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5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初一年级新学期数学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目标与要求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经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逐步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初一年级新学期数学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6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三、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把方程化成ax=b(a0)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

    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1、和、差、倍、分问题: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

    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劳力调配问题: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9,09,0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5、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6、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

    ②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7、商品销售问题

    有关关系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8、储蓄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这里了。

    初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7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