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怎么做?而引用微课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动画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图形的旋转等知识,让数学知识在动态的演示中更显直观,让学生在动态中体会有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那么,数学微课怎么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宴握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要教会学生把微课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整理的观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哦。
教学背景:
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在中考中频频出现,是初中生必备的一种数学能力。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因式分解,解特殊方程,有关最大或最小值题目,代数式求值中有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配方法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配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例题讲解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什么是配方法?
配方法是指通过配、凑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形式,再利用完全平方项是非负数等性质,达到增加族则春题目的条件等目的。
二、 学习新知
展示配方法的四个方面应用:
(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用配方法解方程3x2+8x-3=0.
步骤:
1.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4.变形: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右兆耐边合并同类;
5.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
6.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
7.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重点讲解第一和第三步骤
(二)、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例2:已知x是实数,求y=x2-6x+10的最值.
分析:配方成顶点式即可求出函数最值.
(三)、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
例3:证明无论x为何实数,代数式2x2-3x+10的值恒大于零.
分析:将这个二次三项式配方,就可判断其盯旁最值是什么.
接着提问:你能求出此代数式的最值吗?
(四)、配方法解特殊方程
例4:已知方程x2 -10x +y2-8y+41=0.求x+y值.
分析:先解方程求出x和y值,将41拆成25+16,等式左边配方凑成两完全平方式,于是可化为两数平方和为0的.式子,从而分别求出x、y的值.
三、 回味无穷
1、配方法的应用
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三、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
四、配方法解特殊方程
2、思考:上面配方法的四个应用中,哪些是“配”,哪些是“凑”呢?
第一、二、三方面关键在“配”,第四方面关键在“凑”.
四、作业设计:见进阶练习
五、教学总结:
配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是挖掘题目当中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同学们一定要把它学好。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数字化微学习资源,短小是它的外在特征,而内容精选,设计精新,讲解精致,制作精良才是它的内在特征。因此在选题时要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四个核心要点来选择。也就是说,不是重点的内容,不选。而是要将那些考试中的易考点、易错点,或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掌握的重点、难点作为选题。《小数除团闹以小数计算方法》《长方体棱长之和的计算方法》等计算类教学。其次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用连续的动态画面来呈现、表达信息的。所以,好的微课选题要能充分利用视频媒体的传播优势,善于运用图像、声音两大通道传播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和作用。比如《圆锥的体积计算》、《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等,这些选题都是属于使用价值较高的选题。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一节微课一般在5到10分钟之间,受时间的限制,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重难点的设计也要清晰i直观,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0分钟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总结环节简明扼要,提纲携领。如本文例,《认识轴对称图形》设计如下:
环节一激趣倒入,揭示课题:出示一组制作精美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轴对称图形。
微课名称:《认识角》
知识点来源:学科:小学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本
所属章节: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 认识角
录制工具和方法: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V6.0.2 混合录制式
设计思路:
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兴趣;
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设计:
内容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
早上小灰灰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这时候,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二、认识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升敏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蔽笑和.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宏盯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
以上就是数学微课怎么做的全部内容,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