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物理八下知识点,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 物理
  • 2023-05-31
目录
  •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 初二物理易错题100道
  •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第九章 压强

    第十章 液体的力现象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第十二章 机械能

    第七章 力

    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变化.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

    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 使接触面光滑;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第八章 力与运动

    一、力的合成

    1、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如果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即用等效法求出与几个分力效果相同的那个合力的大小.

    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沿司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F1+F2

    2)反向:沿司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与这两个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F1-F2 (假设F1>F2)

    4、注意有时要求作“合力”的图示,大家不把合力图示错画成分力的图示!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几种观点: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

    (2)有的和重力无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

    5、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增大;

    (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用来检验液体压强规律的器材:微小压强计)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5、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6、连通器的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5Pa.

    6、大气压的变化:

    1) 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应用: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10.3m高.

    第十章 液体的力现象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二、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1) F浮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 F浮=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大小的关系

    (1) ρ物>ρ液 下沉;

    (2) ρ物L2 省力 费(动力)距离 钢丝钳、板手

    费力杠杆 L1

    初二物理易错题100道

    很多八年级的同学在复习物理知识时,因为没有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所以导致复习时的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迟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汪洞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惯性

    ⑴定义:物体困旦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7、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8、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9、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10、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11、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13、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14、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5、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6、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17、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18、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19、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0、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2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24、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25、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26、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7、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8、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1、归纳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在课下多去研究相似题的解题切入点与常规解题思路。物理是研究万物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样,在求解方法上,物理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某个模块的一类问题。如多种电路形式的欧姆定律综合题,这类题经常考,也有一定的难度,多去总结,找出共性来。

    2、对于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本必须熟悉,知识点记清楚。

    3、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物理最重要的是要分析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4、注意学习中思维的发展与训练。有的学生非常努力学习,听课认真,作业工整,笔记细致,但是题目一换个角度,换个描述,这种学生就不知该如何下手了。这样的学生多数也不是完全因为笨,主要还是思维上出了问题。

    5、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复习巩固,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6、在做完了学校的作业后,如果还有空余时间,可以适当地刷一下难度拔高一点的题。一是可以提高自己做题的能力,二是顺便可以见多一点不同类型的题,拓宽自己的思路。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知识点有很多,一定要掌握扎实,我整理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蚂猜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颤派,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闷洞型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1)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以上是我整理的物理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1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压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好戚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后提问:串联电池电压组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发呢?关于学生问到并联电池组电压时,由于并联电池组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教材未研究,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研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共有4个小题,且都联系实际,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2题自制盐水电池,并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教师应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器材,让他们动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对电的产生的神秘感。在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时,大胆用“试触”的方法来实验。遇到问题可讨论如何解决。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2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这个探究是教材中没有告诉结论的探究。它是从学生实验演变而来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过程完全的探究。教材告诉了一个学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填写。探究的结论,学生容易得出。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给出结论,其原因之一是标准中没有确定的要求。

    建议:由于教材中给出了学生导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探讨完成导学内容前五部分,然后让他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作为友段陵课外内容布置,让学生去完成。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向学生展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制作水果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不仅用菠萝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了电压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利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方法。此实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水果电池”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燃昌生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STS: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讲保护环境的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阻的概念,单位是什么?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

    本节内容电阻是电学中重要物理量之一,对电阻的理解,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及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电阻概念的形成:教材首先从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中引出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概念:导体、绝缘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实验来获取不同导体连入电路中对灯泡的亮度的影响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有大、有小。从而形成电阻的概念,避免了过去的读概念、记概念的做法。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课本中以“想想做做”来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为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打基础。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探究来获取信息。明白了铅笔芯的长短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建议:实验中教师可提问:实验中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小灯泡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铅笔芯电阻的大小可通过灯泡亮暗程度来体现(学生完成这一思维过程,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给予引导)

    3、变阻器:研究变阻器时,除研究了滑动变阻器外,还增添拓展了对电位器的研究,画出了电位器的内部结构图,教学建议P16,批注。

    4、探究变阻器的作用: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这个探究有两个核心问题:

    ①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

    ②如何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见教材P16,批注)

    5、科学世界介绍了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及半导体、超导体材料的发展对高科技的影响,教师要给予指导性的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不希望教师告诉学生的.结论,应让学生去探究,通过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应注意多次测量数据,综合分析,以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强调学生要如实记录,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探究是过程完全的探究,课标中有要求,教材给出了结论,学生应加强理解。

    教材中还设计了例题,渗透了物理学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知识的应用,对于物理计算,教师要有度。注意不要把计算题设计的过深、过难、过偏,应有实用性,体现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如教材例题一中,通过对试电笔中电流的计算,让学生明白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额定电压、短路:短路主要让学生明白,短路时电阻小,电流大。危害:电源损坏,导线升温,可能导致火灾。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本节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想想议议”为学生测电阻作准备。思考如何设计测电阻的试验电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步骤及记录数据表格。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如实记录,引导学生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同时,强调变阻器的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投影)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宽,主要研究:

    ①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②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③注意防雷:讲了形形色色的避雷方法。

    ④气象报上的新闻增强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2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摸拟信号。教材通过神化的传说“顺风耳”,引起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兴趣,体现了人文精神。讲述了当今社会是狠多神话已变成了现实,引出了电话的内容。

    想想议议:让学生思考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即通过电话交换机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减少材料的浪费。

    拓展:程控电话技术发展,电话交换机有人操作变为自动电话交换机(通过电磁继电器接线),即程控电话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方式叫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电磁波其实是无限的信息传递的内容。主要讲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及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教师不要讲产生的基本原理,要通过演示实验来向学生展示电磁波的存在及产生,即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来产生的。通过实验打破学生对电磁波的神秘感。

    电磁波的传播:教师可以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为基础,让学生想象:电磁波是否也需要介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师生共同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电磁波的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及电磁波谱要引导学生分析。让它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5㎞∕S(即30万千米每秒)应让学生记忆。

    科学世界:(投影)微波炉主要告诉学生电磁波不仅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还可以使食物分子发生剧烈振动,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做科普性的了解。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这一节内容,教师可采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展示。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电话的基本原理。教师只作简单介绍,不要深究。

    科学世界:介绍音频、、射频和频道,要引导学生阅读。

    STS: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师要让学生讨论交流。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此节内容也是一个科普性介绍的内容,主要讲解了为什么要利用微波通信,为什么要建立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STS: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它旨在培养学生保护光缆的意识。光的频率比电磁波的频率更高,因此要用光纤通信。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3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

    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4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5

    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

    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

    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即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4、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了解,重在强调应用)

    上面对物理中物质的三种状态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6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一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二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八下重点知识点,公式有如下: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N。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告消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神握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newton),简称牛,符号是N。

    5、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他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互相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由于地球游友庆的吸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通常用字母G表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