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静安二模语文2017,2017静安语文二模答案

  • 语文
  • 2023-06-15
目录
  • 2019静安初三语文二模
  • 静安区中考语文二模卷2017
  • 2017静安区语文二模卷
  • 2017静安初三二模语文
  • 2017静安语文二模答案初三

  • 2019静安初三语文二模

    首先二模比中考难,但考的知识点是一样的,都是处在的全部知识(无门都一样)。二模的复习时间没中考长,知识点可能会有疏漏;二模是为了全市的自主招,弄的类似一模的选拔考,中考是初中毕业考,相对二模题目会简单。建议你现在开始复习语文的文言,一天一篇,不然文言的复习一下子砸下来不好受啊。其次攻数学,数学这是在太坑爹,会做给你10分,不会做……。五门的复习可以借助考纲。

    静安区中考语文二模卷2017

    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j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 用于议论文中,相当于记叙文中的中心句.表达整个文章的思路. 怎么找中心论点? 在行燃态议论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档源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段竖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2017静安区语文二模卷

    勤奋像只梭,使你的智慧越积越多;懒惰像把锁,锁住你大好的前途,锁住你人生中所有的光辉。同学们勤奋起来吧!勤奋会让你尝到甜美的果实,会让你一生无悔。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附带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椐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成长的历程镌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tǎng ① 的声音,回望花季qǐ ②丽的岁月。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míng③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腑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fàn④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

    2、根椐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它的高大 ① 我的意志,它的坦荡 ② 我的胸怀,

    它的严寒 ③ 我的神智, 它的神秘 ④ 我的求知欲。

    A、激发 B、磨炼 C、启迪 D、舒展

    3、古诗名句默写。(8分)

    (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2)、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古诗常化用典故,借古喻今,抒发情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藏刘禹锡对贬官多年后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叹,苏轼则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更是他的心灵寄托和生命渴望:我们在 ①的《谈读书》里知道了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在《傅雷家书》中感受傅雷对儿子的 ② ;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里认识了一个 ③ 的胡屠户;在高尔基的《海燕》里我们 ④。

    5.综合性学习。(7分)

    为了庆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60周年,班级开展“我爱祖国”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华夏文明】

    (1)、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发言稿,画线句有一个词语用的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一把黄土塑造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这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它甘甜的乳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儿女几千年奋斗的峥嵘岁月,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改成

    (2)、下面是一位同学介绍的一则新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中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首都北京盛大的庆典活动让广大网民胸中的爱国激情来了一次大爆发。新闻跟帖和各大论坛成了他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渠道。网民张某留言:“别看咱个子不高,可看着子弟兵们雄壮的军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就有一种瞬间高大起来了的感觉,我骄傲!”而网民“龙城”的留言说出了很多网民的心声:“作为中国人,生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歌唱祖国】

    (3)、班级选择了歌曲《大中国》作为此次活动的总结,请结合所给歌词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3分)

    (一) (二)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经过那个多少 那个风吹和雨打

    兄弟姐妹都很多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景色也不错 永远那个永远 那个我要伴随她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中国祝福你 你永远在我心里

    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山坡 中国祝福你 不用千言和万语

    …… ……

    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共12分)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②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③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④“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⑤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

    ;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⑥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忽略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⑦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⑧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所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知小节不拘,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6、文章开头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

    7、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8、仔细阅读第⑤段,补充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使句子更连贯,论证更充分。(3分)

    9、 有人说“成大事者需不拘小节”,本文的作者却认为“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你的观点呢?请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孩子与鸟儿

    一天下午,孩子们都出去捉蜻蜓,室中寂寞如雏鸟飞尽的空巢。邻家的炊烟,袅袅地拂过花梢,玻璃走廊外徐徐飞来了暮色,温柔、无声,如一只美丽的灰鸽。

    迎接暮色,我漫步走到后院,花期才过,美人蕉的残瓣,铺了一地绚烂落霞,把晶莹圆润的籽粒,留在枝头。完成了孕育、覆护作用,花朵便萎落于土——一个伟大的意念——“爱”,却自古至今,始终充塞宇宙,一切有生之物,莫不是它的仿本,炽烈的生命火炬,赖着神圣的爱,得以代代继续,燃烧不熄。

    正在沉思间,突然一个毛茸茸的小团,轻吻着我赤裸的足踝,我不自觉地打了个寒噤。一低头,我发现那闪亮畏怯、如云边孤星的小眼睛,正向我这庞然大物的人类侧目而视。

    我俯身捧它在手,原来是一只才学飞的小麻雀呢。本是羽毛丰盈的头部、翅、尾都被烧得焦黑、短茁、凌乱。许是自谁家烟囱逃出而”劫后余生”的吧。它伸着尖尖的小喙向我啁啾着,残羽下,波动着一股生命的颤栗。

    我才将这小生命捧进屋子,两个孩子正巧自田埂间呼啸着回来了。见了鸟儿,又是一阵“泰山”似的欢呼。山山更忙著为它腾肥皂箱,在他的指挥下,才学步的兰兰,也乘我不备,蹒跚着自床垫下抽了一把稻草,凌乱地放在箱底,瞬息间鸟儿的新居落成。

    “看鸟儿啊!”两个孩子如热带卖果女郎,轮流着把鸟儿连箱子举在头顶,兴高采烈地呼喊着。于是,同巷中的小玩伴们都闻声而来了,赤膊、跣足、髦发、泥脸……形形色色的都有。此刻,这寂寂的宅院,喧哗如一只开动的闹钟。

    一个小光头向小鸟献上蜻蜓,一个双辫女贡上了蚯蚓,小家伙们箪食壶浆,络绎于途,但小鸟儿抬抬玲珑的小头,眨眨晶亮的小眼睛,瞧瞧这些“非我族类”的小面孔,它紧紧地闭起微黄的尖喙——“不食周粟”。热心的孩子们变得失望了,不再去采粮购秣,只静静地环着鸟儿围坐成一个圆圈。

    突然,屋外传来清脆动听的声音,比竹竿相击声还要俐落、悦耳。我一抬头,一个多么奇丽的伟观啊,对面人家屋檐落满了小小的麻雀,在暮光中,如朵朵颤动的火焰。它们翘尾、颔首、展翅,似怀着无限的同情,遥遥凝望着这陷入不幸的同类。它们在踌躇、疑惧,都不敢飞下来。由那断续的啁啾,我觉察它们,似乎饱尝了“相望不相亲”的痛苦。

    我遂吩咐孩子们都埋伏在帘帷后面,我也远远地站在屋子的一角。

    不多时,“特冷”一声,一只较大的麻雀,竟飞进了玻璃走廊,低头亲昵地向小麻雀致慰:“吱喳,吱喳,吱喳。”小麻雀也在哀哀诉告:“吱吱吱,喳喳喳。”孩子们自帘帷后移动了一下,那个来访者拍翅惊飞了,只留下那个可怜的小囚徒,望着足边那根红绳和片片落羽发怔。

    “把鸟儿放在院子里,叫它和同伴们谈谈心好不?”怀了无限的悲悯,我商得山山、兰兰的同意,把盛鸟的木箱,放在长青苔的花荫下。

    立即,有两只大麻雀,像影子般倏忽,自对面屋檐,移到了距小麻雀较近的篱墙。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这时另一只又飞了下来,以同样的姿态,双倍的温柔,把另一只青虫,送进那落难的小鸟口里。我至此才辨别出,它俩与小麻雀,较其他的麻雀,有更亲密的关系。

    屏息站在我身后的孩子们,也似乎为眼前的这现象感动了。半晌,山山眨动着亮亮的眼睛,若有所悟,匆忙地不及穿木屐,赤足跳下走廊,走入花荫,把系在小麻雀左足的红绳解松,小麻雀吱了一声,带著快乐、喜悦,一道箭矢般,直飞上两只大麻雀栖息的篱边。随即三个相偕,穿过林梢,飞入白云堆里,白云渐渐掩住它们的鸣声羽影,瞬间,杳无所见,只透出一片灰蓝的天空。

    山山满脸喜悦,重新跳上了走廊。

    问他:“你为什么把小麻雀放走,你不是喜欢它吗?”

    “叫它去找它的爸爸、妈妈。”山山怪神气地双手插腰,好像做了件生平得意的事。

    “爸爸、妈妈。”才学语的兰兰,也模仿着她的哥哥在喃喃着,摇着胖胖的小身躯,扑到我的怀里,短短的肥臂,勾住我的脖颈。我觉得此刻我的眸子噙满了泪水,她不正是那只雏鸟的小影,对我充满了爱慕、眷恋、依恃?我不禁想起娜达利的话:“是怎样的冒昧,怎样的大胆,把活泼的小生命带到世间,却不能给予他们含有幸福本质的东西!”

    暮色渐浓,夜色将临,我凝望著三只鸟儿适才掠过的天空,在它们飞去的方向,什么时候展开了一片银云,婉柔美丽,如爱神的羽翼在自由的高空中飞翔。充满了爱的三只鸟儿,该是幸福愉悦的。喂其懂得“爱”,才获得了幸福本质。

    10、细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有关“孩子与鸟儿”的故事。不超过30字。(3分)

    11.、“箪食壶浆”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文中说“小家伙们箪食壶浆,络绎于途”,作者用这个词语重在表现孩子们看到小鸟时怎样的情态?(3分)

    12.看到两只大麻雀喂食的情景,山山眨着亮亮的眼睛,若有所悟,连忙放飞了小麻雀。你认为山山悟到了什么?(4分)

    13、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请具体谈一谈下面两处环境描写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开头:“邻家的炊烟,袅袅地拂过花梢,玻璃走廊外徐徐飞来了暮色,温柔、无声,如一只美丽的灰鸽。”

    结尾:“在它们飞去的方向,什么时候展开了一片银云,婉柔美丽,如爱神的羽翼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14、“三雀相偕,穿过林梢,飞入白云堆里,白云渐渐掩住它们的鸣声羽影”,这是属于鸟儿的幸福;“胖胖的小身躯,扑到我的怀里,短短的肥臂,勾住我的颈项”,这是属于母亲的幸福。请结合生活经历或读书积累谈一谈你对“幸福本质”的体会。(4分)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村 夜(4分)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5、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2分)

    16、请细细品味三、四句,你的理解(2分)

    (二)(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伐竹取道( ) (2)不可久居( )

    (3)佁然不动( ) (4)斗折蛇行(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0、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2分)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联系短文谈一谈(3分)

    (三)(11分)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①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②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③,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④。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⑤,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⑥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注释】①盐酪:指食盐等物品。 ②麻拂:除尘。 ③衲袍:僧袍。 ④扃:jiǒng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虑的样子。 ⑥方寸:内心。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则市盐酪径归 ( ) (2)吾几为子所累( )

    (2)不衣而出( ) (4)适遇一人过前( )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越数日见之(指代富人) B.问之(指代刘先生)

    C.出则锁之(指代门) D.即解袍与之(指代路上遇见的人)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

    25.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四、写作(60分)

    题目:让我握着你的手

    提示:握手,是常用的人与人沟通的方式。握手可以表示友好、和解、理解、接纳、关怀等等非常丰富的情感意义。请根据你的感悟体会完成作文。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文体不限(诗歌要在30行以上)。

    (3)不少于600字。

    (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淌、绮、铭、泛

    2、B、D、C、A

    3、略

    4、培根、挚爱(舐犊)之情、势利(嫌贫爱富)、我们了解了无产阶级先驱者的英勇无畏。(紧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4分)

    5.(1)(2分)培育改成哺育

    (2)(2分)国庆大典引爆网民爱国激情

    (3) (3分) ① 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②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③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④表现了华夏儿女团结奋进、坚韧顽强的精神风貌。(答出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参考答案: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2分)

    7、举例论证的方法(摆事实),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从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

    8、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3分)(要有具体的人和事例)

    9、言之成理即可(要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事例来谈,否则酌情扣分)(4分)

    10、.示例:“我”捡回小鸟,孩子喂养小鸟,目睹大鸟冒险给小鸟喂食,被感动而放飞小鸟。(3分)

    11、本义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或酒浆(形容百姓用用箪盛饭、用壶酒浆来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作者用这个词重在表现孩子们欢迎小鸟时兴奋、欣喜和热闹的情态。(3分)

    12、围绕“小鸟需要它的家人养护,应放飞小鸟,让它与家人团聚”回答。(4分)

    13、开头围绕“以袅袅炊烟和温柔暮色渲染出祥和柔美的气氛,为下文的叙事抒情作铺垫”回答。结尾围绕“以柔婉美丽的银云烘托了作者看到鸟儿相偕飞去,与孩子紧紧相依的喜悦幸福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亲情的赞美和祝福”回答。(4分)

    14、可以围绕“像小牛一样与家人相亲相爱”或“在长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回答过于简单笼统酌情扣分。(4分)

    三、古诗文阅读

    15、写了霜草、虫、行人。霜草:苍苍 虫声:切切 行人:绝迹

    16三、四两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荞麦花开,在明月的银光之下,灿烂耀眼的景象,写出了诗人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对大自然的美景由衷的赞叹和惊喜之情。

    17、

    其岸势/犬牙差互(2分)

    18、(!)向下 (2)停留 (3)呆呆的样子 (4)像北斗星一样

    19、略

    20、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

    21、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22(1)买 (2)几乎(差点儿) (3)穿上衣服 (4)正好(恰好)

    23.A

    24自己忽然领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内心像这样(忧虑),这真的太可笑了。

    25.只有不被外物所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事例恰当1分,语言简洁1分。例如:刘胡兰从容面对铡刀,大义凛然。

    四.写作(60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实,选材有个性,内容充实;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表达恰当,语言流畅,有文采。600字以上。

    二类卷:(54-48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选材合理,内容较具体;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整;表达较恰当,语言通顺。600字左右。

    三类卷:(47-4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有一定内容;语言尚通顺。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41-3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条理欠清楚;语病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结构混乱,文理不通。不成篇,或字数不足300字。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附带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Ⅰ(含答案)

    ★九年级质量预测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附答案)

    ★初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卷上学期附带参考答案

    ★2017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2020年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月考语文试题

    2017静安初三二模语文

    秋游是我从暑假就开始盼望的事,我相信大家也都这样吧,秋游可以大家一起出去玩,那是多么幸福呀!想着想着,我对秋游的欲游厅启望越来越多了。

    星期二下午刚下课,我们正收拾着书包,准备放学,老师拿着一堆通知,一组一组的发,发到我这一组,我看见了通知,差一点大叫起来,是秋游!是秋游!我蹦了起来,和同学交头接耳,我们五到六年级去的是长鹿农庄,听说那里很刺激,连有个鬼屋都把我同学的妈妈的同事给吓哭了,我听见后都迫不及待想到那里了!

    星期三下午,爸爸带我去买秋游要用的食物,我进到市场,心中流出一种兴奋感,还没秋游就兴奋了,我把要买的东西写下来,一个一个开始买,先是薯片,还是要美国乐事原味的!再是巧克力,然后再是糖果......我逛遍了整个市场,转来转去,推着手推车,到付钱台付钱。

    出了市场门口,我拿着大包小包的,蹦蹦跳跳走去车上,刚要开车门,爸爸接到一个短信,他看见后,笑了笑,对我说:"哈哈,刚买完东西,现在完咯!"我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你自己看"我接过手机,上面是杨老师发过来的短信,写着:因考虑到明天下雨的关系,明天的秋游改道下个星期二,请及时通知孩子。我看到短神如信后,崩溃了,我简直太伏仿生气了,怎么会这样!我的欲望就这样消失了。我可刚刚买完东西阿!

    今天是本来是应该秋游的星期四,我到了三楼,就看到二班有一群男生再走廊上喊:"还我秋游!还我秋游!"我看见后,我没理他们,但我在心中也跟着他们一起呐喊着:还我秋游!

    2017静安语文二模答案初三

    2007学年第顷罩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学习能力诊断卷

    (考试时间l50分钟,满分150分)2008.4

    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

    (1)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2)这里只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3)首先,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注]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

    (4)希腊文化的背景形成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也正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为人在认识字宙和人类自已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制定了一个标准。

    (5)就数学本身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码乎银出的。这个方法发展成为人们常说的公理方法,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之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还是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迟宴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

    (6)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

    (7)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宇宙最深处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麦克斯韦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种深层次的研究是能破除迷信的,它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我们为世界图景的精巧和合理而惊喜,这种感情正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结晶。数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成长的,反过来又推动这种文化气氛的发展。

    (8)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

    (9)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孟子自嘲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数学家只需要换一个字:“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任何科学要发展都得变,但只是在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发生矛盾时才变。唯有数学,时常是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要变。而且,其他科学中“变”的倾向,时常是由数学中的“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而这种“变”的结果是——“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新的宇宙”。

    (10)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11)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绪言》,有删改)

    [注]欧几里得平面,指以欧几里得平行公理为前提的平面。欧几里得是古希腊数学家,他的《几何原本》一书,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1、联系上下文,“泽被天下”在文中的意思是 。

    2、作者在第(9)段化用孟子的话,说“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是为了说明

    3、从全文来看,数学的特点有:

    (1) ;

    (2) ;

    (3)。

    4、下面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希腊文化背景对数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所探讨的是宇宙中某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B、在数学面前,无论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

    C、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

    D、数学扎根于理性,它将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5、作者认为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文,完成6—一l2题。(21分)

    宋朝的雨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且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9)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而挖葑泥筑堤是他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10)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1)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

    (12)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一把丝绸做的雨伞,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6、第(5)段画线句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7、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是因为。

    8、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和岳飞,其用意是。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因为在苏堤能欣赏幽静的美景,也能了解苏轼造福于民的伟绩。

    B、作者引用《饮湖上初晴后雨》,将苏轼作品和“苏堤春晓”作比较,突出了苏堤的非凡价值。

    C、如果苏轼没有屡遭贬谪而是仕途顺利,那么他很有可能就写不出那些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

    D、苏轼和自居易都懂得珍惜文化的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0、作者在文中主要歌颂了苏轼的功绩和人格,却以“宋朝的雨”为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简要说明理由。

    11、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你”。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12、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人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轼的经典诗词,还能了解到他在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你就是一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怎样的感言?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五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苏洵《六国论》)

    (4)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予?密州出猎》)

    (6)柴门闻犬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 。(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l6题。(8分)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4、能表现出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诗句是: 。

    15、下面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

    1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时人推赏,你认为其写法好在何处?请作简单的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宋既平天下,公①始出仕。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予比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②,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③初,道家之说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

    公卒以龃龉④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曾巩《先大夫集后序》,有删改)

    [注]①公:指曾巩的祖父曾致尧,本文是曾巩为祖父文集所作之序。②出:从京城到地方做官。③祥符: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④龃龉: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疾当事者不忠

    (2)毕大治宫观

    (3)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

    (4)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18、下列各句中存在通假字现象的一项是( )。

    A、不称天子属任之心

    B、以与民休息

    C、宜绌奸臣

    D、藉令记之

    19、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

    B、公之言,其大者

    C、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

    D、史其果可信欤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2)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21、上文第二段中,曾巩写“公益诤”,又说“反复至数百千言”,他这样写的目的是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谏院题名记①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宫。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佑④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④嘉佑,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

    22、从上文内容来看,谏官的职责是 。

    23、上文第一段追述了谏官的来历,同时也阐明了和 。

    24、请在上文找出和第五大题选文里“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意思相呼应的句子:。

    2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宋朝设立谏官的目的和特殊之处。

    B、本文也体现了作者司马光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

    C、本文的记叙简洁利落,既做到面面俱到,又惜墨如金。

    D、本文涉古论今,文意丰厚,感情充沛,令人回味不尽。

    26、后人评价这篇《谏院题名记》谓“节短音长,文约势宽者也”。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具体说明其“文约势宽”的特点。

    作文

    七、生命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灵和头脑去经营。请以“经营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全文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2007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熊力诊断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读(80分)

    一、l7分

    1、数学为众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2分)

    2、数学家善于反思自己学科的局限性,善于自我批判,时常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寻求变化,寻求突破。(2分)

    3、(1)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2)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 (3)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6分:每项2分)

    4、B(2分)

    5、(1)言之有据、持之有理,这种理性、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2)数学对宇宙根本的深层次研究,使人破除迷信,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3)数学发展的过程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寻求变化,以此开辟自己前进道路的过程。这种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了其他学科的变化,进而开辟一种全新的格局。(4)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种对宇宙、对人类自身的实质不断进行理性探索的精神。(5分:写出l个方面得2分,写出2个方面得3分,写出3个方面得满分)

    二、21分

    6、(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细致地描摹出苏堤春晓的动人景致;引出下文苏轼的千古绝唱。(3分)

    7、挖葑泥解决了西湖的淤塞的问题;而用葑泥筑长堤则又解决了西湖上往来不便的问题;长堤上的六桥九亭、杂植的芙蓉和杨柳,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景。(3分)

    8、将岳庙和岳飞与苏堤和苏轼相映衬,两人一文一武,一个以生命捍卫国家,一个以智慧治理山水,两人皆为人杰,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3分)

    9、B(2分)

    10、(1)雨是全文的线索,蒙蒙细雨,衬出西湖独特的韵致,同时也渲染了一种迷离空蒙的意境,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背景。(2)苏轼用心血和智慧构筑了了苏堤,造福于民,这种人格和胸襟犹如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后人。(4分:每个理由2分)

    11、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口吻行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在苏堤邂逅苏轼;使叙述和抒情更加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

    12、感言内容:对苏轼的评价:或联系现实、联系自我,表达最深的感触。形式:语言简洁明了。(3分:内容2分,形式l分)

    三、5分

    13、(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3)奉之弥繁(4)金戈铁马(5)老夫聊发少年狂(6)风雪夜归人(7)载我在潇湘画里

    四、8分

    14、水绕陂田竹绕篱(2分)15、C(2分)

    16、可从以下任一角度赏析:

    (1)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动静相衬;而牛的缓缓行进又愈见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2)诗人用“夕阳”、“牛背”、“寒鸦”构成 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相得无猜,渲染了静谧的气氛,夕阳和寒鸦又使作品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3)。“无人卧”是一处顿笔,引起读者的疑问: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自然地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这一顿挫使得诗作更有韵致。(4分)

    五、l7分

    17、(1)痛恨(2)都,全(3)推究(4)核实(4分:各1分)18、C(2分)

    19、D(2分)

    20、(6分:每句3分)

    (1)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至,难,言)

    (2)曾公最终因为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能在史书中记载。(卒,以,或)

    21、强调祖父的勇于谏诤,尽忠职守;感叹当时“皇帝圣明,人臣耿直”的兴盛景象。(3分)

    [译文]

    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开始出来做官。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谈论国家大事,必定从皇上爱护百姓、劳心万事之意出发,而指责大臣、从官执事之人,持观望态度、心怀奸邪,和皇帝委任他们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称。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虽然多次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就动摇自己的心意。 曾公的谏言,从大的方面看,认为自从唐朝衰落之后,百姓穷苦困顿已经很久了,国内安定下来以后,天子正修明法度,但掌权的人还是做事烦琐细碎,主管财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唯独曾公认为行政事应遵从简易的原则,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消除天下入的怨恨。祥符初年,道家思想更加泛滥,自京师到各地,都大造道观。曾公更加直言进谏,认为天命不能被独占,应该罢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复言说,达几百千字。唉!曾公的尽忠,皇帝的纳谏,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古人身上呢!这不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吗?多么兴盛的事啊!

    曾公晟终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能在史书上记载,即使记了下来,因为当政者少有喜欢他的,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证他的行状,读他的碑文和书籍,以及我的这篇序,就会详尽地看到他的一切,对那些真真假假的评价就可以核实了。

    六、l2分

    22、关注关系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的大事,直接向君王进言。(2分)

    23、谏官的重要性:谏官应怎样恪尽职责(2分)

    24、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分)

    25、A(2分)

    26、“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作者用这一排比将后入的议论凸现在当事的谏官面前,警示谏官:题名于石,绝非树碑勒石以示殊荥,而是高悬一只警钟。篇末运用总收的手法,一个“惧”字浓缩全篇的精神气血,一个字却有干钧之重,再次警策谏官们严于自律、公而忘私,充分揭示了作者之所以题名于石的良苦熠心。(5分)

    [译文]

    古时候向君王进谏没有专职官员,从公卿大夫到工匠商贾,没有不可以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才开始设置专门的谏官。把关系到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集中到一名官员身上让他向君王进言,他担负的责任也够重大的了。担任这种官职的人,应该经常记住大事,舍弃小事,先谈紧急的要务,后言可以缓办的公事,只求有利于国家而不为个人谋私利。那些急急忙忙为个人争名的人,就像急急忙忙追求发财的人一样。这种人和对谏官的要求相差是多么远啊!

    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发布诏令设置六名谏官,规定了他们专负进言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先生才把所有谏官的名字题写在版册上。我怕年深日久了字迹会消失,因而在嘉佑八年,把谏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后代的人将一一指着上面的名字评论他们说:“某人忠诚,某人奸诈,某人正直,某人不公正。”啊,谏官们能不有所警惧吗!

    作文(70分)

    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