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由来和历史?1.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2. 在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均因外族入侵而失去了独立,古代文明随之中断。唯独中国的文明传统得以延续至今,未曾间断。3. 在国家形成之前,黄帝、尧、舜、那么,中国由来和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中国”一词的来源,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民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明清,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秦汉以来,也只是把黄河流域在内的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即中原之国的意思。“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扩展资料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1.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2. 在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均因外族入侵而失去了独立,古代文明随之中断。唯独中国的文明传统得以延续至今,未曾间断。
3. 在国家形成之前,黄帝、尧、舜、禹等历史人物已活跃于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诞生,历经商、西周、春秋等时期,奴隶制度持续了约1600年,这一时长是其他文明古国所无法比拟的。
4. 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历史进入公元前475年的封建社会,这一转变比西欧在公元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要早千年。
5. 公元前221年,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而西欧的英国和法国直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向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道路,比我国晚了大约1600年。
6.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聪明的民族,在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科技和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7. 科学研究表明,从公元前6世纪前到1500年,中国人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相当高,如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
1、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2、《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
3、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4、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中国的起源与主体」
政权概念上的“中国”是由华夏族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缔造者为汉族。承认汉族在中国的主体性与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并不一样,因为汉族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前身华夏民族建立了中国,创造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一、“中国”一词的历史含义变迁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
以上就是中国由来和历史的全部内容,中国的由来和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中国”一词出现在《尚书·梓材》中,其内容是:“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周人对自己所居的关中、河洛地区,到了春秋时期,“中国”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19世纪中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