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物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理八年级光的反射

  • 物理
  • 2024-11-15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初二第四章

第四章 热现象

1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最小单位:0.1℃

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13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 熔化段 液体升温段.

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14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 液化过程要放热

16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

行(温度条件不同).2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3 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

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4 蒸发使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

17 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1 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 液体表面上

的空气流动情况.

18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9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20 物态变化中物质越软越吸,越硬越放.

初三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一、基本知识

1、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2、关于透镜的几个概念: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与主轴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与主轴的光线向外发散,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用字母F表示。

(2)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3)眼镜的度数与镜片的焦距的关系是焦距倒数的100倍(焦距的单位必须用m)。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自己补充完整)

4、用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研究凸透镜成像,应把凸透镜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光屏的中央成完整清晰的像。

5、实验过程:

(1)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时,这时物距u与焦距f及2 f的关系是u>2 f,像距v与焦距f及2f的关系是2f>v>f,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2)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时,这时物距u与焦距f及2 f的关系是u=2 f,像距v与焦距f及2f的关系是v=2 f,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3)当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时,这时物距u与焦距f及2 f的关系是2f>u>f,像距v与焦距f及2f的关系是v>2 f,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4)当物距u<f时,光屏上没有像,通过凸透镜向蜡烛一侧看,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笔记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 #教案#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学霸2024电子版

一这个实验很容易做,也很有趣。

可以拿一个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在杯底外放一枚1角的硬币,要一位同学从上沿杯口边沿看杯里,并慢慢向离开杯子的方向退,从能看到杯底外的硬币到最后看不到硬币为止。观察者保持好状态不动(这个很关键)。由另一名同学往杯里注水(注意:不要挡住观察者的视线。水慢慢的倒不要倒起很多水泡,影响观察),观察者可以看到硬币慢慢地重新出现在视线中。

这是因为光通过水发生了折射,改变了其传播方向。

眼睛看到硬币,是因为太阳光照在硬币上发生反射,光从硬币传入眼里的。在杯子里没放水时,由于光在同一物质(空气)中沿直传播。当观察者退到一定位置时,由于杯侧壁遮挡,硬币上反射光(图中黑箭头线)进入不了眼睛,所以看不到硬币。当注入水后,硬币上的反射光改变了方向(此时光从水进入空气,入射角a小于折射角1)沿图中红线传播。所以硬币上的反射光又可传入眼睛,这样就又可以看到杯底的硬币,这时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的全部内容,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