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关于台湾的历史资料,简单介绍台湾历史

  • 历史
  • 2023-05-12
目录
  • 台湾历史简介50字
  • 台湾史实资料
  • 台湾历史由来简介
  • 台湾的历史简短
  • 关于台湾的历史知识

  • 台湾历史简介50字

    台湾的历史资料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

    一、 宝岛台湾

    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二、旅游资源

    其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又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清代即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拿肆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文物资源丰富,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高山族人口达30余万,又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雅美族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布农族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是那样五彩缤纷。为发展旅游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桃园县兴建‘小人国‘,更丰富了旅游资源。

    三、风味肴馔

    类似闽、粤,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鱼,基隆豆签羹、‘甜不辣‘,桃园石门沙锅鱼头,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贡丸‘,嘉义‘四臣汤‘和香菇鱼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馅面食),高雄六合夜市贝类海鲜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四、地方文艺

    闽语区有褒歌、采茶歌,粤语区有客家山歌,较通俗。而南管则较‘雅‘。剧戏多承闽、粤,有梨园戏、高甲戏、粤戏、皮影戏等。高山族文艺绚丽多姿。[3]

    五、经济发展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 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台湾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祥悉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消宴轿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

    台湾史实资料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行政区划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基贺改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宝岛台湾

    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旅游资源

    其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又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清代即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文物资源丰富,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拍枯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高山族人口达30余万,又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雅美族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搏判,布农族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是那样五彩缤纷。为发展旅游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桃园县兴建‘小人国‘,更丰富了旅游资源。

    风味肴馔

    类似闽、粤,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鱼,基隆豆签羹、‘甜不辣‘,桃园石门沙锅鱼头,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贡丸‘,嘉义‘四臣汤‘和香菇鱼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馅面食),高雄六合夜市贝类海鲜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地方文艺

    闽语区有褒歌、采茶歌,粤语区有客家山歌,较通俗。而南管则较‘雅‘。剧戏多承闽、粤,有梨园戏、高甲戏、粤戏、皮影戏等。高山族文艺绚丽多姿。[3]

    经济发展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 台湾回归祖国纪念币

    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台湾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

    台湾历史由来简介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下面我分享了台湾的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台湾历史简介

    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今台湾),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台伏举燃湾最早的记述。隋朝曾3次派人到台湾(时称流求),“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公元610年左右(隋朝大业年间),大陆沿海居民开始迁居澎湖。12世纪中叶,南宋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答携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政府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大陆沿海居民于宋元时期开始移居台湾拓垦,明代时期逐渐增多,规模越来越大。16世纪中后期,明朝恢复一度废止的澎湖巡检司,并派兵驻防。明末,福建官府和郑芝龙集团大规模组织移民赴台湾垦殖。17世纪末,大陆沿海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由于迁居台湾的闽南人居多,闽南方言称台湾为“大员”“台员”等,明万历年间公文开始正式使用“台湾”称谓,遂成定名。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后于l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南明延平王郑成功率部进军台湾,次年驱逐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因这一历史功绩,被誉为民族英雄,亦在台湾被誉为“开台圣王”。

    郑成功收复台湾并建立政权,4个月后病逝。其子郑经接续经营台湾至1681年去世。郑氏政权在台湾建章立制,兴文重教,开发土地,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同时,郑氏政权一直与已经统治中国大陆的清朝政府对抗。1683年,清康熙帝派兵攻取台湾,迫使郑经之子郑克塽归顺,收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第二年,清政府在福建省建制内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开发进入新时期,此后越来越多的大陆东南沿海居民渡海赴台。至1811年,台湾人口达190余万。1874年,清政府扩增台湾行政区划为二府八县四厅。1885年,清政府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为当时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建造铁路,购买轮船、军舰,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设立邮电局、机器局等,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并于1895年4月17日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消息传出,全国迅速掀起大规模的“反割台”爱国救亡运动。台湾军民奋勇自救,抗击日本侵占,坚持战斗5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惨重代价,显示了保卫家园的坚强意志和浩然正气。

    日本霸占台湾后,在台湾设置总督府,实行总督专制统治,通过严密的警察制度、保甲制度控制台湾社会,通过所谓“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掠夺台湾资源,还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力图泯灭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台湾人民从未屈服于日本殖民统治,坚持武装斗争达20年之久,之后又开展非武装民族反抗运动。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日战争,台湾人民反日斗争融入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之中。从日本1895年霸占台湾到1945年战败投降的50年间,台湾人民进行了各种英勇的抗日斗争,付出了60多万人的宝贵生命。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闪耀着中华民族伟大爱国精神的光辉。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缺虚,宣布将收复台湾、澎湖。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有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到祖国怀抱。为志纪念,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凭借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处心积虑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为避免内战,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于1945年8月应邀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于10月力促达成会谈纪要(“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最终还是撕毁了“双十协定”及1946年1月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协议,于1946年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挑起内战,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在三年时间里就遭到彻底失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底,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并图谋反攻大陆。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着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借机派军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扶持国民党统治集团,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东西德问题、南北朝鲜问题性质不同。二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明确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中国政府也于当年10月恢复了对台湾行使主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后,虽然其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名称,但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从事实、法律和程序上都已得到解决。

    台湾的历史简短

    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

    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宴枝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湾)。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戌守。大陆和台湾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福建厦门),虽然没有直接将台湾岛并入其内,却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扩展资料:

    “台湾”(汉语拼音:Táiwān,注音符号:ㄊㄞˊ ㄨㄢ)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大祥猜;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台湾地区在部滚型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

    参考资料:-台湾 (中国行政区域)

    关于台湾的历史知识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姿派销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迹游原因,台湾羡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