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3年级数学知识点,3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数学
  • 2023-05-25
目录
  • 三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归纳
  • 三年级数学知识梳理
  • 三年级必背知识点数学
  • 小学数学三年级内容

  • 三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1. 数学三年级的小常识(我要办个板报)满意的+分

    数学小常识

    我们都携带一把”尺子”,你相信吗?

    新建小学 吴爱萍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你每步长65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要是你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这是为什么?等你学会比例以后就明白了。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迅局想着它呀!

    2. 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悉悉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3. 三年级数学小知识

    数学趣题

    1.有48个学生参加三项体育比赛,但参加的每项活动的人数不一样,而人数都有一个数字“6”,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各有几人?

    2.龙龙和亮亮去公园玩,想买门票,但钱都不够,龙龙缺4元8角,亮亮缺1分,两人钱合起来仍不够,公园门票多少钱?

    3.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几分钟?

    4.有10张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动6张卡片,经过若干次翻动,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

    5.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

    年龄问题

    1.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2.爸爸在过50岁生亩陆让日时,弟弟说:“等我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我和哥哥的年龄之和等于那时爸爸的年龄”,那么哥哥今年多少岁?

    3.甲、乙、丙平均年龄42岁,如果甲的年龄增加7岁,乙的年龄增加一倍,丙的年龄缩小一半,则三人岁数相等,问甲多少岁?

    4.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鸡兔同笼问题

    1.小丽的储蓄罐中有100枚硬币。她把其中的贰分币全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币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为33枚。那么她的储蓄罐 *** 有 元。

    2.三种昆虫共18只,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其中每只蜘蛛无翅8条腿,每只蜻蜓是2对翅膀6条腿,蝉是一对翅膀6条腿。问这三种昆虫各多少只?

    3.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 题,做错 题,不做 题。

    4.某杂志每期定价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某班一些学生订半年,其余学生订全年,共需1320元;如果订半年的改订全年,订全年的改订半年,那么共需订费1245元。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5.已知甲、乙、丙3位同学共解出100道数学题,且他们3人每人都解出其中的60道题。若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3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则“难题”比“容易题”多多少道?

    3年级练习

    1.计算:9998+998+99+9+6

    2.计算 174+177+183+182+176+180+179+189

    3.某校有70名男同学及若干女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为63分,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该校有多少女同学参赛?

    4.7个数的平均数是28,把这7个数排成一列,则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6,后四个数的平均数为33,则第四个数是多少?

    5.1,2,6,24,120,(),5040

    1,9,2,8,3,( ),4,6,5,5

    2, 3, 6, 8, 8, 4,( ),( )

    6.1/2,1/5,2/9,3/14,5/20,(),( )

    7.哥哥今年比小丽大12岁,8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小丽的4倍,今年二人各几岁?

    8.今年小明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明的6倍,4年后小明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明的5倍,那么今年小明父亲与母亲的年龄和是多少?如果小明父亲比母亲大2岁,问小明的父亲今年的年龄多少岁?

    4.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5. 给3个三年级数学知识短少故事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 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 *** 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 *** 数字’,那肯定是 *** 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 *** 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 *** , *** 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 *** 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 *** 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和=的本领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6. 有关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位置与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二、年月日:

    (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是平年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不是平年。

    (2)闰年的二月是29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其他月份中,大月份是31天,小月份是30天。

    (3)1年有12个月,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4)同一时刻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相差12。

    三、面积和周长

    (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平均数和小数

    (1)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

    (2)象0.2,1.8之样的数叫小数

    五、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①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② 1分=0.1角;1角=0.1元;

    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①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③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3、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①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7.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

    8. 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9.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高斯非常聪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算术题,要学生们计算出前100个自然数相加之和,一般的同学采取逐个相加的办法计算得头昏脑胀,而高斯几乎不加思索就算出了答案。他是注意到这个算术级数的规律,100+1=101,99+2=101……共50对数,答案是5050

    就这些了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归纳

    三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有如下:

    一、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利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三、小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册颂,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四、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五、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宏姿脊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蔽渗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三年级数学知识梳理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有: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团段锋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塌晌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5、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6、A项B项,只会A C项只会B,即会A又会B,求总人数:A + B - C求会A或会B的一共有多少人:A + B–C–C或(A–C ) + ( B–C )。

    7、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8、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9、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10、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1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3、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燃碧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三年级必背知识点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数学,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纯兄的3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3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 相等 ),都是( 1 )毫米。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如:3吨=3000千克 5000千克=5吨

    7、(相邻)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做键袭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减法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估算的方法:

    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3、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1)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两次相加的和是不是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第三单元 四边形

    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要求长方形的亮枯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9、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3年级数学复习方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为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准重点、难点,大纲(课程标准)是复习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复习时要弄清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知识点易出错的原因,这样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可充分老师发的概念卷和平时在课堂上作的听课笔记。还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题,二是计算题,三是实践应用题,四是操作题四个方面。复习的作用就是要:熟能生巧。所以复习阶段,可能要多做一些题型,当然也不是说要搞题海战术,但数学方面不做题又不行,要把握一个度。做一份题目要有一份题目的收获。题无非是就哪几种类型,做完一份题目以后要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一定要在反馈矫正上下功夫,正确对待错题本。

    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要养成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3年级数学复习建议

    1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做做例题和习题,巩固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这么做,正推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推,这样知识点才会掌握得更好。

    此外,要多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学会分析每个单元考试的题型,去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小学数学的题型一般分为概念题、计算题、实践应用题、操作题。)

    2找出和解决知识漏洞

    数学学习,查漏补缺必不可少,多对以往的错题多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

    同学们还可两人一组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效果更好。千万不要认为使用和分析错题本既费时又费力,一定要养成习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就非常重视收集错题,然后在错题的分析和处理中得到提升。

    3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粗心和马虎是数学考试常见的扣分点,一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复习时,若能注意检查,发现和改正“不拘小节”的地方,规范作答,做好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此,建议以下地方多注意: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3)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4)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要尽量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

    (5)使用草稿本也要多注意,草稿本稍微工整一点,极客数学帮老师就曾发现不少同学在使用草稿本时乱写乱画,导致草稿纸画面混乱,导致抄答案都抄错了;

    (6)检查单位和答案有没有填写齐全;

    (7)遇上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猜你喜欢:

    1.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2. 2三年级英语语法知识归纳

    3. 小学三年级数学具体辅导措施

    4.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方法总结

    5. 三年级数学有哪些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内容

    数和代数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填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的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4、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埋卖消从被除数的高弯知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 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上几个“0”。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 两位数乘两位数配蚂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2、 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零,都要一一写出来。

    5、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6、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减,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他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年、月、日重点知识归纳

    1、认识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包括7个大月(1、3、5、7、8、10、12月),4个小月(2、4、6、9月),一个特殊的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平年全年共有365天,闰年全年共有366天。

    2、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1)根据这一年二月份的天数或全年的天数直接判断;(2)根据公历年份判断: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通常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两种计时法:一种是把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段,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第二段。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一种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 转化成24时计时法要加上12,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要减去1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时刻前加上时间限制词。

    5、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1)根据钟表推算;(2)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面积的重点知识归纳

    1、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测量土地面积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4、 面积单位间的转化: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要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5、 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统计重点知识归纳

    1、 横向条形统计图: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可以让纵轴表示统计事物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事物的数量,这样所画的条形呈水平方向排列,这样的统计图就称为横向条形统计图。

    2、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统计图:在制作统计图时,有时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值都比较大,但不同的样本统计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较小,这时可以用起始格表示一个较大的单位量,从第二格起,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量,这样更能直观的反映这种差异性。

    3、 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他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4、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猜你喜欢